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结束不久,徐特立收到人大代表补助费,他当即将钱退回,并让秘书回信:“我每月有薪金。人民代表应该为人民办事,不能增加人民的负担。以后不要再给我寄这批款了。”
“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这是毛泽东对老师徐特立的评价,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徐特立在反动派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的1927年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了南昌起义,1934年参加了长征,在延安时从事教育宣传事业。他从教长达七十多年,培养出了毛泽东、蔡和森、李维汉、田汉等一大批优秀的革命和建设人才,被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心里始终想着人民,克己奉公,默默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徐特立言传身教,深深影响了自己的家人,树立了良好家风。
要以国家民族的事业为重,以天下的儿女为儿女
徐特立为了革命事业长期离家在外,尤其是从1927年到1949年的22年里,徐特立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与夫人团聚。而夫人熊立诚一直默默支持丈夫的事业,悉心照顾着家庭。
1937年底,徐特立曾回长沙,夫人带着家人来看他。一家人一别就是10年,熊立诚不仅没有半点抱怨,还对徐特立说:“你就管好国家的事,我就管好家里的事。”这让徐特立很激动,他称赞夫人:“说得很好,很有见识!”从徐特立的“破产读书计划”,到兴办学校,再到参加革命,他的每一步都有夫人的全力支持。徐特立深深理解夫人的辛苦,也从心里感激夫人,他说:“她支持了我的事业,也成全了我的事业。”
徐特立很爱自己的家庭,很尊重夫人,他时常教育子女要孝顺自己的母亲。在给女儿徐陌青的书信中写道,“她不独维持了一家,并且办高级小学共13年,造就了许多学生。她没有念过书,能替地方做了教育事业。许多读书识字的女人不如她,我是很尊敬她的。你是她所生应该特别孝敬她。”
徐特立一直照顾着夫人的感受。他们的次子徐厚本1938年在延安学习后被安排回长沙工作,途中不幸患上肠热症去世。徐特立万分悲痛,但他想到夫人曾因长子的逝世痛苦不堪,担心夫人承受不了这一打击,便一直忍痛瞒着夫人说厚本去苏联学习了。后来,他时常开导熊立诚:“人的生长老死,都是自然的规律。儿女养育大了,就要让他们去干事业,为国家民族做贡献。他们在革命工作中,有时也会有牺牲,做父母的不能过于忧虑。要以国家民族的事业为重,以天下的儿女为儿女。”
徐特立12岁时便与夫人熊立诚相识相伴,二人相濡以沫七十多年,被人称为“童偕到老”。从少年时的相伴,到老年时的相依,夫妇二人互相理解,互相支持,携手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熊立诚去世时,徐特立悲痛不已,他十分怀念夫人,将两人的合影装在随身的口袋里,走到哪里带到哪里。
必须继续保持和发扬小米加步枪的延安精神
徐特立一生都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他的被子是用旧棉衣上拆下的棉花和土布做的,衣服、帽子都穿戴了多年,短了、破了,就拿布补上再穿。要给他换新的棉衣,他总是拒绝:“农民一件棉衣要穿十几年,甚至一代传一代,我这件还可以再穿几年。”他对家人说:“生活上的简朴,不仅可以省下钱来用于公共事业,更重要的是不脱离群众,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高贵品质,更加坚定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1949年底,徐特立让儿媳把夫人和孙女接到北京团聚。孙女回忆道:“到北京以后,祖父一直和中共中央宣传部的部分工作人员住在一起,房子较挤,我们回家只好睡在办公室的地板上。”家中拥挤,设施陈旧。1952年,中央决定给徐特立盖几间房子,以便接待来访群众、保存图书资料。徐特立得知后一再反对,他说:“现在人民生活还有不少困难,我怎能为自己盖房子,花费人民的钱财呢?还是等将来生产、建设搞好了,人民生活富裕了再说吧!”后来,由于实在住不下,根据实际需要,有关部门坚持盖了几间房,但费用根据徐特立的原则缩减为原计划的一半。即便这样,徐特立还总说钱花多了,尤其多次批评窗帘布的使用,他说,窗帘能挡住光线就行,干嘛要用这么好的东西做。当年我们在延安就没有窗帘,不是照样干革命嘛!可不能丢了好传统,必须继续保持和发扬小米加步枪的延安精神。
徐特立自持严谨,慎微慎独。平日里,他与工作人员同吃同住,没有半点特殊。他从不请客送礼,更不以公为名作“慷慨”之举。他在长沙八路军办事处负责的两年时间里,总共只开支过五元酒席费,花在了请法国记者的宴会上。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结束不久,徐特立收到人大代表补助费,他当即将钱退回,并让秘书回信:“我每月有薪金。人民代表应该为人民办事,不能增加人民的负担。以后不要再给我寄这批款了。”
要继承的不是财产,而是前辈留下来的革命事业
徐特立一生以革命事业为重,也要求子女不要过多地想自己,而要多为社会做事。他说:“青年人任重道远,要继承的不是财产,而是前辈留下的尚未完成的革命事业。”
他的大儿子徐笃本在长沙读书时,曾有人要为其介绍女朋友,徐笃本并未拒绝。但是徐特立知道后很反对,他对大儿子说:“你还年轻,应该为革命刻苦学习,在事业上打好基础,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要先想为社会出力,不能先安排自己的小家庭,如果大家都只顾一己之私,社会怎能前进呢?”徐笃本听从父亲的教诲,参加了毛泽东同志领导的农民运动,后又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到人民革命中去。后来,当徐特立再问他关于婚姻的问题时,徐笃本说:“现在没有时间谈这个了,斗争那么激烈,革命的事还忙不过来呢。”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徐笃本不幸牺牲,直到那时他还没有成家。
徐特立希望孩子们能继承革命事业,也因此督促孩子们的学习和进步。在家人中,徐特立对徐乾的学习格外关心。徐乾原名刘萃英,是徐特立次子徐厚本的妻子。徐厚本病故后,徐特立视她为自己的女儿,为其改名为徐乾。徐特立建议徐乾把学习列为正式时间,不缺一分一秒,持之以恒,把学习当成跟吃饭、睡觉一样的事情。徐特立认为政治学习很重要,只注意工作,不注意政治,“将来只是一个事务主义者”。他给徐乾制定具体的读书计划,敦促她学习经典,他曾买《联共党史》送给徐乾,嘱咐她每天读两页,还曾写信让她“有系统有计划的学习政治理论……关于毛主席的文章必须精通五篇到十篇,以一年为期,每月读半篇到一篇”。在徐特立的关心培养下,徐乾成长为一名革命青年。徐乾回忆说,“他要求我极严格,教我学文化,教我懂得革命的意义,教我怎样做人。我终生都不会忘记他的教诲”。
1953年9月,在给女儿徐静涵的一封信里,徐特立写道,“我希望你们每一日每一时都不要只为自己着想”。他叮嘱晚辈们不要搞特殊,要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一不要有特殊思想;二不要有优越感;三不要脱离群众”。他多次带孙女到胡同里看工人做煤球,教育她要懂得艰苦奋斗。他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你们如果需要我党录用,那么需要比他人更耐苦更努力,以表示是共产主义者的亲属”。
良好的家风在徐特立的子女中传承了下来。他长大成人的四个子女都曾为革命做出贡献。儿子徐笃本、徐厚本青少年时期投身革命,都在战争时期去世。早年参加地下党的大女儿徐静涵与徐特立失散二十多年后,因父亲的“时局困难”“不望你北上”而没有留在北京。小女儿徐陌青曾在北京铁路总医院工作,直到退休一直是一名护士。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