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5年第7期

明确中央巡视工作方针——

审时度势定方略 探索创新求实效

1
 

  改进后的巡视工作不断探索创新,为中央巡视工作方针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谋定而后动。明确职责、认定方向后,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狠抓工作落实,巡视工作思路更清、定力更足、打法更活、震慑更烈——“尖兵”出征,“利剑”出鞘,威力彰显。

  “工作成效显著。”

  这是2015年2月12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巡视工作的评价。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巡视专题报告,这在党的历史上是又一个第一次。

  中央巡视工作方针的发轫成熟过程,也是中央巡视工作不断加强和创新的实践过程。就在这一轮轮的巡视实践、一次次的重要讲话中,巡视工作不断应时而动,创新形式、改进打法,进行着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丰富与飞跃,愈加完善、愈加管用。

  “对腐败案件查处力度不够;有的地方、部门和单位党委(党组)组织观念淡薄、纪律松弛。”2014年7月10日,2014年中央第一轮巡视第四巡视组组长张文岳代表巡视组向山东省委领导班子进行了反馈。

  自2014年首轮巡视开始,巡视监督内容进一步拓展,在“四个着力”内容框架中,增加了“两个责任”和组织纪律等监督内容。

  这一变化,源于该轮巡视开展两个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2013年下半年中央巡视组巡视情况汇报时,对“两个责任”和组织纪律执行情况进行“点题”监督。

  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表现出了极强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品质,一系列接地气、见实效的创新,为中央巡视工作方针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为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巡视“全覆盖”要求,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创新形式,自2014年中央首轮巡视开始试点专项巡视,大大增强了巡视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在2014年1月23日、10月16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都能寻到确切的发端……

  改进后的巡视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为中央巡视工作方针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2015年1月29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完整地阐释了中央巡视工作方针。实践证明,中央改进巡视工作的举措完全正确,中央巡视工作方针管用科学。

  坚决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支撑

  方针定,则方向明。中央巡视工作方针,是新时期巡视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大成果,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体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为深入推进新时期的巡视工作指明了方向。

  落实方针,必须坚持明确职责定位,始终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个中心不动摇。当前,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成绩有目共睹,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巡视工作必须聚焦“中心”不发散,剑指问题更坚定。

  落实方针,必须坚持“四个着力”不放松。腐败、纪律、作风、选人用人等四个方面突出问题,对于党的伤害最深。而腐败、作风、选人用人方面的问题,都是从破坏纪律和规矩开始的。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把纪律挺在前面,让纪律立起来、严起来。巡视必须深化“四个着力”的内容,加强对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为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落实方针,必须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这一目标任务不手软。发现问题有助于推动惩治腐败,强化警示,进一步浓厚“不敢腐”的氛围。巡视之所以被称为“利剑”,正是由于其震慑作用显著。只有踩着不变的步伐,把握节奏和力度,持续贯彻这一目标任务,才能不断遏制腐败增量,减少腐败存量,朝着“不敢”、“不想”的目标迈进。

  落实方针,必须坚持实现全覆盖,形成全国“一盘棋”工作格局不懈怠。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全党动手,上下联动,不留监督空白,形成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的合力。当前,中央巡视工作已经做出示范,各地和有关中央单位必须“对表”中央巡视工作方针,不等待、不观望,以实际行动充分发挥省级和中央单位巡视工作的基础作用。

  落实方针,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不停顿。创新是增强巡视战斗力的重要源泉,也是巡视工作发展完善的不竭动力。巡视方针从孕育到成型,都贯穿着创新。没有创新,方针就难以有机地融入各级巡视工作,真正发挥功效。同样,没有创新,巡视工作也难以因时而变、因势而变,找到最适合的打法,实现震慑、遏制、治本。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巡视,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重要平台,作为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进行监督的重要抓手,必须坚持贯彻工作方针这一行动指南,让利剑永高悬、震慑时常在,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支撑。(王社民 杨巨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