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5年第10期

社论 

强化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要闻 

习近平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强调
适应形势变化  把握战略重点
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李希会见古巴外长罗德里格斯

新时代  新指南

优良作风是我们党人格力量的集中体现

充分认识享乐奢靡价值观的现实危害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关键是要坚持实事求是

在培育好家风中涵养好作风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

福建:监督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以清风正气厚植发展沃土——福建省纪检监察机关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工作实践

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把“点”出的问题改到位

出台意见案例规范政商交往

用硬监督提升营商软环境

规范执法让我们经营更安心

“马上就办”跑出政务服务“加速度”

正风深一度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栏

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重庆荣昌实践——一只卤鹅引爆消费背后的作风“密钥”

把“群众自发”转化为“发展主动”

八项规定  时代丰碑

兰台论策

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之四——以真切关爱激励“跌倒”干部重新站起来

细节显温度  暖心唤初心

“全链条”澄清正名为实干者鼓劲撑腰

学术研究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书记说纪

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

“小切口”监督守护文化“大工程”

牵住“牛鼻子”种好“试验田”

“协同作战”助通京冀新桥梁

一得之见

以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锻造过硬铁军

弘扬好家风筑牢崇廉拒腐家庭防线

综合施策提升基层监督效能

努力在奋进新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正风反腐在身边

四川绵阳  持续深化校园餐“后半篇”整治

以查促改  落到“食”处

被“揩油”的饭菜重返学生餐盘

家校共治  从“食”监督

全面从严治党·县乡行
大数据监督让村级工程晒在阳光下

实证纪法

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如何根据《条例》理解把握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及其纪法适用

实招集萃

攥指成拳守护民生福祉

专项整治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廉政档案助力项目建设廉洁高效

广角

地方动态

图片新闻

一线镜头

名城话廉

汉中  汉风廉韵润秦巴

知行话题

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评论

价值观扭曲是风腐问题的共性思想根源


以清风正气厚植发展沃土 

——福建省纪检监察机关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工作实践 

本刊记者  王雪

1

  潮起东南,千帆竞发。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徐徐清风拂过八闽山海,都市商圈热闹繁华,港口货物高效通关,新兴工业园区内集聚一条条重点产业链,政务服务大厅里可见一张张热情服务的笑脸,这片营商沃土正焕发着蓬勃生机。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发展之基、活力之源,也是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福建省纪检监察机关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政治监督重要内容,持续深化正风肃纪反腐,压实责任、疏通梗阻、激浊扬清,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清障护航。

  锚定目标方向,在服务中心大局中担当作为

  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在新时代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强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定不移惩治腐败,保持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一系列部署要求,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明确了方向,也为纪检监察机关更好履职尽责提供了指引。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纪检监察机关与生俱来的“政治基因”。自觉与党中央要求对标对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聚焦吃拿卡要、冷硬横推、违规收费、趋利性执法等严重影响市场秩序问题,督促纠治整改,促进保持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全会精神,福建省纪委监委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有关营商环境建设的决策部署,督促全省纪检监察机关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意义,以护航优化营商环境的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助推营商环境优化,既是自觉践行“两个维护”的职责所系,也是立足省情实际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所需。“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从资源小省发展为民营经济大省,重商爱商亲商的优良传统是坚实根基,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是重要支撑。助好上加好,让优中更优,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将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作为省重点课题,2025年首个工作日即召开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同月印发第一份营商环境建设规划。福建省纪委监委注重统筹谋划,在省纪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工作报告中将“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坚定不移护航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单列一个部分重点部署,印发《关于做实政治监督 以强有力监督护航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把履行监督第一职责和服务发展第一要务结合起来,把约束惩治与激励保护结合起来,保障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助推营商环境向好向优、激励党员干部敢闯敢为。

  胸怀“国之大者”,心系民之所向。护航营商环境优化,同样是积极回应民营企业关切的应有之义。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部分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挑战,更加需要良好营商环境保驾护航。为了精准助企纾困,福建省纪委监委在全省推广深化以“微信群+小程序+管理后台”为架构的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在原来主要面向村(居)的基础上,逐步向企业家群体拓展,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快速高效解决企业急难愁盼,保障各类经营主体稳定预期、安心发展,推动以企业之“进”促营商环境之“优”、谋高质量发展之“势”。

