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8年第3期

社论

以实际行动落实“持之以恒、毫不动摇”

重要论述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任务重要论述摘录

要闻回顾

中共十九届二中全会在京举行

视点辑览

一组

理论纵横

自我革命是新时代党的建设重大理论创新

认真学习领会三个“一以贯之” 朝着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学习体会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为统揽“四个伟大”提供根本保证

激发动能 履行职能 发挥功能 做勇于推动党自我革命的生力军

思想建党、纪律强党和制度治党齐发力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专题 重整行装再出发

重整行装再出发

●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持之以恒、毫不动摇系列述评 ●

拧紧“总开关”,坚定“四个自信”

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及时辨别和清除“两面人”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修复政治生态

消弭“四风”反弹隐患,铲除滋生腐败土壤

把压力传导到位,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 化全会精神为思路举措 ●

省委书记谈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始终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

在党的建设新的布局中找准职责定位

抓作风建设就得有钉钉子精神

在提升巡视全覆盖质量上下功夫

保持高压不松劲 持续震慑不停步

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培育新素质塑造新形象 确保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

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不断推动国际追逃追赃

特别关注 节点反“四风” 纪委在行动

节点反“四风” 纪委在行动

纠正“四风”没有“静默期”

重庆:上下联动打好节点正风肃纪组合拳

鄂州:让隐形变异“四风”无处藏身

反“四风”,听基层干部群众说实话

反“四风”,听“摔了跟头的”说教训

● “四风”监督哨 ●

收红包违纪优先办 走微信掩饰也徒劳

用公务卡为私车加油 老党员因侥幸受处分

学原文悟原理

● 重要提法探究 ●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 答问解惑 ●

怎样理解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

为什么说新时代有新气象新作为首先是全面从严治党要开创新局面

小测试

答案

燕阁观察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积聚四重“反腐红利”

行使权力慎之又慎,自我约束严之又严

清风时评

党组织岂能得“软骨病”做“隐形人”

丧失“四个自信”,何来对党忠诚

任何时候都要强调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谁搞腐败,就跟谁过不去

正风反腐,谁都不是旁观者

卫士风采

铁骨柔情真男儿

文史经纬

● 走进博物馆 ●

《二马图》:一个水利官员的人生感悟

●人文百科● 我国古代怎样纪年

● 古语今悟 ●“读书之要”小议

● 说文解字 ●“年”:人勤春早 五谷丰登

悦读·书香

● 再读经典 ●

《离骚》,用热烈执着的感情拨动心灵

视点辑览
首页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的重要标志

  《党建研究》刊发题为《新时代新思想新境界》的文章指出,新时代作为标注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它不是自动到来的,而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通过伟大斗争推动而来的。因此,形成正确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思想并在新思想指引下取得巨大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依据和标志。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这就是新时代与新思想的辩证关系。

  深化改革需要思想再解放

  《求是》刊发题为《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的文章指出,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相比过去,我们对行之有效改革“源头活水”的需求不是少了、而是多了;我们面临的改革难题不是简单了、而是复杂了。今天,我们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不能一味用“过去的我”来评判“今天的他”,或者明知是“活思想”还用“死办法”应对,回避敏感、逃避热点;或者担心闸口放开,收不了、关不住。深化改革,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先导,勇于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思想障碍和观念桎梏,采取措施、系统施策,鼓励基层创新,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推动形成更加浓厚、更有活力的改革创新氛围。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

  《红旗文稿》刊发的《坚定不移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文称,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关系,而是国家意识形态和文化本源的关系。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传统文化才得以在批判继承、发掘创新中获得了新生,不仅在几十年血与火的长期革命斗争中孕育和发展了革命文化,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实践中创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越来越体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必须更加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三方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何星亮撰写的《读懂十九大报告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一文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三方面:第一,物质性需要。第二,社会性需要,包括社会安全、社会保障和社会公正等方面的需要。第三,心理性需求,包含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体现人与自我或心灵之间关系的需求。由于心理性需求而形成的精神文化,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世界的显著标识。由此,实现新时代的总目标,必须妥善解决经济建设与人民的物质需要之间的平衡发展,社会建设与人民的社会性需要之间的平衡发展,文化建设与人民的心理性需要之间的平衡发展。

  “金德尔伯格陷阱”论低估了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决心与意愿

  《人民日报》刊发题为《走出思维误区才能跨越陷阱》的文章指出,“金德尔伯格陷阱”是指世界权力的转移会引发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缺失,并给世界带来灾难性后果。有人担心特朗普政府如果采取强硬的对华政策,会让中国转向免费搭车政策,即偏向使用而不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从而使世界陷入“金德尔伯格陷阱”。事实上,中国目前已经是对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减贫贡献最大的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及其后续机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国家。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更是得到100多个国家的支持和积极参与。这一切都表明,中国正通过实际行动切实承担应尽的国际责任、提供更多优质国际公共产品。

  网络舆论场的话语权趋于均等化

  《北京日报》刊登题为《网络舆论场的话语权趋于均等化》的文章指出,微信降低了网络表达和浏览的门槛,从BBS年代和微博早期往往由少数“大V”主导舆论,变成了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基层百姓,都可以用拇指发布见解、表达诉求,互联网上“意见人士”特立独行的言论少了并且附和者寡,而大众话题更容易引起共鸣。在一些具有政治意义的重要节点和议题上,政府具有很强的议程设置能力,获得了压倒性的舆论影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