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要闻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听取关于巡视55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有关情况的专题报告
习近平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赵洪祝在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全覆盖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上强调坚持改革创新强化责任担当 坚决落实派驻机构全覆盖的重大决策部署
特别报道
特别关注
专题
观察台
时评
纪律建设
“四风”问题监督哨
广角
锐评
环球
文化传承
历史回放
社论
要闻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听取关于巡视55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有关情况的专题报告
习近平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赵洪祝在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全覆盖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上强调坚持改革创新强化责任担当 坚决落实派驻机构全覆盖的重大决策部署
特别报道
特别关注
专题
观察台
时评
纪律建设
“四风”问题监督哨
广角
锐评
环球
文化传承
历史回放
10月24日,河南省纪委“清风中原”官方微信权威发布:河南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徐合民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
“没想到对省委大院的领导干部也会‘当头棒喝’,没想到正风肃纪的力度这么大……”这些“没想到”,引出了“清风中原”官方微信忠实微友的心声——“真正感受到了‘纪律面前没有例外’的威严”。
2012年11月至2015年10月,河南省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57165起,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2898人。“祸患积于忽微,治病当于初始”,在严惩极少数严重违犯党纪的干部同时,河南省纪检监察机关把纪律挺在监督执纪问责前沿,对一些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党员干部及时“咬耳扯袖”,从而确保不出问题、少出问题、不出大问题。
抓早抓小 比照纪律尺子找问题
安阳市委原书记张笑东,驻马店市委原书记刘国庆,濮阳市委原书记吴灵臣,三门峡市委原书记连子恒、杨树平,开封市委原书记刘长春、祁金立等一批地市一把手接连落马……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的反腐“战果”颇为引人注目。
然而,省委和省纪委领导却没有因为这些“成绩”而产生成就感,反而陷入思考:这些落马官员也曾是党员干部中的佼佼者,曾经的“好同志”为何会成为“阶下囚”?有没有办法能在出事前拉一把?
“贪腐分子都是从第一次破纪开始,逐步发展到破法的。如果第一次违纪就能对他当头棒喝、立即叫停,我们许多同志就会悬崖勒马,就不至于由‘好同志’逐步蜕变为‘问题同志’,甚至最终沦为‘阶下囚’。”河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尹晋华对这样的情况深表痛心。
怎么办?必须以纪律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必须比照纪律尺子查找问题——坚持抓早抓小、抓细抓实,有苗头就提醒、有倾向就纠正、有反映就处置,尤其是及时处置问题线索,该立案的立案、该初核的初核、该谈话函询的谈话函询,“决不能不教而诛、养痈遗患、放任不管”。
省纪委领导多次在常委会、办公会、查办案件工作会等不同场合强调,抓大抓小同等重要,而且抓早、抓小更有意义,更具有治本作用。
主动监督 适应监督执纪形势和“四种形态”配置力量
加强管理,必须有常态化的监督机制和力量,为适应监督执纪形势和“四种形态”要求,省纪委各纪检监察室合理调配力量,做到“三个三分之一”,即三分之一的力量抓早抓小处置轻微违纪问题,三分之一的力量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三分之一的力量查处严重违纪问题。
除了适应形势调配力量,河南省纪委还紧盯重点环节,督促各主责部门负起责任、协同发力,加强干部日常管理。比如,督促省财政厅对全省预算单位公务卡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推进公务卡全面覆盖、强制结算;督促省接待办落实中央《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出台实施细则;督促省卫生厅开展涉医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督促省编办、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等9个重点部门开展“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治理等。
守住纪律底线是最基本的政治要求。通过常态化的监督检查,把抓早抓小要求贯穿于日常工作之中,该约谈函询的及时进行,随来随办、不压不推,去年以来共函询1000多人,谈话900多人,有效防止了一些违纪行为。
加强党员干部管理监督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发现问题、查处问题,还体现在充分利用通报曝光,深化纪律的威慑力,不断敲打党员领导干部——“绷紧严守纪律这根弦,有权不能任性!”
今年1至10月,河南省纪委共分22次向社会公开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98起,在中秋、国庆期间坚持每周通报;市县两级纪委共发通报571期,通报问题1199起。省纪委还积极通过媒体特别是利用“清风中原”微信平台曝光典型案例,持续释放正风肃纪强烈信号。
省直机关一名曾因公车私用被通报的违纪干部告诉记者,对于纪委的通报最初有些不理解,觉得这点小事捅到全省,丢了面子。后来,看了不少“已经进去”的违法官员的真实案例,感到脊背发凉,不禁心生庆幸。“现在看,不留情面的通报警醒了我们,挡住了滑向违法深渊的第一关!”这位干部说。
“通报不是最终目的,用通电的纪律营造畏纪知止的氛围,管住大多数,是对更多党员干部的关爱。”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表示。
强化责任 层层传导管党治党压力
管党治党根子在党委,关键靠担当。如何促使各级领导干部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问责无疑是重要手段。
今年9月6日,中央纪委转发《中共河南省委关于新乡市委原书记李庆贵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新乡市纪委落实监督责任不到位问题的通报》,受到舆论高度关注。
近年来,河南坚持“一案双查”,党员干部因严重违纪违法被查处,党委书记、纪委书记被问责、被通报已成为一种机制和模式,层层传导了管党治党的压力,释放了强化纪律建设的强烈信号,进一步强化了党组织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对于他们的违纪行为,我的领导责任不可推卸。若及时拉拉袖子、咬咬耳朵,不至于此。”这是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县长杨英锋在该县一次处分宣读会上的现场表态。
今年5月,平顶山市郏县两名副县长因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被查处。市纪委向县政府下达“处分决定书”和“纪律检查建议书”的同时,把处分决定宣读现场变成了警示教育专场。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现场反思讨论,查找党风廉政风险点、薄弱环节。几天后,郏县县委、县政府按照要求将整改方案如期送到平顶山市纪委。
“责任不能只是写在纸上,要用‘一案双查’、‘一案双书’等形式,对身边人的纪律处分、问责处理进行深刻剖析,引起党员领导干部心灵震撼,使其主动对照检查,守住纪律和规矩的底线,落实好管党治党这一最根本的政治责任。”河南省纪委常委、监察厅副厅长付静说。
今年以来,开展“一案双查”“一案双书”等对河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来说“是经常的事”。省纪委领导告诉记者,在有腐必反的同时,全省抓好关键少数带动管住绝大多数,从“盯违法”转向“盯违纪”,从“盯个体”延伸到“盯责任主体”,让各项纪律规矩落细落小、具体可感,确保可执行、可监督、可问责,让“红脸出汗”“咬耳扯袖”成为工作新常态。
在依纪从严管理的扎实工作下,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党风政风、干部作风的好转,基层群众对反腐败的“获得感”更强了。上半年河南省党风政风问卷调查显示,群众对查处基层“四风”和腐败问题工作的满意度达到了91.8%。
编者点评
依靠纪律严管党员干部,是党组织责无旁贷的分内工作,批评教育、组织处理、纪律处分都是党章规定的主体责任,这就必然要求各级党组织把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贯穿于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管中。河南省各级党委、纪委采取多种措施,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形成了依纪严管的常态,让党员干部对纪律规矩敬畏知止。调配执纪力量、加强日常监督、通报强化震慑、问责唤醒责任……这些举措使“严管就是厚爱”的理念落地生根,用纪律给党员干部念上“紧箍咒”、织就“安全网”,将“四种形态”变成了“四道防线”,以严管换来党员干部的不出事、少出事、不出大事。其实践成效再次证明了把握运用好“四种形态”对于落实管党治党这一最根本的政治责任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