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并没有因为我的错而否定我之前的所有努力。”回想起当初的回访教育,天津市红桥区和苑街道办事处武装部部长陈雄南感慨地说道,“正是组织及时‘扶一把’,让我有了抖擞精神再出发的坚定信心。”
此前,陈雄南在红桥区西沽街道办事处城管科工作,因落实河长制具体工作及社区市容整改不彻底等履职不力问题,受到政务记大过处分。受处分初期,陈雄南感到失落沮丧、前途渺茫,无心工作。为及时帮助陈雄南祛除“心病”,红桥区纪委监委相关监督检查室会同西沽街道党工委把陈雄南列为重点回访教育对象,成立回访教育工作组,制定专门的回访教育工作方案,定期进行谈心谈话,引导其转化思想、重拾信心。
“受处理处分的党员干部往往思想包袱较重,怕失去领导和同事的信任,怕组织对自己‘一票否决’。”红桥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党员干部犯了错就要承担后果,严肃处理处分后,也要做好“后半篇文章”,通过耐心细致的回访教育,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帮助受处理处分干部解开思想“疙瘩”,放下心理包袱,摒弃“认栽”“躺平”“干多错多、干少错少、不干不错”等错误思想认识,真正实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效果。
“我们详细制定了回访谈话提纲,明确了跟谁谈、怎么谈、谈什么,确保谈话触及灵魂,不空谈、不敷衍,力求把回访教育工作做到党员干部心坎上。”回访教育工作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此过程中,工作组和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与陈雄南进行了回访谈话,工作组的谈话侧重“减压”,认真听取本人对所犯错误的认识和改进情况,再次开展心理疏导,重申“三个区分开来”,打消干部怕出现失误错误被问责的思想顾虑;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的谈话侧重“鼓劲”,帮助其走出“一朝受处分、终身受影响”的思想误区,以更加积极的担当作为和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重新赢得组织的认可和重用。
组织的回访教育让陈雄南感到组织并没有“放弃”他,而是在积极给他创造改正错误重新出发的机会,他彻底打开了心结、放下了思想包袱,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状态投身到工作中。在负责“双创”攻坚、拆违治乱等全街重难点工作期间,他敢想敢干、敢打敢拼,冲锋在前、担当作为,推动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得到街道领导班子和周围同事的一致认可。
回访教育工作要想体现实际效果,结果运用至关重要。天津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开展回访教育的过程中,详细记录回访教育对象思想认识、工作成绩,主要负责同志、帮扶人员、干部群众评价,所在单位党委(党组)帮扶教育和工作人员评价意见等情况,并在回访教育结束后,将回访教育情况向回访教育对象所在单位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通报反馈。对于受处理处分后积极主动改正错误、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回访教育对象,向所在单位党委(党组)或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提出推荐使用建议,重新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组织的关心关爱和个人的努力“双向奔赴”,让陈雄南实现了从“掉队”到“拔尖”、从“落雁”到“头雁”的蜕变。因工作业绩突出,陈雄南先后荣获区委及时奖励和区五一劳动奖章,红桥区纪委监委也结合回访教育情况向区委反馈了其现实表现。2024年6月,陈雄南被提拔为副处级领导干部。
坚持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相统一,天津市纪委监委把加强对受处理处分党员干部回访教育作为日常监督的重要内容和具体化规范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抓手,制定关于对受到处理或者处分人员回访教育实施细则,本着因人而异、因案施策的原则,明确回访教育的启动、实施、结果运用等环节工作程序,加强对受处理处分党员干部的关心关怀和激励,及时了解掌握其思想、工作、作风、生活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据了解,2024年,天津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对3129名受处理处分干部进行回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遵规守纪前提下勤奋工作、放手干事,激励干部从“有错”向“有为”转变。(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