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我军在90年的艰苦奋斗中培育和形成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从古田村摇曳的翠竹,到延安窑洞闪烁的灯光,再到西柏坡发射的电波;从战上海露宿街头不扰民,到打锦州不吃群众一个苹果,再到朝鲜战场上一口炒面一口雪……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军攻坚克难的精神利刃、应对考验的重要法宝、克敌制胜的锐利武器。
没有光大,再伟大的精神血脉也难以传承;没有传承,再丰厚的精神财富也难保价值。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优良传统都是保持我军生命力的永续血脉、凝聚力的不竭源泉、战斗力的深厚根基,是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是独特珍贵的制胜密码,永远不过时,永远不能丢。
历史的镜鉴,就是对现实和未来的启迪。人民军队砥砺奋进90年,凝结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优良的革命传统、顽强的战斗作风,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新时期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革命理想高于天——坚守信仰信念的政治定力,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经受任何考验的强大精神支柱
如果说人生如船,那么信念就是这航船的舵;如果说人生如树,那么信念就是这棵树的根。
信仰如旗,凝聚磅礴的力量;理想如炬,照亮前行的征程。90年铁血征程,我军之所以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靠的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执着追求,血骨熬汤为理想的坚定意志。
1935年,瞿秋白在福建被捕,时任国民党第36师师长的宋希濂受蒋介石之命负责劝降。瞿秋白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在福建长汀罗汉岭从容就义。
30多年后,宋希濂仍然对当时的情形刻骨铭心:“他外表体弱神伤,心中却有一把利剑,迫使我步步退守……经过两三个小时的舌战,竟宣告我的苦心策划完全无效。”
同样是被俘,同样是劝降。
时任红军21师师长的胡天桃,让国民党高级将领王耀武一见面就惊呆了:“上身穿着三件补了又补的单衣,下身穿两条破烂不堪的裤子,脚上穿着两只不同颜色的草鞋,背着一个很旧的干粮袋,里面装着一个破洋瓷碗,除此以外,别无他物。”
随后,他们进行了一次让王耀武苦思几十年的对话。“共产主义不适合国情,你们要在中国实行,必然会失败。”胡天桃坚定地说:“没有剥削压迫的社会,才是最好的社会,我愿为共产主义牺牲。”
“怀中一寸心,千载永不易。”懂得为崇高理想而斗争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人民军队,正是这样一支始终坚信“只要跟党走,跟着抗日救国的理想走,就会有前途”的钢铁劲旅。
甘溪突围战中,一个连长的胳膊被打断了。为跟上队伍,不被伤病拖累,自己挥刀把那支胳膊砍掉了。下山时,伤口的断面不停地流血,疼痛难以忍受,他一咬牙,血肉模糊地往下滚去。
滚到山下,人已经不行了,马上要咽气的时候,他欣慰地对团长说:“团长,你们走吧,不要管我。只要你们继续往前走,我死也瞑目了。”
为什么部队向前走,这个连长死也瞑目?因为只要部队向前走,就有胜利的希望,他虽然看不到,但坚信自己的亲人和后代能看得到。
诚哉斯言。
回溯既往,人民军队正是凭借无比坚定的信念和百折不挠的意志,谱写出中华民族从苦难中百死后生的壮丽史诗,凝聚成“八一”辉耀的红色记忆。
“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今天,时代变了,条件变了,但我们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那种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昂扬斗志,那种坚守信仰信念的政治定力,永远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经受任何考验的强大精神支柱,共产党员任何时候都需要葆守在心、恪守以行。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重申信仰、强调理想,视理想信念为共产党人的“钙”,以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共产党人的“总开关”,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精神支柱”。他告诫全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共产党人唯有对马克思主义真正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才能“练就共产党人的钢筋铁骨,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
理论之力固根基——坚持不懈搞好理论武装、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才能在精神上补钙壮骨、固本培元
一盏煤油灯,被精心放置在陆军某部“大功三连”荣誉室最醒目的位置。这是连队用党的创新理论建连育人的“传家宝”——“煤油灯精神”。
