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要闻
两会专题
时评
论坛
执纪
监督
风范
警示
环球
新风
文苑
社论
要闻
两会专题
时评
论坛
执纪
监督
风范
警示
环球
新风
文苑
赵简子,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赵国基业的重要奠基人。他一生中哭过多少次,没有人为他统计过,但其中有一次哭,历史是作了记载的。
《新序·杂事第一》记载:周舍曾是赵简子的门人,可在赵简子的门下不多时就死了。三年后,赵简子与大夫们一同饮酒,酒席上,赵简子哭了。大夫们都站起来说:“我们都犯下了死罪。”简子说:“你们没有罪。过去周舍说过‘百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你们这么多人唯唯诺诺,不如周舍一个诤言直谏。过去纣王因为昏聩而灭亡,武王因为善于纳谏而昌盛。自从周舍死后,再没有听到有人指出我的过失。人君听不到别人指出他的过失和听到过失而不改正,都可能导致灭亡,我的国家已接近灭亡了,我为此而哭泣。《史记·赵世家》对这个故事也有类似的记载。
无独有偶,唐太宗在魏征死后也曾痛哭说自己失去了一面镜子,这就是流传下来的“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这两件事是不是可以说明,统治者身边如周舍、魏征那样的人太少了呢?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们依此可以这样推断,世有明君,然后有谔谔之臣。“文死谏”是封建社会对文官提出的要求,但真正能提着脑袋,拿着一家人、一族人的身家性命找统治者提意见的,怕也是很少很少的。比干就因为提了反对意见而被剖腹掏心;司马迁不过仅仅为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就遭受了腐刑之辱。封建统治者从来都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唐太宗可谓明君,可魏征有几次也曾因揭了唐太宗的短差点被砍头。所以,历史上真正的明君寥若晨星。海瑞备好棺材进谏,需要多大的勇气,这还不充分说明封建社会进谏之难吗?
由此想到,周围的人敢于或愿意提意见,是因为领导有从谏如流的胸怀和容人之短的雅量,否则,是很难听到“谔谔之声”的,这一点古今同理。无数事实证明,一旦为官者只听恭维话而听不进不同意见,那么,“上行下效”、“上好之下必趋之”,就会有那么一些人专拣领导喜欢的话说,专挑领导高兴的事做,那么,假工程、假项目、假数字也就在所难免了,而真实情况领导却闻所未闻,整个儿被蒙在鼓里。这样怎能保证决策正确呢?
现在回过头想想赵简子说的“你们没有罪”是很有道理的,大夫有什么罪呢,谁不想自己的意见能被上级采纳,但如果领导不愿意听刺耳的真话,那说了不是自讨没趣吗?不说俸禄也不会少一分。所以,领导干部不要责备周围人不对你讲真话实话,而要实实在在地检点一下自己是如何对待真话的。(姚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