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思想政治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是管长远、固根本之举,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这一重要思想,是对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首要任务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关键是教育管理好党员、干部始终不渝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革命理想高于天”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看这一条。他把理想信念形象地比作精神上的“钙”,强调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每每谈到党的建设,总书记总是强调坚定理想信念。2012年11月17日,他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就坚定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2015年9月11日,在中央政治局就践行“三严三实”进行的集体学习上,他重申“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他明确提出“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2017年初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他要求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升党员干部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他反复强调,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因为“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
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2014年10月8日,他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着重指出“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2016年1月,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警示“对共产党人来讲,动摇了信仰,背离了党性,丢掉了宗旨,就可能在‘围猎’中被人捕获”。他坚持问题导向,一针见血地指出理想信念动摇的种种表现及其危害,比如,有的以批评和嘲讽马克思主义为“时尚”、为噱头;有的精神空虚,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幻想,“不问苍生问鬼神”,热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迷信“气功大师”;有的信念动摇,把配偶子女移民到国外、钱存在国外,给自己“留后路”,随时准备“跳船”;有的心为物役,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心里没有任何敬畏,行为没有任何底线。正因为如此,总书记反复强调,用坚定理想信念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干部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必须毫不放松抓好思想政治建设,点亮党员、干部心中的明灯,使他们自觉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理想信念,源自坚守,成于磨砺。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他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铸牢理想信念这个共产党人的魂,要把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把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不断坚定和提高政治觉悟,面对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矛盾,依靠觉悟找到自己行为的准星。他语重心长地说,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廉洁自律,必须筑牢思想防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三严三实”的要求,把“严以修身”放在首位,要求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2016年底,在中央政治局第37次集体学习时,他要求领导干部努力成为全社会的道德楷模,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带头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他指出,反腐倡廉从思想道德抓起具有基础性作用,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不断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更多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有坚强的制度作保证。全面从严治党,根本还要靠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引用邓小平同志关于“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重要论断,强调制度在管党治党中的重要作用。他多次指出,铲除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根本上要靠法规制度;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既“禁于未然之前”,又“禁于已然之后”,为党员干部拉起了高压线、划出了警戒线,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具有规范引导、控制约束、警戒告诫、惩罚威慑的作用。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提出,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更多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2016年10月,他在十八届六中全会《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中强调,要把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解决好,要有效化解党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危险,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完善规范、健全制度,扎紧制度的笼子,既使已经发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得到更加深入有效的解决,又有效防范新的矛盾和问题滋生蔓延、有效防范已经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反弹复发,这深刻阐明了制度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根本性作用。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早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鲜明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重要论断,之后又多次就扎紧制度的笼子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要求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2015年七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24次集体学习,强调这次集体学习专门安排党建方面的内容,研究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以此纪念党的94岁生日,体现了他对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高度重视。他强调,要把法规制度建设贯穿到反腐倡廉各个领域、落实到制约和监督权力各个方面,发挥法规制度的激励约束作用,推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2016年1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把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提到“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的高度,指出“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这些重要论述,为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
制度要务实管用、系统完备。对如何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作出系统阐述。他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制度建设要以党章为根本依据,切实体现党的意志主张,体现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充分体现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避免“牛栏关猫”;系统完备、衔接配套,立治有体、施治有序,把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笼子扎细扎密扎牢;要素齐全、奖惩分明,既有激励性,又有惩戒性;责任明确,明确责任主体,确保可执行、可监督、可检查、可问责。习近平总书记清晰规划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蓝图,提出加快补齐党建方面的法规制度短板,力争到建党100周年时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必须一手抓制定完善,一手抓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有了好的制度如果不抓落实,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锁在抽屉里,制度就会成为稻草人、纸老虎。对于严格执行制度,习近平总书记的态度十分鲜明,“不以权势大而破规,不以问题小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他多次强调,要加大贯彻执行力度,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确保各项法规制度落地生根;坚持法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遵守法规制度没有特权、执行法规制度没有例外;对违规违纪、破坏法规制度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坚决严肃查处,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防止“破窗效应”,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习近平总书记还十分重视“关键少数”在制度执行中的作用,他指出,抓好党内法规制度的落实,要发挥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加强监督检查和追责问责,注重以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提升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影响力;领导干部要带头按制度和程序办事,绝不能把党的领导作为个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挡箭牌。
思想教育要结合落实制度规定来进行,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要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
全面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鲜明提出“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这一重要论断,与党的光荣传统和管党治党历史经验一脉相承。教育和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习近平总书记严肃批评了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和无视制度规矩的两种错误倾向。他指出,现在,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轻视思想政治工作,以为定了制度、有了规章就万事大吉,有的甚至已经不会或不大习惯于做认真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了。正是这样的简单化和片面性,使一些本来可以落实的制度得不到落实、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问题不断发生。他还说,有些党员干部连一些基本规矩都不讲,毫无制度意识、毫无敬畏之心,有的领导干部企图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当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如果公道正派上出了问题,再好的制度也难以落实”。有鉴于此,他主张把思想教育和制度执行结合起来,结合落实制度规定加强思想教育,促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制度意识、纪律意识,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
坚持高标准与守底线相结合。管党治党既要发挥道德教化作用,又要发挥制度约束作用。德是自律,法是他律,自律和他律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2015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廉政准则、党纪处分条例修订稿时指出,全面从严治党,必然要求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紧密结合。道德使人向善,是纪律的必要前提和基础;纪律用来惩恶,是道德的坚强后盾和保障。廉洁自律准则坚持正面倡导、重在立德,是树立高标准,展现了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追求;党纪处分条例开列“负面清单”、重在立规,划出了不可触碰的底线。2016年,他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我们深入研究探索,汲取全党智慧,坚持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统一,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结合,把从严治党实践成果转化为道德规范和纪律要求”,这既是对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标本兼治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的新要求。
在实践中推进思想建党、制度治党。不断总结长期以来形成的历史经验和成功做法,并结合新的形势任务和实践要求加以创新,是我们党抓党的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2016年10月,在十八届六中全会关于准则和条例的说明中,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党中央决定同时制定准则、修订条例,这是着眼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安排。”他强调,通过制定准则、修订条例,对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总结,看哪些经过实践检验是好的,必须长期坚持;哪些可以进一步完善并上升为制度规定,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固化下来;哪些需要结合新的情况继续深化,十分必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定修订了70多部中央党内法规,严明党规党纪,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为新形势下推进思想建党、制度治党积累了成功经验。让二者紧密结合、同频共振、聚焦发力,我们党就一定能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