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7年第18期

社论

振奋精神再出发 忠诚履职立新功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重要论述摘录

要闻

中共中央纪委机关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表彰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

中共中央纪委关于对李振等同志予以嘉奖的决定

学习体会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根本遵循

以钉钉子精神担监督责任 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这五年

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

作风建设必须抓常抓细抓长

● 思想方法论 ●

任何业务都离不开政治、体现着政治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

● 我看这五年 ●

许振超:我体会到的“不一样”

专题一 落实“两个责任” 全面从严治党 

落实“两个责任” 全面从严治党

● 系列综述 ●

以铁的担当兑现庄严承诺

把主体责任抓在经常、落在日常

遵循党章,让监督责任冲着纪律去

让责任落地生根

● 实践经验 ●

湖北:牵住“牛鼻子” 种好“责任田”

让基层纪委履责更有力

线上线下相结合 实时监测随时预警

● 履责故事 ●

突破口是这样打开的

一次令人难忘的谈话

专题二 严字当头铸铁军 

严字当头铸铁军

锻造过硬队伍 以担当诠释忠诚

资料:自身建设经典词句

● 实践经验 ●

北京:始终将忠诚放在首位

四川:用铁的纪律打造过硬队伍

湖南:在强化自身建设中提高履职能力

沈阳:把优秀人才选拔到纪检队伍中来

● 典型事迹 ●

让雪域高原见证永远不变的初心

自身硬才能不辱使命

以“钉钉子”精神落实监督责任

当好党内政治生态“护林员”

● 感悟体会 ●

树牢“四个意识” 学出一份自信

纪检监察干部更要坚定自信

怀有一颗“医者仁心”

付出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

特别关注 标本兼治彰显利剑利器锋芒

标本兼治彰显利剑利器锋芒

如何看待巡视利剑利器作用

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发挥“尖兵”“前哨”作用

改立并举发挥标本兼治战略作用

助力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坚持“四个突出” 推动巡察向基层延伸

贯彻条例新精神 发挥巡察利剑作用

特稿

推动依规治党要求在国企落地生根

燕阁观察

“巡视大片”热播,是肯定更是期许

清风时评

党员干部学习岂能“装样子”

巡察干部切莫“为情所困”

脱贫攻坚须克服“侥幸过关”思维

闻过不改终有悔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以身边典型案例为“镜” 给党内政治生活加“严”

紧盯意识形态领域问题开展政治巡察

书记说纪

将政治性贯穿于执纪审查全过程

一份小微权力清单的背后

广角

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图片新闻

地方简讯

关键词解

广东:以培训强基固本激发履职新活力

河北保定:以“三个过硬”淬炼干部队伍

文化传承

● 古语今悟 ●“戒浮躁”小议

楹联中的家风已甘常悯先人苦 能俭犹防后世奢

 

 

已甘常悯先人苦 能俭犹防后世奢
——江西南昌汪山程家的家风故事
潘后军 何剑芳
首页
1

  在江西省南昌市北郊40公里处的新建区大塘坪乡,有一组规模颇为宏大的古建筑群落静卧眼前。这就是清朝道光初年由湖广总督程采、江苏巡抚程焕采、安徽巡抚程采三兄弟筹建的府第——汪山土库。

  在汪山土库,有许多楹联流传至今,如:“思无欲害人心,不忧、不惑、不惧;行可以告天事,曰清、曰慎、曰勤”“一窗灯火青云路,万卷诗书赤子心”等。值得一提的是,汪山土库祖堂有一副程氏先祖自撰的楹联,蕴涵着对后辈的殷殷嘱托,“已甘常悯先人苦,能俭犹防后世奢”。生活好起来了要时常想想祖辈吃的苦,即使现在能保持节俭的习惯也要防止后代奢侈。两百多年来,得益于这一朴实无华的训示,汪山土库程氏家族克勤克俭、崇文尊教,涌现出不少人才。

  勤耕苦读,兴家之本

  汪山土库程氏家族原居安徽歙县,唐末迁居南昌城西新建竹园,明正德年间迁居大汪山,一直以种田为生。

  至清朝初年,程氏家族已凭借辛勤劳动积累了不少财富,但科考却很不顺利。程氏先祖程楷、程达先、程启垣,坚持边耕边读,却始终未能考取功名。在这一过程中,程启垣认识到家族要想兴旺发达就必须走读书科考之路,并请来了当地最有学问的程聘野先生来家开馆教学。程聘野虽未考取功名,但学问渊博、有读书人的傲骨,是十里八乡有名的难相处的人。为请出程聘野,程启垣多次带着礼物,上门拜访,诚心求教,终于打动了程聘野。到汪山程家开馆讲学后,程聘野不仅悉心传授程启垣的三个孙辈程矞采、程焕采、程楙采学业,还引导他们树立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告诫他们任何时候都不能随波逐流,使三兄弟深受教益。

