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5年第10期

社论 

强化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要闻 

习近平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强调
适应形势变化  把握战略重点
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李希会见古巴外长罗德里格斯

新时代  新指南

优良作风是我们党人格力量的集中体现

充分认识享乐奢靡价值观的现实危害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关键是要坚持实事求是

在培育好家风中涵养好作风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

福建:监督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以清风正气厚植发展沃土——福建省纪检监察机关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工作实践

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把“点”出的问题改到位

出台意见案例规范政商交往

用硬监督提升营商软环境

规范执法让我们经营更安心

“马上就办”跑出政务服务“加速度”

正风深一度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栏

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重庆荣昌实践——一只卤鹅引爆消费背后的作风“密钥”

把“群众自发”转化为“发展主动”

八项规定  时代丰碑

兰台论策

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之四——以真切关爱激励“跌倒”干部重新站起来

细节显温度  暖心唤初心

“全链条”澄清正名为实干者鼓劲撑腰

学术研究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书记说纪

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

“小切口”监督守护文化“大工程”

牵住“牛鼻子”种好“试验田”

“协同作战”助通京冀新桥梁

一得之见

以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锻造过硬铁军

弘扬好家风筑牢崇廉拒腐家庭防线

综合施策提升基层监督效能

努力在奋进新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正风反腐在身边

四川绵阳  持续深化校园餐“后半篇”整治

以查促改  落到“食”处

被“揩油”的饭菜重返学生餐盘

家校共治  从“食”监督

全面从严治党·县乡行
大数据监督让村级工程晒在阳光下

实证纪法

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如何根据《条例》理解把握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及其纪法适用

实招集萃

攥指成拳守护民生福祉

专项整治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廉政档案助力项目建设廉洁高效

广角

地方动态

图片新闻

一线镜头

名城话廉

汉中  汉风廉韵润秦巴

知行话题

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评论

价值观扭曲是风腐问题的共性思想根源


大数据监督让村级工程晒在阳光下 

黄晓丹

1

  在江苏省张家港市经开区农村集体“三资”智慧监管平台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自豪地说起了平台的变化:新增的“村级财务预决算管理”模块为防范小微权力滥用再上了一把“锁”。

  改变,并非一蹴而就。

  早在2020年,张家港市纪委监委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在摸清村级资产底数的基础上,完成产权交易、合同管理、资金支付、财务记账等平台的数据贯通,打造了“三资”智慧监管平台,动态监管村集体资产处置,实现了租金先交后用、资产线上交易、合同统一版式、风险及时预警。

  然而,“部分村上年度收支失衡、资产负债率高,支出科目显示村级工程、劳务服务费用增长异常……”去年,市纪委监委第十纪检监察室在梳理分析平台预警信息时,意识到农村集体“三资”领域的违纪违法问题有了新情况。

  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河道保洁……村级工程样样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看好村集体经济“钱袋子”就是守好乡村发展根基。

  张家港市拥有江苏省最大的县域强村群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173个,每年村级工程数量在2000项左右,工程规模近4亿元。从海量信息中“打捞”问题线索并非易事,传统监督行不通,就要向“智慧监督”要答案。

  让数据“开口说话”,首先要解决数据来源问题。

  “三资”智慧监管平台已具备数据实时查询、统计功能,因此办案人员尝试将散落在经营支出、管理费用等多科目中与村级工程相关的项目进行筛选与归并,为每个村级工程绘制了数据“画像”。

  “村级工程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长期由固定人员承包项目,发包人暗箱操作、优亲厚友,承包人不正当竞争等异常情况。”分析过往案例,第十纪检监察室主任石磊决定以村级工程领域廉政风险点为切入口,查找背后的利益输送、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

  办案人员由表及里,先从表面问题切入,以村集体为单位开展排摸,对2020年以来在一个村承接过10个以上项目或合同总额超过300万元的工程实际承包人进行筛选,发现1589名承包人中有289人符合条件,将其列为重点关注对象。

  排查范围大幅缩小,接下来则要进一步找出存在不正当竞争问题的承包人。纪检监察室将中标人与合同实际签订人、承包人与村干部信息库进行碰撞比对,又发现疑似围标串标的承包人62人、与村干部存在亲属关系的承包人25人。

