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纪委通报曝光了大坝镇诸岭村“两委”干部骗取国家库区移民补助金一案。经查,从2006年底至2016年第一季度,诸岭村党支部书记周和昌、村委会主任周力昌等7名党员干部利用职务之便,通过虚构生产队方式,骗取国家库区移民补助金625950元,大部分用于村委会开支或被村干部私分。2016年底,博白县纪委和大坝镇纪委分别给予相关人员开除党籍、党内严重警告、党内警告处分。
虚构生产队骗取国家补助金
2016年7月底,博白县纪委陆续收到群众举报,反映诸岭村村委会副主任庞伟雄骗取国家库区移民补助。县纪委立即展开调查,发现村党支部书记周和昌、村委会主任周力昌等7名村“两委”干部都参与其中,一起扶贫领域腐败窝案很快浮出水面。
诸岭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06年底,周和昌等人在协助县工作组调查西牛岭水库移民人口时,获得了一个让他们兴奋不已的信息——调查登记完成后,库区移民可以申领国家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补助金,一登记核定就可发放20年。“20年的补助,这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嗅到金钱的味道后,他们开始在心里打起小算盘,合计着怎样才能从中捞上一笔。
经过盘算,一个虚报冒领的方案被设计出来。11月的一天,周和昌召集村“两委”干部开会,提议从村里的3个生产队中选取不属于库区移民的23户122人,虚构一个“高五队”,作为“淹田不搬迁户”向县移民局申请库区移民补助。周和昌的提议,得到了其他村“两委”干部的积极响应。
为了小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周和昌等人置党纪国法于不顾,干起了欺骗造假的勾当。村委会研究后,村“两委”干部开始“分工合作”,有的抓紧编造村民名册,有的负责搞申报材料,还有的负责到镇和县里办理申报手续。短短一个月,“高五队”从无到有,成了村里一个“淹田不搬迁户”的生产队,也成为这些村干部骗取国家补助金的工具。
以公益事业为幌子中饱私囊
一次虚报冒领涉及一百多人,难免会走漏风声,为安抚这23户村民,村“两委”干部以建设村公益事业为幌子,挨家挨户去做思想工作。听说这些钱除了给自己补助外,都是为公家办事,村民们没有多想,很快就同意了。
为防生变,村委会迅速召集23户村民开会,并与他们签订了资金分配“约定书”,规定村民领取补助的存折放在村委会保管,补助的10%给村民,余下的90%留给村委会。
2007年,村“两委”干部骗取的国家库区移民补助资金到账。看到存折上的钱,村干部们再也遏制不住内心的贪欲。“钱是我们这些村干部冒着风险争取来的,我们分点是应该的。”在缺少有效监督的情况下,村干部们一不做二不休,怀着“不要白不要”的心理,把手伸向了补助金。
县纪委调查发现,从2006年底至2016年第一季度,村“两委”干部共骗取625950元补助金,其中,除了按约定分给23户村民的50752元外,剩下的资金用于村委会日常开支、村干部吃喝花费39.8万元,以年节补助分给村干部、村民小组长2.43万元。此外,为堵住生产队长的嘴,防止他们乱说话,村委会每年也分给每个生产队长100元、200元不等的钱。直至案发时,骗取的补助金仅剩下15.2万多元。
堵塞用权和监管中的漏洞
周和昌等人机关算尽,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无人察觉,十年后仍然被群众举报,终究难逃党纪国法的惩处。这再次印证了“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也说明了对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加大监督执纪力度,发现一起就坚决查处一起。
与其他违纪违法的基层党员干部一样,这7名村干部平时对党章党规党纪的学习普遍较少,法纪意识淡薄,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是一知半解。据周和昌等人交代,他们起初认为骗取国家补助,既可解决村委会资金紧张的问题,逢年过节发点福利给村干部,还可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是两全其美的好事,没有想到这是严重违纪违法的事情。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面对诱惑时就难以分清是非、站稳脚跟。置身于纪律规矩之外,任由私欲膨胀的后果,则是见到钱就想着法子要,看到好处就绞尽脑汁去捞。
守纪律、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最基本的要求,无论职级高低,都不能例外。村干部直接联系广大群众,关系到扶贫政策和扶贫资金能否落地,更应该自觉遵规守纪,做到廉洁用权、为民办事。
分析这起案件,村干部骗取补助金的行为能够得逞,也反映出一些基层党组织主体责任落实不力、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正是由于对国家库区移民补助金申请审核把关不严,在办理、发放、使用等环节监督缺位,才给了村干部以可乘之机。试想一下,如果当时有关部门和镇里有人对补助金的申请和使用多过问一句、实地核查一次,也不至于等到十年后才发现问题。吸取此案教训,对类别繁多的扶贫专项资金,主管部门决不能一发了之,而应该强化全过程监管。县乡党委应切实担起主体责任,及时发现并纠正苗头性问题,让扶贫资金真正用在脱贫攻坚“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