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要闻
两会专题
时评
论坛
执纪
监督
风范
警示
环球
新风
文苑
社论
要闻
两会专题
时评
论坛
执纪
监督
风范
警示
环球
新风
文苑
还政治生态以“山清水秀”——
“着力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
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西代表团、吉林代表团审议时,以自然生态作比,鲜明提出“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更进一步阐释“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强调“着力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中,“政治生态”一词,最早见于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改进工作作风,就是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大力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积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凝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总书记再次提及这一关键词:“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
总书记之所以重视政治生态,这是因为,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和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以及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凝心聚力、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建设廉洁政治,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必然要求。
在政治生态方面,很多地方受到了“污染”。特别是一些出现严重腐败、甚至塌方式腐败的地方,政治生态严重恶化,问题十分严重。如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所说,“不是个案孤立的,是一坨一坨的,一查就是一帮,一动就是塌方”。
政治生态频频报警,关键就在管党治党不严上。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四风’问题越积越多,党内和社会上潜规则越来越盛行,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受到污染,根子就在从严治党没有做到位。”
对症下药。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必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净化政治生态,一方面要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另一方面要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立正身、讲原则、守纪律、拒腐蚀,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
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着力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脚步一刻未停:从狠抓纠正“四风”问题,到坚决查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从巡视利剑高悬,到加强国际追逃追赃;从努力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到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巩固发展全党动手一起抓反腐的局面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社会迎来清气上扬、浊气下降的发展新境界。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自然生态有其脆弱性,不注意环保、控制不住污染,很快就会受到破坏。政治生态同样如此,对“四风”和腐败问题的打压力度一弱,不良风气可能很快就会卷土重来,变本加厉地破坏政治生态。这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所指出的,在持之以恒改进作风,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下大力气“做好‘破’和‘立’这两篇文章。”
认真聆听、深刻领会总书记两会上的重要论述,以代表委员身份参加全国两会的领导干部们深感责任重大。
“坚决反对腐败,绝不手软。谁有问题,就查谁。”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表示,去年广东共查处了厅局级干部95人。“今年的反腐,我们的态度还是一样的,一如既往地、坚定不移地把反腐败进行到底。”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表示,“河北会像治理生态环境一样,把净化政治生态作为硬性目标,坚决打赢反腐败这场输不起的斗争。”
“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在腐败重灾区发现好干部,并且把好干部用起来。” 王儒林表示,“这将是一个强烈的政治信号、重要的用人导向,过去是‘劣币驱逐良币’,现在就是把‘良币’找回来,用起来,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