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渝西小城——荣昌,新晋为游人口中的“宠客”顶流。走红之前,荣昌只是一座常住人口60多万人的县城,虽然非遗、地方美食众多,但影响也仅限于川渝——荣昌迫切需要找到发展的破局点。卤鹅出圈,正是荣昌一直等待的契机。如何把群众为家乡代言的真心实意,变成促进当地发展的良好时机?答案在于地方党委、政府与民间自发力量的双向奔赴、互相赋能,把“群众自发”转化为“发展主动”。
把“群众自发”转化为“发展主动”,就要站稳“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立场。以网红“出圈”实现发展“破局”,看似红红火火,但却是一步机遇与风险并存的“险棋”。官方下场深度扶持网红,网红一旦“翻车”会不会影响地方形象?本地党员干部在流量聚光灯下,能不能经受住“来自网民的审视”?在这些疑问上,荣昌并不纠结,而是坚持“只要是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情就坚决去做”的本心,以开放姿态拥抱民间活力,把那些向上向善的流量吸纳到提升城市竞争力中。
把“群众自发”转化为“发展主动”,就要练好“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内功”。流量突如其来,也容易昙花一现,政府要当好“幕后英雄”,培育壮大相关产业,将流量变为地方发展的增量。没有止步于网红城市标签,荣昌以卤鹅为支点,撬起非遗、文旅、产业融合的全域发展,打造“非遗+制造+文旅”产业链,这种接地气又谋长远的政策组合拳,让网红流量沉淀为实打实的产业动能。
把“群众自发”转化为“发展主动”,还要下足“打开大门、广接宾朋”的“绣花功夫”。如果说荣昌本地人感受到的是地方发展经济的苦心,外地游客感受到的是荣昌为民服务的诚心。“五一”期间,荣昌区政府机关食堂成为火爆的打卡地,政府机关打开大门,用一餐饭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类似的这些细节看似微小,却让游客感受到了荣昌“来了就是一家人”的真诚,用刷屏热评的“信息流”吸引更多慕名而来的“客流”。(宋全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