20世纪70年代,三连官兵白天参加国防施工,晚上点着煤油灯在坑道里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事迹享誉军内外。40多年来,这盏不熄的“煤油灯”始终薪火相传,引领官兵成长成才,连队战斗力建设不断提升,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今年初,习近平主席视察三连时,嘱咐全连官兵要珍惜历史荣誉,做好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工作,推动强军目标在连队落地生根。
“煤油灯下学毛著”,是我军坚持理论武装、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一个缩影和写照。
90年来,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贯注部队、教育官兵,一直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当年,人民军队靠小米加步枪对抗有飞机、大炮的对手,“硬件”虽然很差,“软件”却比对手强很多。这个“软实力”,很大程度上就是理论武装的结果。
“只有会做政治工作的人才会打仗。”战争年代的领导干部一个很重要的本领,就是用先进的思想和进步的精神武装部队,使官兵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热情、高昂的战斗意志和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
据开国上将萧克回忆,当年湘南起义队伍刚刚到井冈山下,毛泽东向部队讲话:“红军的战士,要懂得革命的道理。革命的道理很多,马克思、列宁写了很多书,一下子讲不了那么多。我现在只讲‘二、三、四’三个字的道理。”
“二、三、四”讲得通俗易懂,条理清楚。“二”是指两种战争,一种是正义的,一种是非正义的;“三”是“三大纪律”;“四”是说,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外,到一个地方还要做好四项工作:建立农民协会、建立赤卫队、建立苏维埃政府、建立共产党的组织。对多数是“泥腿子”出身的红军官兵来说,这远远胜过那些“八股文”式的政治教科书。一向反对毛泽东的国际顾问李德,在晚年回忆录《中国纪事》中,也承认其影响官兵和群众的过人之才:“我自己就经常亲眼看到,他是怎样用这种办法深深地影响了听他讲话的农民和士兵。”
硝烟战火中,广大官兵依然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刻苦读书看报,学习理论。西方传教士薄复礼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曾经朝夕相处18个月的红军战士:“他们一天只能吃一顿饭,天天不分昼夜地行走……但这些身着破衣、草鞋的年轻战士还常常围绕着人的精神等哲学命题讨论……”
理论之光穿越古今、璀璨夺目,理论之力移山填海、克敌制胜。正因为有不懈的理论追求、高度的理论清醒,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斗争多么艰苦,人民军队始终坚守理论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在战争年代没有被艰难困苦和强大敌人压垮,和平时期也没有被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文化冲垮。
“没有理论的人容易被‘俘虏’,被人家天花乱坠的话所迷惑。”新的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铸魂与蛀魂的较量、固根与毁根的斗争愈演愈烈。只有坚持不懈搞好理论武装、加强政治建设,才能在精神上补钙壮骨、固本培元。否则,就会面临被“俘虏”的危险。
思想力、向心力是最深厚的伟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切实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大力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和政治定力,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不忘入党初心、不悖入党誓言,以坚强的政治定力、无畏的政治担当、高超的政治智慧应对和克服“赶考”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若无人民岂能活——服务人民、热爱人民,才能厚植党的执政基础,赢得民心、赢得胜利
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一条棉被,剪成两半,永不放弃,永远相连,记录着红军战士与老百姓的亲密感情,象征着人民军队与广大群众须臾不可分离的鱼水深情。这样的军队,群众怎能不视为亲人?这样的队伍,群众怎能不铁心跟随?
一部红军长征史,同时是一部军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万里转战史;一部人民军队史,同时是一部军民血脉相连、生死相依的鱼水深情史。
子弟兵爱人民,是天然的,因为这是我军的宗旨。人民军队为人民,又是必然的,因为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
毛泽东同志讲:“鱼离开了水,你安安全全地干死在那里吧,饿死在那里吧!”没有人民群众“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怎么会出现抗日战争“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解放战争“潮涌般的小推车和担架队”,抗美援朝“举国上下愿倾其物力财力”?
