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率下
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八项规定时强调,党风廉政建设要从领导干部做起,领导干部首先要从中央领导做起。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党内高层作风问题的制度,中央政治局带头贯彻落实,并围绕落实八项规定进行对照检查,召开“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在中央的率先垂范下,各级领导扛责任、改作风、作表率,发挥示范引领、管理监督作用,从一次调研、一趟出行、一餐便饭做起,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解决“四风”问题势如破竹,改进工作作风成果明显。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改进作风。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八个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担当、真抓实干的最好诠释,为纪检监察机关严把戒尺整肃歪风撑了腰、鼓了劲。
不良作风如冰冻三尺,没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狠劲和韧劲,坚冰难破、积寒难消。五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格执纪问责,不手软、不松劲、不懈怠,不断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点名道姓通报曝光
自2013年3月,中央纪委首次曝光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断以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充分释放从严执纪信号,有效放大正风肃纪震慑作用。在一个个有名有姓的被处理者“现身说纪”之后,“不敢”的氛围持续浓厚起来,纪律的“界限”更加明晰、权威显著增强。
2016年10月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应当点名道姓通报曝光。通报曝光被写入党规,表明这一做法已经提炼上升为制度,深入推进将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
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抓
抓节点、正风纪,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改进作风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抓了中秋节抓国庆节,抓了国庆节抓新年,抓了新年抓春节,抓了春节抓清明节、抓端午节,就这么抓下去,总会见效的,使之形成一种习惯、一种风气。
2013年8月19日,中央纪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对“四风”要持之以恒的重要批示精神,明确纠正“四风”必须抓住重要时间节点。每逢重要节点,各级党组织都会采取不同形式,释放强烈信号,浓厚节点正风肃纪氛围,年年坚持、步步深化。
紧盯“节点”、寸土不让,凸显我们党改进作风的清晰路径和不变节奏,有助于筑牢思想防线、纪律防线,让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正风必须肃纪
纲纪废则作风弛。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党中央向全党发出的正风肃纪强烈信号。2014年4月,王岐山同志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和中央国家机关工委调研时明确指出,作风背后反映的是纪律问题,正风必须肃纪。
这一判断和要求,为纪律检查机关协助党委抓党风建设明确了任务:纪检机关必须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紧紧扣住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作风纪律,辩证把握“惩”与“治”的关系,通过监督、执纪、问责,遏制不正之风,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言出纪随、寸步不让
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要求,坚持不懈纠正“四风”,严肃查处,寸步不让。2016年的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用铁的纪律整治各种面上的顶风违纪行为,有多少就处理多少。
中央纪委和各级纪检机关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要求,紧握党规党纪的戒尺,对“四风”问题露头就打——言出纪随、动辄则咎,毫不手软、寸步不让,在不断坚持和深化中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为铁规、铁律。
越往后执纪越严
纪律不严,作风必懈,坚持有违必究、动辄则咎,好作风才能逐渐恢复起来。2014年7月16日召开的中央第二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上,王岐山同志明确要求,对顶风违纪行为,越往后执纪越严,强化使之“不敢”的氛围。
越往后执纪越严,已成为趋势和常态。从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列入纪律审查重点”,到六次全会“对在执纪审查中发现的‘四风’问题线索,要深挖细查、决不放过”,再到七次全会“对执纪审查对象存在‘四风’问题的,应当先于其他问题查处和通报”,纪检监察机关紧紧咬住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不因其他严重违纪违法情节,忽略对该类问题的查处,有力体现了越往后执纪越严的精神。
党风正则民风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党风政风与民风社风间的辩证关系,高度重视发扬优良传统,树立新风正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管理国家,必先正风俗,要通过立破并举、扶正祛邪,不断巩固和扩大已经取得的成果,努力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全社会风气根本好转。
在作风建设深入持续开展之际,顽瘴痼疾、歪风陋习渐渐破除之时,正是恢复好传统、树立好作风的黄金时期。五年来,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党的作风发生根本性转变,引领带动民风和社风整体向上向善,逐步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
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
2013年8月19日,中央纪委常委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对“四风”要持之以恒的重要批示精神时,强调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深刻理解深化与坚持的辩证关系,不坚持不足以深化,不深化无以坚持。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体现了我们党对作风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成为推动作风建设乃至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取得新成效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从严查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送礼等显性“四风”问题,到对使歪招、打折扣、搞变通的隐性“四风”坚决扫除;从坚决纠正“四风”问题,到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使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从匡正党风政风,到推动社风民风除旧布新;从以思想教育加强党性修养,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纪检机关和各级党组织咬住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放,坚持住、不发散,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严防“四风”反弹回潮,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使作风建设成为党的建设的亮丽名片。
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重在持久,必须反复抓,必须从体制机制层面进一步破题,为作风建设形成长效化保障。
制度,就是保障常态长效的关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37条明确要求,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也要求加大作风建设方面党内法规建设力度,为推进作风建设提供有力制度支撑。
探索实践在前,总结提炼在后。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下,50多部涉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公务接待管理、公务用车改革等方面的党内法规相继出台。各地各部门也对标中央、立足实际,细化落实措施,并适时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回头看”,不断修订完善制度。一枚枚制度“钉子”牢牢钉下,建立了“四风”问题的“识别区”“防火墙”“隔离带”,有效保障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