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5年第10期

社论 

强化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要闻 

习近平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强调
适应形势变化  把握战略重点
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李希会见古巴外长罗德里格斯

新时代  新指南

优良作风是我们党人格力量的集中体现

充分认识享乐奢靡价值观的现实危害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关键是要坚持实事求是

在培育好家风中涵养好作风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

福建:监督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以清风正气厚植发展沃土——福建省纪检监察机关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工作实践

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把“点”出的问题改到位

出台意见案例规范政商交往

用硬监督提升营商软环境

规范执法让我们经营更安心

“马上就办”跑出政务服务“加速度”

正风深一度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栏

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重庆荣昌实践——一只卤鹅引爆消费背后的作风“密钥”

把“群众自发”转化为“发展主动”

八项规定  时代丰碑

兰台论策

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之四——以真切关爱激励“跌倒”干部重新站起来

细节显温度  暖心唤初心

“全链条”澄清正名为实干者鼓劲撑腰

学术研究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书记说纪

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

“小切口”监督守护文化“大工程”

牵住“牛鼻子”种好“试验田”

“协同作战”助通京冀新桥梁

一得之见

以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锻造过硬铁军

弘扬好家风筑牢崇廉拒腐家庭防线

综合施策提升基层监督效能

努力在奋进新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正风反腐在身边

四川绵阳  持续深化校园餐“后半篇”整治

以查促改  落到“食”处

被“揩油”的饭菜重返学生餐盘

家校共治  从“食”监督

全面从严治党·县乡行
大数据监督让村级工程晒在阳光下

实证纪法

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如何根据《条例》理解把握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及其纪法适用

实招集萃

攥指成拳守护民生福祉

专项整治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廉政档案助力项目建设廉洁高效

广角

地方动态

图片新闻

一线镜头

名城话廉

汉中  汉风廉韵润秦巴

知行话题

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评论

价值观扭曲是风腐问题的共性思想根源


强监督—— 

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本刊记者  黄武

1

  4月30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福州落下帷幕。此次峰会的一大亮点,就是探讨数字技术在政务服务中的多维应用。它缩短的是服务距离,增加的则是企业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激活数字创新引擎、打造智慧政务服务,各地高质量发展脉搏正强劲跃动,背后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始终在大局下行动,福建省纪检监察机关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政治监督重要内容,明确监督任务、找准靶向切口、做实闭环管理,及时发现并推动解决各种阻碍决策实施、影响政策落地、破坏市场秩序的突出问题,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明方向,自觉与党中央要求对标对表

  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发展之基、活力之源,对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早在福建工作期间就持续推进地方“软环境”建设,在全国率先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大力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

  从“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到“加大创新支持力度,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从“多出一些制度性、政策性成果,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再立新功”,到“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充分激发全社会投资创业活力”……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福建考察调研,就优化营商环境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福建改革发展指明方向。

  纪检监察机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肩负重要使命,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是职责所系。省纪委监委建立健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监督台账,全面梳理包含优化营商环境在内的重要指示批示793件,将其作为政治监督的重中之重。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选取68项重要内容开展“小切口”监督,同时创新监督载体,用好营商环境监测点、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等,力求既全面系统、又重点突出。

  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体现在督促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也体现在引导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需要,激发企业发展新动能上。福建帝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当地人工智能企业,近年来致力于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国家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发展,展现出良好的增长前景。在公司负责人高钦泉看来,这与政府部门的推动密不可分。“纪委监委和相关部门定期走访宣讲中央政策红利,征集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这也促使我们积极布局具身智能等方面的前沿研究,对未来充满信心。”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方能顺势而为。福建省纪检监察机关推动各地区各部门把握大局大势,通过政策支持和引导助力企业创新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

  抓具体,立足实际选准切口“打深井”

