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5年第23期

社论

根子在党委 关键靠担当

要闻

习近平: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已经吹响 全党全国咬定目标苦干实干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听取关于巡视55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有关情况的专题报告

习近平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赵洪祝在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全覆盖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上强调坚持改革创新强化责任担当 坚决落实派驻机构全覆盖的重大决策部署

特别报道

铁规发力 荡涤歪风扬正气

八项规定,引领管党治党全面从严

没有休止符 永远在路上

大事记

关键词

亲历:八项规定带来的新变化

办公室小了 干部作风实了

少了攀比 多了情谊

“西湖会”变成“开心茶馆”

家常的升学宴

平民百姓的消费天堂

女娲公祭大典“瘦身”记

便民办税“惊喜”连连

“不能再打公款消费的算盘了”

特别关注

巡视全覆盖助力央企全面从严治党

逐一扫描,央企巡视全覆盖如何步步推进

精准把脉,央企哪些问题现了形

标本兼治解决突出问题

央企巡视全覆盖舆情分析

在唤醒党章党规党纪意识上下工夫

创新方法才能突出监督实效

部分被查处国企高管案例分析

评论:央企巡视全覆盖意蕴深远

盘点巡视央企中的“热词”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全力抓好央企巡视整改

专题

部分省区市践行“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纪实(下)

新疆:严明政治纪律 确保政令畅通

河南:把严明纪律体现在日常监督管理中

陕西:把党章党规党纪作为监督执纪的准绳

上海:巡视推动纪律挺起来立起来

江西:推动信访举报工作挺纪在前

观察台 

从中国传媒大学8名党员干部受处分说起

时评

看反腐成效不宜短视

成败多在公私之间

纪律建设

把握运用“四种形态” 提升监督执纪水平

突出抓早抓小 创新派驻监督

岱山:布下捕捉问题线索的“天罗地网”

坚持用纪律和规矩管住大多数

台州:“四早”机制唤醒党章党规意识

“四风”问题监督哨

公款K歌K掉了“乌纱帽”

镇长“公车公借”被查 书记履责不力受处

广角

图片新闻

一线传真

数说纪检

地方简讯

标题新闻

关键词解

锐评

一组

环球

联合国深受腐败问题困扰

文化传承

“思想者”小议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

慎交友 戒妄议

兴:同心协力,共担重任

历史回放

76年前的一场党纪教育

 
联合国深受腐败问题困扰
郭河驹
首页
1

  今年3月初,英国《独立报》网站爆出,联合国总部高级外交官以高价出售国际维和部队中的职位,联合国腐败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多年来腐败问题不断

  早在50多年前,联合国就发生过维和人员性犯罪问题。近年来,又相继曝出“石油换食品”腐败、联合国刚果(金)维和部队性虐、难民署高级专员性骚扰、联合国内部官员腐败和欺诈、阿富汗重建信托基金回扣等丑闻。其中,2004年“石油换食品”丑闻被视为联合国历史上最大的腐败丑闻,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之子科乔、“石油换食品”计划负责人塞万、英国议员乔治、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梅里美及多位联合国高级官员卷入其中。该计划负责人塞万暗中帮助萨达姆政权以低价出售石油,自己从中获利,其16万美元的现金收入,来源不明。联合国另一名官员斯特凡尼季斯,也涉嫌类似不法行为。

  这项调查由原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负责,成立了独立调查委员会,2005年9月公布了“石油换食品”问题的最终调查报告,认为联合国在管理中存在严重问题,导致腐败和浪费滋生。报告指责安南之子多次利用父亲的影响出面游说联合国官员,以牟取私利。保罗·沃尔克表示“对联合国自身的问题感到震惊”。

  腐败成因复杂

  联合国腐败问题涵盖多个领域,有因管理不善、缺乏监督导致的吃空饷、吃回扣、收受贿赂、渎职、诈骗,有因财务不透明、拥有外交豁免特权等导致的权力滥用,也有因机构臃肿、人员庞杂导致的效率低下、浪费严重。腐败的背后,还有复杂的政治角力和利益争夺。俄罗斯为了在联合国航空器采购中获取利益,多次阻止联合国对采购违规行为的调查。保加利亚为最大程度赚取维和经费,用本国囚犯代替正规部队参加联合国在柬埔寨的维和行动。

  两项记者奖得主、著名调查记者克劳迪娅·罗塞特认为,联合国践行了国际腐败最坏的一面,是“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的典型。她指出,联合国的结构易于腐败,其最高领导是秘书长,秘书处是最典型的官僚机构,共有8900名工作人员,主要办公室设在亚的斯亚贝巴、泰国、贝鲁特、日内瓦、内罗毕、圣地亚哥和维也纳。秘书处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大会、经社理事会的决议,其日常运转经费超过20亿美元。她认为,安理会的表决机制也容易导致专制和腐败。

  美国学者托比·德肖维茨感叹,联合国是腐败和权力滥用的温床,不仅不透明,还不负责任。联合国从未向捐助国提供如何使用捐助资金的清晰报告。美国是联合国的最大捐助国,其捐资约占联合国接受捐助总额的四分之一。2010财年,美国纳税人向联合国贡献了77亿美元的捐资,当年联合国的总预算膨胀到超过300亿美元。

  反腐举步维艰

  “石油换食品”丑闻后,保罗·沃尔克呼吁联合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避免类似的丑闻重演。2006年,联合国承诺将提升透明度,推进问责制,削减不必要的任务,解决维和部队的强奸丑闻,建立更具道德的文化。2007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承诺将“恢复信任”,并呼吁进行系统性的审计,要求联合国内部监督事务办公室加强有关工作。然而,由于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上述任何一项工作均未完成。

  2006年,联合国内部建立了一个反腐败工作组,2008年底被解散。联合国内部审计处、内部监督事务办公室等谣言缠身,与其他部门频频发生冲突。内部审计处负责人指责联合国秘书长阻止她雇用调查员,并控告联合国秘书处正在衰退过程中。从2009年开始,联合国削减了针对内部的腐败调查,“石油换食品”丑闻后组建的采购问题专案组也在压力之下被迫解散,并导致在阿富汗、伊拉克和非洲各地正在进行的案件调查终止。可以预见,腐败问题仍将是联合国未来面临的重大考验。(作者单位:中央纪委国际合作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