  一个世代耕作的农夫之家,要培养出进士并非易事。为督促孙辈勤奋读书,程启垣坚持以身示范,不仅在农闲时带着两个儿子到私塾中听程聘野先生讲学,即使在农忙时节也坚持白天干农活晚上读书。据说,有一天晚上,程启垣祖孙三代在清油灯下苦读,因为太累都睡着了,孙子程矞采手中的书被油灯点着了都不知道,差点酿成火灾。程矞采的堂弟程楙采读书时,其父程达先派人送去一床被子,要求其住在学堂。其母担心儿子受苦,就选了一块最好的腊肉,用油纸包好,悄悄地裹在了被子里。快到端午节时,母亲派人把被子驮回家换洗,却发现那块腊肉原封未动,但已变色发臭。这时其父母才知道,程楙采读书已经到了食不甘味、寝不解带的境地。

  天道酬勤。汪山程家付出的辛勤汗水,最终收获了丰硕的果实。清道光年间,程矞采、程焕采、程楙采三兄弟先后考中进士,并分别官至湖广总督、江苏巡抚和安徽巡抚,人称“一门三督抚”。由此,汪山程家不断走向兴旺。

  清廉俭朴,处世之道

  汪山程家的良好家风,深深影响着后世子弟尤其是出仕为官之人的言行。

  程矞采很好地传承了吃苦耐劳的家风,是一个闷着头做事的人。任广东巡抚时,第一次鸦片战争刚结束,为防止外夷扩大战争,他修筑虎门炮台,屯田养兵;黄河决口,水灾泛滥,道光皇帝任命他为漕运总督并署理江苏巡抚,他临危受命,事必躬亲,治水成功;云南起叛乱,他又成为云南巡抚,平乱成功;1850年6月,太平天国起义,道光皇帝赶紧调程矞采为湖广总督……纵观其出仕为官的历程,他就像救火队员,哪里有事就赶赴哪里,勤勤恳恳、踏实苦干,终于做出了一番成绩。

  俭朴是汪山程家家风的一个显著特点,在其后世子孙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程焕采在衡阳知府任上,兴利除弊,勤政为民,政绩斐然,但在生活上却异常节俭,常从家中带去自家腌制的豆腐乳、腌菜等。同僚问:“知府生活竟至如此?”他笑答,“对家乡的饮食颇为习惯。”清道光丙戌年,程楙采赴任凉州知府时仍如寒士,仅有布衣棉袍。临别之际,其父程达先解下羊裘披在他身上说:“北地风寒,无此衣不能保暖”,并嘱托他“清、慎、勤”三字为居官之要,要做到清廉而不刻薄,谨慎而能决断,勤政而且有恒心。程楙采热泪盈眶,遂将“清、慎、勤”三字作为座右铭,在清廉、勤勉为官的同时,时常教育子女应知出身之艰苦,不能讲体面、摆阔气,不能讲求奢华。在他的影响下,全家人穿衣打扮简单朴素,没有一件绸缎被服。

  崇文向善也是汪山程家始终坚持并不断传承的重要家风。在修建汪山土库时,程家看到家乡修建圩堤由于缺钱而即将停工。这时程家三兄弟经过协商,从自家修房子的钱中拿出了一大笔,使千亩圩堤能如期竣工,使万亩良田免受水患,得到了周边乡邻广泛赞誉。

  严诫子女,兴盛百年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以勤耕苦读、清廉朴素、乐善好施为核心内涵的家风滋养下,汪山程家保持了长久繁荣。

  汪山程家成为南昌名门望族后,对子孙的管理愈加严格,要求子女低调做人,绝不允许出现骄纵习气。程矞采之女出嫁办喜事时,请了潘锡恩、黄爵滋、胡家玉等众多南昌地区颇有名望的达官显贵吃喜酒。年近六十的老举人万良先生与程家是世交,也来道贺。他四十岁中举,曾七次上京科考进士但屡屡不中,程楙采的女儿程鼎芬很是瞧不起他,故意当众嘲讽他:“万良先生的袍子怎么比理发匠的拔刀布还厚?”程楙采听到这话后,当堂呵斥道:“鼎芬不得放肆!万良先生是有学问的人,又是你的长辈,理当尊重。富贵无常。今日我贵骄人,异日人贵亦骄我。势位之危,危于朝露,可慎哉?”程鼎芬被训得满脸通红,无地自容。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然而,汪山程家却在良好家风的滋养下,做到了历经七八代而长盛不衰。据统计,至清末,汪山程家在100多年间共出举人21名,进士7名,翰林2名,大小官员、社会名流100余名。

  时至今日,汪山程家的后世子孙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但历经百年积淀而成的家风仍然深深地影响着他们。受益于良好家风,大多数汪山程家后裔都勤奋、俭朴、不怕吃苦,在各自领域、岗位取得不小成绩,成为有名的专家学者。如,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指挥家和歌唱家程懋筠,著名历史学家、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程应缪,第三军医大学传染病研究专家程懋坪,新华社黑龙江分社社长、新中国早期新闻人程晓侯,中国政法大学刑事研究专家程味秋,清华大学古建筑研究学者程应铨,中国桥梁专家程懋芳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