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现在,我们有法规制度不够健全、不够完善的问题,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已有的法规制度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
——2015年6月26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出处】(明)张居正《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
【原典】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释义】 天下的事情,制定法令并不难,难的是认真切实地贯彻执行。听取他人的劝谏不难,难的是把他人的劝谏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此话,强调的是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下,有法必依、有令必行的极端重要性。
【阐释】
张居正是明代乃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史载他“勇于任事,以天下为己任,不畏讥弹,敢于担当”。任万历首辅的十年间,张居正为了挽救明朝日渐颓败的衰势,多次上疏明神宗,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就是张居正目睹明朝吏治腐败、立法难行的现状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政治改革方案,史称考成法。 “考成”,即考核官吏的政绩,它要求各个衙门分置账簿,记载一切发文、收文、章程、计划,并实行月有稽,岁有考,奖勤廉惩懒贪,以此来整治官吏玩忽职守的不良之风。此间,张居正以身作则,令出必行,减少了部门间的互相推诿,提高了办事效率,为推进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乃至万历中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东汉王符在《潜夫论》中归结出的这个观点,也是基于对历史的考察。前秦苻坚执政年间,任命王猛为侍中、中书令,负责京兆尹(相当于首都)的一切事务。当时特进、光禄大夫强德自恃是太后的弟弟,酗酒霸道,抢财劫色,百姓怨声载道。王猛就任当天便下令捕捉强德,奏疏还未送到朝廷,强德已被斩首。苻坚派使者赦免,为时已晚。王猛与御史中丞邓羌志同道合,整肃纲纪毫无顾忌,几十天内,权贵豪族,乃至皇亲贵戚被杀和用刑的有二十多人。一时间朝廷震惊,奸恶滑头之风大灭。苻坚感叹 “我到今天才知道天下是有法的啊”。正是王猛有法必行,执法不阿,使得政治清明,有力地促进了苻坚对北方的统一。
尽管“令则行,禁则止”是为政者所期望的结果,但正如古人所说,“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就是说,一个国家的法令、制度即使再完善、健全,也没有另外一种法保证这些法令、制度一定得到贯彻执行。孟子也说过“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都从另一个侧面指出了法律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其内在的规范性,同样还离不开执法者的坚定态度。梁朝有《梁律》,又有《令》与《科》,但梁武帝萧衍置之不顾,不仅官民不同法,对百姓严法而宽于权贵,而且他还以身轻法,屡屡赦免犯罪之人,使得法规形同虚设,毫无威信;加上一些地方官吏也巧文弄法,陷害无辜,最终内外交困,随着侯景之乱而国破政亡。可见,有法不行或执法不公比无法的危害更烈。
孔子曾说过,“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熄”。其中凸显的是法规执行者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就是说,即使有好的法律政令而没有合适的执行者,法律政令的效力也将丧失殆尽。王安石推行变法之际,有不少举措合乎时宜,但因为王安石任用了一批无德小人,如吕惠卿、章惇、邓绾等,使得法令在具体施行的过程中被擅自更改,有的人甚至借机巧立名目,盘剥百姓,导致很多举措事与愿违,这也是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
《说苑》里面说,“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意思是知道如何做官的人,遵纪守法,有利人民;不知道如何做官的人,徇私枉法,有害人民。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今天,我们不仅要进一步完善健全相关的法规制度,更要督促各级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务必保持敬畏法纪、敬畏职责的心态,带头遵纪守法,努力做到“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法规制度在全党有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