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5年第23期

社论

根子在党委 关键靠担当

要闻

习近平: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已经吹响 全党全国咬定目标苦干实干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听取关于巡视55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有关情况的专题报告

习近平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赵洪祝在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全覆盖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上强调坚持改革创新强化责任担当 坚决落实派驻机构全覆盖的重大决策部署

特别报道

铁规发力 荡涤歪风扬正气

八项规定,引领管党治党全面从严

没有休止符 永远在路上

大事记

关键词

亲历:八项规定带来的新变化

办公室小了 干部作风实了

少了攀比 多了情谊

“西湖会”变成“开心茶馆”

家常的升学宴

平民百姓的消费天堂

女娲公祭大典“瘦身”记

便民办税“惊喜”连连

“不能再打公款消费的算盘了”

特别关注

巡视全覆盖助力央企全面从严治党

逐一扫描,央企巡视全覆盖如何步步推进

精准把脉,央企哪些问题现了形

标本兼治解决突出问题

央企巡视全覆盖舆情分析

在唤醒党章党规党纪意识上下工夫

创新方法才能突出监督实效

部分被查处国企高管案例分析

评论:央企巡视全覆盖意蕴深远

盘点巡视央企中的“热词”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全力抓好央企巡视整改

专题

部分省区市践行“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纪实(下)

新疆:严明政治纪律 确保政令畅通

河南:把严明纪律体现在日常监督管理中

陕西:把党章党规党纪作为监督执纪的准绳

上海:巡视推动纪律挺起来立起来

江西:推动信访举报工作挺纪在前

观察台 

从中国传媒大学8名党员干部受处分说起

时评

看反腐成效不宜短视

成败多在公私之间

纪律建设

把握运用“四种形态” 提升监督执纪水平

突出抓早抓小 创新派驻监督

岱山:布下捕捉问题线索的“天罗地网”

坚持用纪律和规矩管住大多数

台州:“四早”机制唤醒党章党规意识

“四风”问题监督哨

公款K歌K掉了“乌纱帽”

镇长“公车公借”被查 书记履责不力受处

广角

图片新闻

一线传真

数说纪检

地方简讯

标题新闻

关键词解

锐评

一组

环球

联合国深受腐败问题困扰

文化传承

“思想者”小议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

慎交友 戒妄议

兴:同心协力,共担重任

历史回放

76年前的一场党纪教育

 
精准把脉,央企哪些问题现了形
本刊记者 沈叶
首页
1

  国有企业存在哪些须着力解决的问题?从中央巡视组巡视55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的反馈报道中,足以让我们窥视一些普遍性、规律性问题。

  问题一:贪贿频发,重点人重点事腐败风险大

  在中央巡视组向各被巡视央企的反馈中,很多人一定都注意到了这样一句话:“巡视组还了解到一些领导人员的问题线索,已按规定转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等有关部门处理。”事实证明了这句话的分量。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建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原总经理廖永远,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总经理王天普,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党委书记邓崎琳,东风汽车公司原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朱福寿,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原党组副书记、总经理司献民等人被查处,都与巡视发现问题有关。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各被巡视央企已有40余名高管因涉嫌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

  中央巡视组在紧盯重点人的同时,也盯住那些“有油水”的重点领域。31家企业被指在工程招投标、项目分包、劳务外包、物资采购等重点领域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存有腐败风险和隐患。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灭火工程成为少数人的“暴利工程”,形成“链条式”腐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在小、远、散单位“苍蝇”式腐败频发;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围绕少数企业领导人员形成寄生性家族式利益共同体等,均暴露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在国有企业严峻复杂。

  问题二:靠啥吃啥,利益输送问题严重

  在2014年中央第三轮巡视反馈中,中央第九巡视组指出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靠船吃船”问题突出,中央第十三巡视组发现东风汽车公司“靠山吃山”问题突出。自此,“靠啥吃啥”成为一个“热词”,在国有企业巡视反馈中多次出现,直指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内外勾结、吃里扒外,本人或亲属子女围绕公司业务违规经商办企业,大搞利益输送、关联交易。统计发现,共有48家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一问题,占比高达87%。

  在中央巡视组火眼金睛之下,“靠啥吃啥”呈现多种利益输送形式,如中国铁路总公司“一些领导干部亲属子女在铁路系统经商办企业、吃里扒外、靠路吃路等问题时有发生”;招商局集团公司“个别领导干部通过工程项目变相向民营企业输送巨额利益”;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利用公司资源进行利益输送,有的领导人员成立关联公司进行同业经营”。

