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党是中国国家治理的政治主体,为解决中国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供了好的平台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谈到,当今世界面临的治理危机,不仅是经济治理危机,更多是社会的、政治的,乃至全方位的治理危机,从深层次看就是政党危机,即政党治理危机。政党是组织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的主体,只要政党是有效的,国家就有效,政府就有效;只要政府有效,就会把好的主意转变成好的政策,好的政策就会发展为现实,“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个党,一个行动的党”。
加强党对机构改革的领导,绝不是搞党政不分
“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党的领导是机构改革的关键》一文指出,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但这种“加强”绝不是有些人担心的回到之前党政不分的老路上去。我们党是有着强烈历史记忆的政党,一些历史的经验教训已经成为党内共识。另一方面,一个时期内,片面理解和执行党政分开,导致一些领域党的领导弱化,这些实践中的挫折教训同样成为这一次机构改革中的问题意识。通过这次全面的机构改革,解决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问题,从制度上保证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使党的政治角色更突出“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
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中国社科院学者姜辉在《人民日报》撰文分析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突出问题包括: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面临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影响与挑战,比如,长期存在的新自由主义、西方宪政民主、历史虚无主义等仍寻机发声,形成噪音杂音,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和影响。二是随着社会变革深入推进,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样性、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不断增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整合多元价值观念的难度在加大。三是一些西方国家认为中国崛起是对其社会制度和价值观的挑战、对现存国际秩序的挑战,到处煽风点火、混淆视听。四是意识形态管理工作方式面临新媒体的影响和挑战。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一些错误思潮以网络新媒体为平台生成、发酵和传播。
机构改革关系国家的执政模式、执政能力和治理模式、治理能力的构造及发展方向
上海市委党校教授胡伟撰文称,应站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来深刻认识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不同寻常的意义。首先,重构党政关系,统筹设置党政机构,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新一轮机构改革的要义。其次,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亮点是实现由主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向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转变,按照现代化强国的标准构建我国的机构体系。此次新一轮机构改革,不再是为精简而精简,不单纯看机构数量的多少,而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最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特征是实现由单一的国务院机构改革转向统筹党政军群机构改革,将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企落马官员体现双高、双低与双多特征
据“澎湃新闻”报道,两名学者梳理分析170名十八大以来落马的国有企业高层官员案例所形成的研究成果显示,十八大以来落马的国有企业官员体现出“双高”“双低”“双多”的特征,分别是指高级别、高学历;低龄化、低任期;垄断领域多、一把手多。该研究指出,一方面,一些国企组织文化、价值信仰等软性约束机制已经不能充分发挥功用。另一方面,在一些国有企业目前的治理结构上,监督机制未能真正切实发挥效用,纪委监督体制与国有企业的企业治理结构中的监督机制尚未能够形成良好的协作。这也使得对于高层管理人员,尤其是一把手的权力使用与运作缺乏有效的规范与约束。
揭开“中国陷阱”说背后的逻辑真相
学者王义桅在《北京日报》撰文指出,近年来,中国崛起似乎被五花八门的陷阱说给缠住了:“马尔萨斯陷阱”“民主陷阱”“文明的冲突陷阱”“新冷战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最近又来了软实力陷阱的变种——锐实力。各种陷阱说有其话语体系,有其隐含逻辑,但其本质都可以归为“中国陷阱”,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能否超越西方经验、西方模式及西方价值,打破西方普世的神话。给中国设陷阱,表面上是无法正视中国崛起,给中国挖坑,其实是西方作茧自缚。中国正在开创前人从来没有走过的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定位好自身世界角色,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就不会被各种陷阱说给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