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要闻
两会专题
时评
论坛
执纪
监督
风范
警示
环球
新风
文苑
社论
要闻
两会专题
时评
论坛
执纪
监督
风范
警示
环球
新风
文苑
失之在俄顷 积之在平日
——观《北平无战事》有感
好汤慢炖。“金牌编剧”刘和平七年磨一剑,推出《北平无战事》,给观众呈现了一部艺术盛宴。透过谍战和经济暗战剧情,《北平无战事》以独特的视角向人们展示了国民党政权溃败的深层原因。
1948年,国共两党已展开全方位对决,国民党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国统区经济全面崩溃,粮食价格疯涨。按照国民政府的配给制度,流亡北平的学生每人每天只有半斤口粮。就这么点救命粮,也被官商勾结无情吞掉,由此引发“七·五”学潮事件。为平息民怨,蒋经国领导的“铁血救国会”决心彻查贪腐事件,并试图通过推行币制改革,力扶大厦之将倾。然而,因牵涉“四大家族”中孔家利益,反腐行动半途而废,国民政府也很快土崩瓦解。
失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到1949年败退台湾,国民党执政22年便轰然坍塌、黯然离去,其根源之一就在于国民党内部腐败透顶而尽失民心。当时,各级官员贪污受贿现象司空见惯,践踏法制、官僚主义等现象成为国民党及其政府部门的通病,官僚资本以及其他寄生者投机钻营、扰乱金融,大肆侵吞国家和社会财富。剧中的徐铁英就是一个典型。他身为党通局要员,为了20%的公司股份,亲手将空军中将、作战部副部长侯俊堂送上断头台。被任命为北平警察局局长后,他更加变本加厉,谁挡他的财路就杀谁。
随着腐败问题愈演愈烈,国民党各级组织纪纲废弛、泄沓因循,官员普遍精神懈怠、信仰丧失。剧中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梁经纶作为国民党统治集团中少数富有使命感的人物,将拯救民国和国民党作为己任,但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党的做法让身为卧底的他逐渐对自己的信仰产生怀疑。方步亭作为留美的经济学博士,掌管中央银行北平分行,代表那个年代具有家国情怀的社会精英,然而他对国民党的未来看得也十分透彻:“中华民国走到尽头了,我们的家也走到尽头了,我的路也走到尽头了。”
可见,国民党已经腐败涣散到党员离党、民众离党的程度。有人做过统计,1947年秋天,国民党党员、三青团员进行重新登记时,仅有107万、8800人,比抗战胜利后总清查时的262万、9975名分别减少60%、12%。这样的政党,徒有躯壳,焉能不失去政权!就连蒋介石本人也不得不承认:“老实说,古今中外,任何革命的党都没有我们今天这样颓唐和腐败,也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的没有精神,没有纪律,更没有是非标准,这样的党早就该被消灭、被淘汰了!”
客观而论,国民党统治集团对于腐败问题不是没有政治警觉,也曾提出反贪污、惩治贪官。然而,总归是“雷声大、雨点小”,一旦触动到官僚资本的既得利益,反腐败就进行不下去了。剧中,蒋经国到上海督导经济管制,查封了孔令侃的扬子公司。当晚,蒋介石在北平接到宋美龄的电话,就把这件事情压了下来。当时,北平国民党最高司令官傅作义嘲笑说,“蒋介石爱美人不爱江山,我们替他拼命干什么?”
国民党在军事上的失败,虽然是国民党政权溃败的直接原因,然而,这本身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军事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当糜烂性的腐败深深侵入国民党的肌体,而国民党高层又不能以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决心和勇气惩治腐败时,结局注定是无药可救、人亡政息。甚至是不反腐则罢,反得不彻底反而加速它的覆亡,就像一座烂房子破败不堪,不动则已,一动反而会塌得更快。
当时,与国民党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共产党在经济上开展土地制度改革,在政治上建立民选的“三三制”廉洁政府,文化上积极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等等。这些措施极大调动了民众参加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赢取了民心。两相比较之下,就会清楚地看到历史的必然:腐败不除,未战已败;就会更加理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这个道理。这正是《北平无战事》的看点所在、深刻所在。(赵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