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5年第7期

实现地方全覆盖——

利剑出鞘,让监督无处不在

1
 

  抓运用、督整改:助力全面从严治党的生动实践

  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治,要害在严,基础在于全面。这是我们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的重大战略部署。落实部署关键看行动,形成实实在在的实践支撑。只有做到不留死角、不设盲区,才能利剑始终高悬,避免出现破窗效应。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地方是主战场,巡视是有力支撑。“瞪大眼睛”发现问题只是起点,严格处理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对此,中央态度坚决、措施果断、意志品质顽强——对于巡视发现的问题,坚持“分类处置,做到件件有着落”。

  一批批问题线索,从巡视实践中汇集而来;数百项问题和建议,通过情况反馈公布于众。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在王岐山同志的有力领导下,一手抓成果运用,一手抓督促整改,确保巡视发现的问题线索“件件有着落”。

  凡是涉及腐败问题的,决不姑息,一查到底!

  对于巡视移交的问题线索,包括“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中央纪委坚持分类处置、优先研办、快查快办。截至福建省原副省长徐钢被立案审查,党的十八大以来立案查处的中管干部中,已有一半以上的问题线索来自巡视。深查严处之后,当局者追悔莫及,旁观者深受警醒,对心存侥幸者更是当头棒喝。

  违纪有轻重,但处理时决不能抓大放小,这样才能“把纪律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对江西省委原常委赵智勇和云南省委原常委张田欣给予降级处分,也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式。对于涉及一般性问题,中央纪委通过谈话、教育、警示、诫勉等形式,体现抓早抓小,立足教育挽救,务求全面处置。据中央巡视办介绍,截至今年2月,中央纪委有关部门已对巡视发现的问题线索按规定进行了分类处置,100%做到了件件有着落。

  中央巡视组对地方巡视期间,正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之际。针对巡视发现的“四风”问题,在加大查处、曝光力度的同时,巡视组与督导组齐发力,结合教育实践活动认真整改。各地普遍开展了针对“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大操大办”、“收送红包”、“违规多占住房”等问题的专项整治行动,既促进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化,也巩固了巡视成果。

  巡视中发现选人用人问题突出,也预示着整改行动的紧迫。2013年第二轮巡视反馈时,广东省“裸官”问题被突出“点名”。三个月后,广东省晒出战果:对866名干部作出岗位调整处理,其中市厅级9名,处级134名。根据巡视发现的问题,中央组织部对77个重点问题进行了专项督查,查实72个,处理相关责任人员487人;针对“三超两乱”、档案造假和“裸官”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

  问题发生在哪里,整改责任就落实到哪里。中央采取限期整改、签字背书、强化问责,以及“双责任”、“双报告”、“双公开”等创新举措,把解决问题的担子压给被巡视地区党委。

  截至今年1月31日,各地区都对整改情况进行了公开。从这些情况报告可以看出,各地区既重视以具体问题的解决带动正风肃纪的整体转变,重视对矿产资源、土地出让、房地产开发等重点领域及侵害农民利益、征地拆迁等重点问题进行专项整治,更重视深入查找体制机制漏洞,扎牢制度篱笆,制定了一批富有针对性的整改制度和具体措施,而且明确整改责任,强化制度执行,确保落实到位。对需要较长时间解决的问题,也都提出了整改思路和具体措施,继续扎实推进。对此,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中央巡视组将适时开展“回头看”,对整改不到位的将强化责任追究,督促整改工作持续取得更大成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