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贯彻方针锻利剑
中央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
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 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利剑高悬 震慑常在
导语
成效篇
明确中央巡视工作方针
创新篇
巡视创新关键词
展望篇
创新无止境
专访
访中央巡视组原组长陈光林
文苑
“做人做事”小议
社论
贯彻方针锻利剑
中央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
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 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利剑高悬 震慑常在
导语
成效篇
明确中央巡视工作方针
创新篇
巡视创新关键词
展望篇
创新无止境
专访
访中央巡视组原组长陈光林
文苑
“做人做事”小议
创新巡视方式——
重在发现问题
3月15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信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建一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与之相对应的是,2014年7月29日至8月29日,中央第十三巡视组对一汽开展了专项巡视。
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工作组织制度和方式方法的重大创新,专项巡视“精确制导”的成效可见一斑。
方式得当,事半功倍;反之可能就事倍功半。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常规巡视到专项巡视,从抽查领导干部报告重大事项到下沉一级了解情况,从“一托二”到“点穴式”、“巡查式”、“回访式”,从机动灵活、出其不意到定点清除、精准打击……巡视工作在方式方法的创新中不断深入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巡视全覆盖。然而,面对280多家中央巡视对象,如何平衡巡视工作“全覆盖”的现实需求和人力物力有限的客观条件?必须实施组织制度创新。专项巡视应运而生。
从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报告中首提专项巡视,到2014年11月底在当年第三轮中央巡视工作中全面铺开,短短10个月的时间,中央即以雷厉风行之势打造出一支反腐“特遣奇兵”。
专项巡视要害在“专”,可以围绕一件事、一个人、一个下属单位、一个工程项目、一笔专项经费开展巡视。王岐山同志强调:“使之成为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中央纪委副书记、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张军指出,专项巡视有三个特点。
一是巡视打法“灵、准、狠”,即机动灵活,哪里问题集中就巡视哪里,谁问题突出就巡视谁,直切要害,短时间把突出问题弄清楚、搞透彻。二是工作运转“短、平、快”,即时间短,一般在一个月左右,同时程序简、节奏快,每年可安排四五轮。三是人员组成“专、兼、广”,即巡视组配备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并且来源广泛、不受局限、因需配人。
有人形象地说,专项巡视就像公安110举报,可以按需巡视,哪里问题突出就去哪里,手段灵活,闻风而动,出其不意。另外,专项巡视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这个中心,将“四个着力”某一个方面作为突破点,也被形象地概括为“1+1”,不求面面俱到,但可以实现有效突破,威慑作用更大。
每一次巡视都是必须打赢的硬仗。不打无准备之仗,更不能打无把握之仗,进驻前做好“功课”、备足“弹药”是关键。张军同志指出,今年首轮巡视动员会之所以挤出时间在春节前召开,就是给各组留出更多时间,尽量吃透被巡视单位情况、打牢基础、做足准备。
巡视期间,巡视组还注重到现职中管干部曾任职地区和部门,进行延伸了解有关情况。“延长了巡视范围‘半径’的长度,扩大了信息扇面,就等于为巡视工作装上了更为聪敏的‘耳目’。”有专家这样评价下沉一级巡视监督做法。
抽查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增加的方式。巡视期间,经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批准,巡视组可提出抽查人选。抽查核实结果,成为判断领导干部对党组织是否忠诚老实、是否清正廉洁、是否“带病”的重要依据。
巡视利剑高悬、震慑常在,方式方法创新亦不会止步。
正在开展的今年中央首轮巡视中,一个组巡视两家单位,13个中央巡视组同类同步安排、分批集中汇报,共巡视26家中央企业。这种实行“一托二”,分领域、分行业开展巡视工作,是巡视方式的又一重要创新。
创新,为巡视工作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这把越拭越亮的反腐利剑,可以在专项问题求突破、在以点带面上做文章、在“深”字上下功夫,在实践中进一步体现出强大的威慑力。(张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