  “办理业务时是否遇到困难?有没有推诿扯皮的状况?”近日,莆田市纪委监委组建工作组,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走访调研。市纪委监委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工作重点,督促市发改委梳理分析部分省级营商环境考评监测指标靠后的原因,形成问题清单推送至各责任单位,同时“一季度一跟进”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不同产业需要的营商环境有差别,同一产业在不同阶段的需求也不尽相同,需要各地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因素出实招谋良策。省纪委监委督促各市县纪委监委和派驻纪检监察组将党中央决策部署与本地区实际、本部门职责结合起来,选准切口开展“打深井”式监督,目标更具体、效果更明显。

  选什么题、确定什么重点,决定监督方向、影响监督效果。福州市纪委监委以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为着力点,加强与市营商办沟通会商,推动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泉州市纪委监委围绕“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晋江经验’”监督主题,梳理监督任务清单73项;驻省市场监管局纪检监察组紧盯食品、药品、重点工业产品等重点领域,推动建立“五个全覆盖”工作机制;驻省工信厅纪检监察组监督保障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提质增效,推进全省县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覆盖率从原来的41%上升到100%……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确定重点任务,推动各级各部门一件一件抓具体、抓到位、抓落实。

  优化营商环境涉及多层级多部门、跨区域跨领域,做实“打深井”式监督,需要纪检监察机关强化系统观念,加强协作配合。在省级层面,驻省委政法委纪检监察组等5家纪检监察组构建“组组”协同专项监督机制,选取“开展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八闽行’活动”等三个切口开展联合检查,持续放大监督贯通的聚合效应。不少地市则强化“室组”联动、片区协作,如三明市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室联合驻市发改委纪检监察组开展工程招投标管理领域专项监督,推动相关部门加强招投标全过程监管,努力打造公平规范的营商环境。

  运用大数据技术拓展方式手段,也是纪检监察机关做实“打深井”式监督的有效做法。驻省司法厅纪检监察组推动省司法厅建设“一体化大融合行政执法平台”,研发多头重复执法预警和罚款分析预警等功能,同时在该平台嵌入纪委监督模块,有效规范行政执法部门检查行为;莆田市纪委监委则将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嵌入各乡镇的商会企业家微信群,要求职能部门在平台提前发布涉企检查计划,并根据企业需求适度调整,最大程度实现便民利企。

  福州港江阴港区,上千辆外贸汽车等待装船。  张政荣/摄

  建闭环,持续提升监督治理效能

  近日,厦门市锦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员工李沙打开厦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线上平台,上传了公司的3年A级信用凭证以及其他相关材料,便完成了投标申请。

  一直以来,企业参与招投标需要缴纳投标保证金,虽然保证了合同履约,但暴露出资金数额大、占用周期长等问题,给中小企业增加了资金成本。在工程领域招投标不规范影响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中,省纪委监委推动职能部门对依法必须招标且标的金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政府投资项目,免予收取无失信记录企业投标保证金,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减轻了企业负担。

  推动优化营商环境,问题是导向,关键在治理。福建省纪检监察机关坚持运用监督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问责清单“四单”工作法,通过全周期管理、清单化实施,推动压实责任、强化监管、疏通梗阻,促进各项政策落实落地,不断提升监督治理效能。

  以宁德为例,市纪委监委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纳入政治监督清单内容,会同有关职能部门深入重点企业进行走访调研。针对企业反映的“在项目落地开工前需要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12项主要证件和文件,费时费力”等问题,调研组第一时间将其纳入问题清单,推动各职能部门主动靠前服务,实行容缺受理,审批环节加强部门联动、流程优化,探索“十二证”同发审批模式。市纪委监委相关监督检查室还根据整改清单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政策不打折扣,措施执行到位。

  以纪检监察监督为纽带,相关职能部门同题共答、同频共振,一批阻碍企业发展的“中梗阻”问题得到有效破解。德化县有陶瓷企业4000多家,是全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县纪委监委聚焦县陶瓷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维权难、慢、成本高”等问题,推动县市场监管局等12个部门建立知识产权维权多方协作机制,成立联合执法队,创建国家级陶瓷产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快速审查、确权、维权等“一站式”服务。2024年以来,全县共审结知识产权案件733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400多万元。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终点,也永无止境。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持续发力,通过强监督、促规范、树导向,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全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