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要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总书记为什么要作出这一重要指示?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要求?本期邀请三位专家学者谈学习体会。
【为什么强调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理论逻辑
安邦之基固于乡野,兴党之力源于黎民。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要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系统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论述,理清这一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对于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效、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核心意蕴。从严治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必然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在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与革命斗争实践中,强调“每一个支部都应成为工人联合会的中心和核心”,将支部定位为动员群众的核心单元,将其建设成为革命运动中的战斗堡垒;要求基层党组织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突出纪律对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关键作用。列宁系统发展了无产阶级政党从严治党的理论,尤其重视基层党组织在动员群众、执行决策和保持纯洁等方面的关键作用,主张打造“铜墙铁壁”的基层防线。总而言之,从严治党、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有别于其他政党的独特标识。
承继于百年大党从严治党的历史经验。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一切工作归支部”为原则,规定了严格的入党条件和严肃的纪律,要求每个党员必须遵守铁的纪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发展与巩固”为导向,第一次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会议对执政条件下党支部的组织样态及党员纪律教育等作出规定。之后,又相继颁布基层组织的工作条例、试行草案,从制度层面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制度化”为主基调,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从党政机关到农村、社区,从国企、高校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切实落实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抓基层、强基础、固根基的氛围日益浓厚。
升华于政党基层组织建设理论的效能阐释。基层组织是一个政党运行的社会触角,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的根基才能牢固,政治功能才能有效发挥。基层组织是连接群众和社会最直接的载体,是群众了解党、认识党的窗口和平台,关乎党的公信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是对基层党组织基石作用的正视,是契合政党组织建设规律的必然逻辑,更是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和夯实执政基础的现实要求。(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马明冲)
【什么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任务】
坚决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老百姓期盼的实事,是关系党的执政根基的大事。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就要总结运用好2024年以来开展集中整治的宝贵经验,聚焦县以下这一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凝心聚力、多措并举持续抓下去,着力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重要指示要求为遵循,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确保集中整治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站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站稳人民至上、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的立场,将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融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在对标对表中理思路、找方法、明举措,以集中整治成效维护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
拧紧责任链条,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明晰并压实各方责任,是集中整治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建立完善党委高位驱动、纪委牵头推动、职能部门协同联动的配合机制,推动各方切实扛牢应尽之责,实现一盘棋统筹、一体化发力、一条心落实。牢牢抓住党委政府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主管监管作用,纪检监察系统全力以赴、尽锐出战,保证各主体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真正俯下身去、耐下心来,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同题共答,狠抓治理解决。
以办案带动全局,始终保持惩治高压态势。办案是最有力的震慑,也是最直接的整治措施。以办案破局开路,持续释放严的信号、巩固严的氛围,是确保整治向大纵深推进、取得实效长效的关键一招。针对群众身边“蝇贪蚁腐”面广量大特点,时时念好“紧箍咒”,始终坚持零容忍。聚焦区县“主战场”,对贪污侵占、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吃拿卡要、破坏营商环境等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丰富方式方法,综合运用领导包案、挂牌督办、提级办理、指定管辖等方式,强力攻坚一批有影响、有分量的“钉子案”“骨头案”,从严肃贪惩腐,坚决铲除风腐共性根源,清除系统性腐败风险隐患。
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整治重点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力量对重点领域存在的顽瘴痼疾精准化施策、项目化整治,避免“撒胡椒面”式治理,是提升集中整治质效的有效途径。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直抓全国性项目牵引示范,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开展自主整治。紧盯民生痛点难点重拳出击,通过专项整治带来的惠民利民举措,让人民群众真正受益,对专项整治成果可感可及。(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党建教研部助理研究员 刘姝殷)
【如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走深走实】
深化基层监督体制机制改革
加强基层监督,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有力举措。新征程上,提升基层监督质量和效能,必须依靠改革破除基层监督体制机制障碍,完善新时代基层监督体系,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
构建县统筹抓乡促村的基层监督体系,健全基层监督格局。加强农村基层权力运行的监督,应对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进行适应性调整,完善基层监督体系。具体来说,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坚持党的领导,统筹县、乡、村三级力量,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以村民自治为基础,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推动各类监督贯通融合、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坚持纪律监督、法律监督、村规民约相结合,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化功能,辅以信息技术支持,构建起县统筹抓乡促村的基层监督体系。
理清各级监督主体的职能职责,有效实现上下联动。坚持和加强县级党委对基层监督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统筹作用。制定基层巡察办法,明确县、乡镇两级在巡察中的职责定位,科学有效推动基层巡察。发挥县级纪委监委在基层监督中的主力军作用,加强对乡镇纪检监察、村务监督工作的指导支持,实现上下衔接。压实各镇街区党(工)委主体责任,发挥属地监督优势,落实全面监督职责,督促党政各工作职能部门厘清对农村的职能监督及重点,解决“由谁监督、监督什么”的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自治组织的同级监督作用,有效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建立健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形成基层监督合力。发挥纪委监委专责监督优势,建立健全基层“四项监督”统筹衔接制度,以区县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室为主导,进一步整合县级巡察机构、派驻机构、机关纪委、乡镇纪检监察机构和村级监督组织力量,推动县、乡、村三级纪检监察组织形成信访联办、案件联查、监督联动、问题联解的工作格局。强化纪检监察机关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动协作,推动各职能部门专业优势更好转化为监督效能。
因地制宜挖掘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制度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机制。要结合基层实际和特色,挖掘监督资源,探索将监督体系融入本地治理的机制,创建行之有效的监督模式。比如,实现监督行为与治理行动融合、基层监督与治理绩效考核一体化等,真正做到监督融入治理、监督促进治理。(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纪检监察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何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