  两轮筛查后,异常承包人、异常竞标人已浮出水面。为了提升监督精准度,第十纪检监察室主动联络监督审查技术室,希望进一步整合数据资源,通过数据分析、比对排除等方式,为监督办案工作再“加把力”。

  围绕“异常发包人”这一关键,纪检监察室梳理监督重点,与监督审查技术室沟通数据需求,提出分析方向。监督审查技术室则发挥专业优势,初步明确了监督规则、排查范围,随后打造了专为“村级工程”的监督模型。

  模型设置“工程疑似拆分”“工程先定后招”“工程超预算”“竣工前全额付款”等5类8项监督规则,项目名称、工程预算、发包方式、施工单位等8万余条数据均纳入比对范围,通过数据碰撞,实现了高效精准的问题识别。

  依据线上筛查出的疑点线索,纪检监察室迅速行动,贯通“室组地”监督力量,逐一分层分类开展线下核查。最终查处村级工程领域党员干部95人,留置4人,形成了有力震慑。

  发现一类问题,查处一批案件,更要规范一个领域。

  村级工程权力运行流程包括前道项目决策、中道项目发包、后道履约管理三个主要环节。“‘三资’监管平台对于运作周期较长的支出项目,尚未实现全过程实时监管。”石磊提到,关口后置导致监管盲区,部分村级组织预决算制度执行不严,擅自决策、仓促上马、过度投资,有的甚至利用监管的滞后性谋私贪腐。

  深挖问题症结,推动对症下药。市纪委监委和相关职能部门同题共答,在平台中增设“村级财务预决算管理”预警模块,将预算编制、审查、执行和决算等环节风险事项均纳入线上管理。自模块运行以来,高新区(塘桥镇)、凤凰镇通过一年试点,成功压降村级支出比例超20%,实现了降本增效,基层治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以前村集体的钱每年花多少、花在哪了,大伙心里没本账,也不敢去问村干部,现在就不一样了。”市纪委监委有关同志在进行回访时,村民们笑着说起了发生在身边的变化,“数字平台帮我们看好了家底,每个环节有人管,遇到问题有人说,村里的各项开支都看得到,我们更放心了!”

  被搬上“云端”的,不只是“三资”监管。

  近年来,市纪委监委打破专责监督与职能监督、行业监管各自为政的局面,主动对接业务部门数据库,打造“暨阳明镜”权力运行监督平台。目前平台已集成9个部门数据信息,搭建智慧监督模型47个,去年以来产生预警信息6023条,实现对关键人、事、权“实时跟踪、智能预警、高效处置、全程追溯”一体推进。

  “我们将从小切口入手,围绕群众关注重点开展‘大数据+监督’,把大数据转化为正风肃纪反腐的实际效能,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张家港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张家港市纪检监察干部开展数据分析、会商研判。

  数据之光照亮权力监督路径

  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给工作带来了革命性变化。过去,监督工作依赖人工排查、信访举报等方式,线索发现被动、效率受限,面对海量数据和隐蔽的腐败手段时常力不从心。例如,核查惠民资金发放需逐户走访,耗时数月;排查工程项目违规问题,依赖于不断“翻旧账”。

  如今,“数据碰撞”代替“人力跑腿”,算法预警穿透权力任性伪装,我们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领域开展“主动式”监督,通过构建监督模型,对海量数据进行常态化处理和研判,让公职人员违规挂证取酬、网格员小微权力滥用、违规使用医保资金等问题在短时间内被查清,大海捞针的“人工活”成了精准制导的“智能活”。

  数据不仅是技术资源,更是治理资源。

  以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为例,通过整合多个信息系统,将监督实时嵌入业务流程,实现全程留痕溯查、审批动态跟踪、限时自动预警督办、数据自动评级汇总。平台运行以来,村资厂房、土地等各类集体资产流转工作稳步推进,厂房、土地等欠缴租金被大量收回,全市村(社区)平均可用财力得到提升,群众感受到了切实的民生温度,“数字管家”正助力守好乡村振兴的“钱袋子”。

  我们将继续深化数字技术与监督业务的融合,让数据之光照亮权力运行的每个角落,用科技赋能为清廉建设注入更强动能。(张家港市纪委监委监督审查技术室副主任   程小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