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作风的重要表现,是党风政风、社风民风的重要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领导干部应将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以优良作风培育优良家风、以优良家风涵养优良作风,营造“一人廉洁全家光荣,一家廉洁三代有幸”的良好氛围。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历来重视教导子女崇德向善、修身正己,如“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等等,体现出中国人坚守家国同构的传统文化内核,强调忠孝廉悌,心怀国家天下,把个人修养、家庭建设、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最高追求。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优良家风的丰厚滋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俭以养德,勤俭节约;从“三苏”父子接续形成的“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等清廉家风中汲取滋养,增强抵腐定力、守牢廉洁底线,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廉洁用权;从“莫用三爷,废职亡家”等古训中汲取智慧,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亲属子女,过好亲情关,决不允许以权谋私、搞特权。
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图为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龙泉街道金虾河社区,居民们齐聚一堂学习好家训,感受好家风。
家风建设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希望大家注重家风,强调“在培育良好家风方面,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严家教、守家规、正家风,孕育形成了红色家风,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红色家风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忠于理想的精神内核。毛泽东同志教育子女和身边人要积极投身到为国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去,以“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全力支持自己的儿子毛岸英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朱德同志在给亲人的家书中说,“我虽老已52岁,身体尚健,为国为民族求生存,决心抛弃一切,一心杀敌”。红色家风中蕴含着反对特权、从严治家的要求。刘少奇同志教育子女不能搞特殊化、不能脱离群众,要求身边工作人员不请客、不迎送,不准向地方提任何要求和接受任何礼物;周恩来同志为家人定下“十条家规”,叮嘱晚辈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同他的关系。红色家风中蕴含着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习近平同志在写给父亲习仲勋的拜寿信中动情地写道,“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焦裕禄同志时常告诫家人“不能不劳而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应赓续传承共产党人红色家风,以身作则、约束家人,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任何时候都将党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无私奉献、舍己为公,反对特权、清正廉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并将之作为铁规矩、硬杠杠,杜绝铺张浪费,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以“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的警觉与家庭成员共同弘扬艰苦奋斗优良作风,以担当实干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
好的家风引领人向上向善,不良的家风却会败坏社会风气,贻害无穷。从近年查处的案件看,严重违纪违法的干部普遍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家风建设定下“明规矩”,《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相关政策条例密集出台,将家风建设提到制度高度。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党性修养、纪律要求。新时代新征程,领导干部应“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带头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把爱党爱国和爱家统一起来,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者。将强化纪律意识、法治思维体现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以强化教育约束促使家庭成员将党纪国法刻印在心,以强化监督及时发现问题、防微杜渐,促使家庭成员于公德之中守底线、对私德之处严要求,在遵规守纪中干事创业。发扬尊老爱幼、夫妻和睦、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等传统美德,引导家庭成员互相尊重、友好沟通、平等协商、互帮互助,营造温馨家庭环境。弘扬向上向善家庭美德,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引导家庭成员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文明风尚、行为模式,“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作者单位:中国纪检监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