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要闻
学习体会
特稿
专题 运用好“四种形态”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锐评
特别关注 盯节点 反“四风”
半月杂谈
燕阁观察
清风时评
纪律建设
文化传承
历史回放
社论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要闻
学习体会
特稿
专题 运用好“四种形态”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锐评
特别关注 盯节点 反“四风”
半月杂谈
燕阁观察
清风时评
纪律建设
文化传承
历史回放
良医治未病,防患于未然。在“四种形态”中,第一种形态强调“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就是发挥“治未病”的作用,以各级党组织面向全体党员的日常教育监督管理,抓早抓小、治于初萌,守护“森林”健康,为全面从严治党夯实基础。
首先,第一种形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道防线。党员干部“破法”必先“破纪”,“破纪”必有苗头。这个苗头也许是一顿饭、一包烟、一次批条,也许是不起眼的爱好,或者细微情节的显露。如果在出现苗头的时候,党组织能够尽早提醒,“大喝一声”“猛击一掌”,很多违纪违法问题就可能消灭在萌芽状态。不少严重违纪违法党员干部在忏悔书中说,如果当初有人敲打一下、警示一声,自己也不至于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从某种意义上讲,组织的教育提醒犹如防范腐败病毒的第一道防线,在党员干部“着凉打喷嚏”的时候,提醒他及时添加衣物或打预防针,这既是组织的关爱,也是对干部的保护。
其次,第一种形态对应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越早处理越主动。苗头、萌芽,因其细微,容易忽视,但往往处理起来最主动、成本最低。“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落实第一种形态,从小处着眼、细节入手,及时消除问题隐患,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带来的损害和影响。而且,第一种形态落实得好,可以防止“小过”、“小错”继续向后三种形态对应的问题滑落,能够有效遏制腐败增量。就全面从严治党而言,第一种形态涉及的问题发于初始,基数大、类型多,处理越早越有效管用,因而也是最经济、最基础、最根本的手段。
再次,第一种形态做的是日常基础性工作。干部的教育管理,打基础、利长远,体现在事事时时处处,如果“饥一顿饱一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就落不到实处。落实第一种形态,一方面意味着把红脸出汗体现在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管理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谈心提醒,严肃的组织生活、有“辣味”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则意味着出现苗头及时提醒,发现问题立即纠改,而不是放任自流、养痈遗患,等到问题成堆积重难返再去管。可见,第一种形态事在平常、托起未来,是一项关系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
作为一项常态性工作,落实第一种形态是对各级各部门、各行各业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只有真正把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时刻摆上重要位置、有机融入日常工作,在严、细、深、实上下功夫,多积尺寸之功,经常防微杜渐,管党治党才能全面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