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5年第23期

社论

根子在党委 关键靠担当

要闻

习近平: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已经吹响 全党全国咬定目标苦干实干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听取关于巡视55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有关情况的专题报告

习近平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赵洪祝在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全覆盖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上强调坚持改革创新强化责任担当 坚决落实派驻机构全覆盖的重大决策部署

特别报道

铁规发力 荡涤歪风扬正气

八项规定,引领管党治党全面从严

没有休止符 永远在路上

大事记

关键词

亲历:八项规定带来的新变化

办公室小了 干部作风实了

少了攀比 多了情谊

“西湖会”变成“开心茶馆”

家常的升学宴

平民百姓的消费天堂

女娲公祭大典“瘦身”记

便民办税“惊喜”连连

“不能再打公款消费的算盘了”

特别关注

巡视全覆盖助力央企全面从严治党

逐一扫描,央企巡视全覆盖如何步步推进

精准把脉,央企哪些问题现了形

标本兼治解决突出问题

央企巡视全覆盖舆情分析

在唤醒党章党规党纪意识上下工夫

创新方法才能突出监督实效

部分被查处国企高管案例分析

评论:央企巡视全覆盖意蕴深远

盘点巡视央企中的“热词”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全力抓好央企巡视整改

专题

部分省区市践行“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纪实(下)

新疆:严明政治纪律 确保政令畅通

河南:把严明纪律体现在日常监督管理中

陕西:把党章党规党纪作为监督执纪的准绳

上海:巡视推动纪律挺起来立起来

江西:推动信访举报工作挺纪在前

观察台 

从中国传媒大学8名党员干部受处分说起

时评

看反腐成效不宜短视

成败多在公私之间

纪律建设

把握运用“四种形态” 提升监督执纪水平

突出抓早抓小 创新派驻监督

岱山:布下捕捉问题线索的“天罗地网”

坚持用纪律和规矩管住大多数

台州:“四早”机制唤醒党章党规意识

“四风”问题监督哨

公款K歌K掉了“乌纱帽”

镇长“公车公借”被查 书记履责不力受处

广角

图片新闻

一线传真

数说纪检

地方简讯

标题新闻

关键词解

锐评

一组

环球

联合国深受腐败问题困扰

文化传承

“思想者”小议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

慎交友 戒妄议

兴:同心协力,共担重任

历史回放

76年前的一场党纪教育

 
评论
央企巡视全覆盖意蕴深远
本刊特约评论员 高波
首页
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资产资源来之不易,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必须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加强对国企领导班子的监督,搞好对国企的巡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深入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坚持效果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实现了对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的巡视全覆盖。结合正在深入推进的国企改革,这一全覆盖对于破除国有资产资源监管体制机制弊端,保证国企始终在正确轨道上健康发展,以及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经济基础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发现问题,形成震慑。7轮巡视55家央企,发现了一批突出问题、共性问题和深层次问题。有的央企领导干部搞团团伙伙,任人唯亲、搞“小圈子”;有的形成封闭性家族式利益共同体,内外勾结蚕食、围猎国有资产;有的把自己当成“老板”而非党员干部,热衷于用公款打高尔夫球、住高档酒店,等等。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讲是党的领导弱化、主体责任缺失、管党治党不严。如果听之任之,不但严重影响国有资产资金资源的运营安全,更会严重败坏党的形象、破坏执政基础。以央企巡视全覆盖为契机,大大加速了对国企“清存量、阻增量、控变量”的实践进程,大大增强了“治病树、拔烂树、正歪树”的综合效果。仅2015年中央第一轮巡视期间,26家央企就有近20名高管被查,包括多名已退居二线的前高管,令人为之一振。央企是国企排头兵和治理风向标,这些把党内监督资源“下沉”到国有经济领域的关键举措,既凸显了正风反腐无例外、无特区的零容忍立场,更放大了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执纪问责全面靠前的震慑效果。

  强化整改,促进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中央巡视组巡视情况汇报时反复要求,向被巡视地区、单位反馈时,要直指问题,一五一十把问题抖搂出来,不要搞任何遮掩,责成其认真整改。巡视央企开列的问题清单,既是企业领导班子排雷清障、治企兴业的任务清单,也是推进央企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清单。以巡视整改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以企业创新发展回应巡视要求,是央企巡视全覆盖的题中要义。在我国的党情国情社情之下,党领导下的央企通常居于经济运行的价值链高端,多处在产业链上游位置,不但对经济增长有牵一发动全身的特殊“权重”,也对净化优化市场秩序、营商环境、官商关系和企业生态负有特殊责任。发现问题是手段,解决问题是目的。我们看到,针对利益输送、官商勾结、国资流失等多发易发高发问题,有的央企整改时专门要求领导亲属退出关联交易,有的实施第三方利益输送暨领导人员私自经商办企业专项治理,有的对寄生性、异化性的“红顶中介”展开有力整顿,等等。这些务实之策、管用之举的密集“落地”,为央企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更好的组织制度基础和企业文化环境,亦能释放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新型政商关系、降低总体交易成本、带动创新创业等杠杆效应,可谓一举多得、善莫大焉。

  剑指积弊,推动改革。中央决定并实现央企巡视全覆盖,是一招提振发展信心、推动改革攻坚、打破旧局痼疾的“先手棋”。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顺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既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创新成果,也是做强做优做大央企的更高目标要求。央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巡视起底问题、倒逼改革、创新制度、强化监管,深入研究企业历史文化、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重点排查企业在作风、纪律、腐败、选人用人等方面的普遍性问题,着力破解企业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纪律建设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将为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开路,为全面落实发展理念“导航”,促进提升企业创造力、影响力、控制力和抗风险能力,从而把“巡视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更好地发挥顶梁柱和主力军作用,以央企新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薪助力。

  国有企业发展关乎国民经济命脉,必须体现党的领导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最根本的是要在深化改革中加强党的领导。巡视作为党内监督的重要方式和战略安排,是央企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应当说,央企巡视全覆盖不是休止符,而是进军号。推动央企担当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正在路上、正在提速,让我们拭目以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