“军民的情有多重?没法测来没法称。”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无论环境多么险恶,只要自己有一条棉被,也要给百姓割一半;只要自己有一口粮,也要给群众分半口。从苏区打土豪分田地,到延安精兵简政减负;从拿银元换票子,到不准与民争食,人民军队始终把百姓冷暖挂在心上。
兵出以律。人民军队所到之处,都严明纪律、秋毫无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先为部队“约法三章”:以枪打老百姓者,枪毙;掠夺民财者,枪毙;强奸妇女者,枪毙。第三野战军进驻上海,陈毅制定“入城规则”:部队入城一律不得入民宅,并强调“天王老子也不行”。
宁可丢掉性命,也要保护百姓,这是人民军队永恒不变的信念与坚守。为了掩护群众安全转移,狼牙山五壮士与敌周旋到最后一刻,纵身跳下悬崖绝壁;刘老庄八十二勇士阻击牵制日军10多个小时,全部壮烈牺牲。
长河浩荡流日月,爱民情怀永不变。
党的根基在人民。服务人民、热爱人民,才能厚植党的执政基础,赢得民心、赢得胜利。今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依然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依然是历久弥新的永恒课题。
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扪心自问:我们是否走得太远,忘记了“为什么出发”;我们是否走得太快,忘记了“为谁而奋斗”;我们是否走得太急,忘记了“要到哪里去”?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必须牢记“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庄严承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切实筑牢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的血肉联系。
其身正不令而行——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改进作风就有强劲推动力,正风肃纪就有强大引导力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经》中的这一名句反映了古代将领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生动景象。回顾我军90年征程,这样的景象何其多也!
红菜盘,便是一个见证。
长征途中,毛主席来到红一连与官兵交谈,不知不觉到了吃饭的时间。得知连队只有一个老南瓜时,他宽慰大家说:“南瓜就很好,我今天就在你们这里打个牙祭,管饱就行!”于是,茶壶托盘成了招待领袖的菜盘,平常的南瓜成了美味佳肴。
以令率人,不若身先;行之与躬,不言而信。
为什么旧军队一遇薪饷不济就会哗变、溃散,而我军却能忍受“高原寒,炊断粮”的艰难困苦而愈挫愈勇、所向披靡,靠的正是“什么人都一样苦”的好作风、好精神。
正如毛泽东在给中央的报告中所写:“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一样苦,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发零用钱,两角即一律两角,四角即一律四角。因此士兵也不怨恨什么人。”
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是谓将礼。
朝鲜战场上,彭德怀立下规矩:国内运来的慰问品,一律发到基层官兵手中,志愿军总部机关一件不留。他常说:“我们都知道前线的同志苦,要设身处地,跟他们一样,不能有任何特殊。”
当年的红色延安,之所以出现“十个没有”的新景观,出现“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好作风,就在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模范带头、行为示范。
“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待人,身先足以率人。”解放军之所以能打赢,人民军队之所以有战斗力,就是因为有一大批率先垂范的指挥员,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吃苦在前,与兵同苦;守纪在前,违纪必罚。正如八路军第129师旅长范子侠对部队所讲:“我前进你们跟着我,我停止你们推着我,我后退你们枪毙我。”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3师副师长张爱萍在一次全师会操时,因为与师长黄克诚讨论工作迟到了。会操完毕,他当众宣布:“张爱萍同志迟到4分钟,罚站10分钟。各单位自行带回,张爱萍原地罚站!”全场官兵起初闻之愕然,继而响起了掌声。
那一刻,领导干部立身为旗的历史瞬间,凝聚成永不磨灭的光辉印记。
身教胜于言教,表率重于表态。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本身就是一种无言的要求、无声的号召,无形中就会形成一种风气、提倡一种追求、引导一种方向,产生一种“不令而行”的示范效应。如此,改进作风就有强劲推动力,正风肃纪就有强大引导力。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已经为全党全军作出了表率,坚持带头反“四风”、改作风,严规矩、强纪律。不端架子的平民情怀、不搞特权的公仆品格,不仅让党心一振,更试出了人心向背。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身体力行、看齐追随,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不因位高而远离群众,不以权重而破坏规矩,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以自身的行动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风气向上向好,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作者单位:解放军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