  问题三:违规决策,“三重一大”流于形式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国有企业凡属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要由国有企业党委(党组)、董事会、未设董事会的经理班子等决策机构,依据各自的职责、权限和议事规则集体讨论决定。

  从巡视情况看,这一制度的落实并不理想。数据显示,有31家企业“三重一大”存在决策制度流于形式、执行不严格或违规决策现象,占比高达56%。这一问题导致的后果十分严重,如中国国电集团公司“违反‘三重一大’制度决策,开辟投资决策‘绿色通道’,形成大量低效无效资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部分投资项目违规盲目决策,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

  问题四:顶风违纪,“四风”问题禁而不绝

  “国有企业特殊论”这一伪命题,一度成为一些国有企业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时大打折扣的借口。从巡视反馈意见看,共有50家企业存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占比高达91%。“比较突出”“依然存在”“时有发生”“屡禁不止”乃至“边反边犯”等词,凸显了中央巡视组在对此类问题的发现上有一股“咬住不放”的韧劲。

  2015年中央第一轮巡视动员部署会要求将“四风”问题与贪污贿赂等腐败问题“同等视之”,只要查实就要交给被巡视企业党委处理。对比各轮次反馈意见,一个直观感受是中央巡视组对此类问题的揭露“越往后越严”。综合来看,公款打高尔夫球、公款吃喝、公款购买赠送购物卡、违规发放津补贴、办公用房面积过大、超标购置公务用车等问题,在国有企业较为普遍。

  问题五:亲亲疏疏,选人用人乱象严重

  记者在巡视反馈报道中发现,选人用人亦是国有企业的问题多发区,共有48家企业明确被指存在选人用人乱象。其中,18家企业有“带病提拔”“带病上岗”问题,占总数的33%,此外还有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不规范不严格、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

  回避制度执行不严,“近亲繁殖”“亲亲疏疏”“小圈子”等问题在国有企业比较典型。当然,对于国有企业选人用人上的“裙带”现象,有一些是历史遗留问题,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需在改革发展中逐步解决,在严格执行制度中加以避免。

  问题六:纪律松弛,“两个责任”履行不力

  从2014年第一轮巡视开始,中央巡视工作加入了对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落实情况和组织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此后的每轮巡视发现,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不到位、监督执纪问责失之于宽松软几乎成为各被巡视央企的“通病”,与监管不力相伴的就是纪律的松弛。

  中央巡视组发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对苗头性问题没有抓早抓小,查办案件不力,对一些反映强烈的下属单位领导人员问题未能及时查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存在以批评诫勉代替党政纪处分、以处理具体经办人代替追究主要责任人等现象”。

  正如巡视指出的,国有企业落实“两个责任”不到位,既有不重视党的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压力层层递减等主观意识的原因,也有党组织建设滞后、纪检监察力量薄弱等客观方面的因素,这些都是下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需要着力的重点。

  问题七:党的领导弱化,管党治党不严

  从2015年中央第一轮巡视开始,“管党治党不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巡视组的反馈意见中。这是伴随巡视实践的深化,中央巡视组把问题剥深一层,对国有企业存在问题根源的认识。这一表述既是果,更是因,以往各轮巡视发现的问题都可以归结到这个根子上。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党组织应在国有企业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但从巡视情况看,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党的观念淡漠、党的领导弱化、重业务轻党建、忘记党员身份等问题,在国有企业比较普遍,这也是中央巡视组能发现诸多严重问题而企业自己却视而不见的原因所在。“党的建设滞后于企业发展,党组织作用弱化、地位虚化、功能空化”、“一些党组织不同程度存在放松管理,放任管理,放纵甚至放弃管理等消极状况”,“党的基层组织纪律松弛、组织涣散,党员干部政治意识淡薄,思想退坡,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大打折扣”,中央巡视组的这种种发现,的确可以用“情况堪忧”来形容。

  发现问题且正确认识问题,才能更好解决问题。巡视对问题的揭露,绝不意味着对国企成绩的抹杀,而是为了从更深层次推动国企的持续健康发展。巡视的早发现,推动了问题的早解决,更深化了对国企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任务的认识,为深化国企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找准问题之后,更重要的是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改革,创新制度,强化监管,切实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在做大做强做优中巩固党的执政之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