  明确监督靶向,选准切口推动落实落细

  3月31日至4月2日,一场覆盖省市县三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学习经济政策专题培训班在福州举办。福建省纪委监委邀请省发改委、工信厅、财政厅、商务厅有关负责同志围绕产业、消费、投资、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政策要求,为全省纪检监察干部作专题辅导。

  带着问题学政策、联系实践悟规律,进一步选准监督切口,是福建省纪检监察机关深化运用“知、督、促”机制推动决策部署落实的有效举措。省纪委监委建立健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情况监督台账,督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采取集体学习、专题辅导、业务研讨等方式学深悟透有关政策规定、把握监督重点,指导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开展“打深井”式监督,推动一件一件抓具体、抓到位。

  找准监督切入点着力点,既要对上“知”政策、明要求,也要对下“知”堵点、解难题。4月27日,福建省纪委监委公布2025年度“点题整治”项目,其中之一便是“整治涉企多头重复交叉执法等问题”。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把‘话筒’交给企业,有助于直击痛点、靶向施治,让经营主体可感可及。”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在连续四年深耕民生领域急难愁盼问题整治基础上,今年全省的“点题整治”拓展新增营商环境领域“企业点题”,多渠道调研了解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难点堵点,收集问题和意见建议2000多条并梳理发布“点题榜”,最终根据企业投票情况确定整治项目,旨在督促职能部门更精准、更到位、更有效地服务企业。

  在省纪委监委示范推动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探索务实管用举措,明确监督靶向、促进责任落实。聚焦涉企政务服务“全程网办”的堵点难点,省纪委监委驻省发改委纪检监察组综合运用调研、会商、约谈提醒等方式压实驻在部门政治责任,推动牵头打通多个部门业务系统,集成228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25个网办项目“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广“无证明省份”建设;厦门市纪委监委健全完善营商环境监督联系点制度,从民营企业、商协会、高等院校中征集选聘299个联系点,多层次收集职能部门在惠企政策落实、监管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督促解决;仙游县纪委监委及时将走访企业了解到的问题和意见建议移送县营商办进行责任分解,同步建立“一个问题、一名责任领导、一个责任科室、一抓到底”工作机制,监督推动整改到位、措施见效。

  福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厚植经营主体成长沃土。今天的八闽大地,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

  纠治突出问题,坚决清除“拦路虎”“绊脚石”

  “少数党员干部在政商交往中越界、失范,或者清而不亲不担当,或者亲而不清不廉洁,更有甚者,以服务为幌子搞利益勾兑,严重破坏营商环境和政治生态。”近日,福建省纪委监委深入剖析近年来查处的9起典型案例,制作警示教育片《界限——福建省政商交往严重违纪违法案例警示录》。紧扣主责主业,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加强监督执纪执法,把纠风治乱、查处案件与推动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坚决清除损害营商环境的“拦路虎”“绊脚石”。

  紧盯破坏营商环境的不正之风,靶向纠治惠企实效有差距、政务服务庸懒散、涉企执法不规范等问题,破除影响政策落地的“中梗阻”。比如,福州市纪委监委聚焦涉企服务中部分领导干部、公职人员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现象,严肃查处党员干部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并督促整改;以便企利民为导向,南平市纪委监委针对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政策落地难、诉求解决难、办事服务难等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全面优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质效、改进工作作风。

  坚持以查办案件破题开路,各级各地严肃查处政商勾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毒瘤,专项整治行业性系统性顽瘴痼疾。三明市纪委监委与市公安局、发改委、工信局等部门建立营商环境问题线索移送“绿色通道”,对近三年来影响和破坏营商环境违纪违法问题进行大起底,严惩漠视侵害企业利益、扰乱市场秩序的腐败行为;莆田市纪委监委将工程领域招投标不规范影响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作为整治切口,全面排查处置工程建设领域问题线索,并督促相关部门推进采用综合评估法的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远程异地评标,确保公平公正。

  “纠当下”也要“治长远”,做实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不断提升标本兼治综合效应,才能从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以泉州市鲤城区为例,区纪委监委在查处某国企干部串通投标案件时,针对表面上程序合规、实则“明标暗定”等违纪违法事实,既深挖彻查其滥用职权、规避监管的个体行为,也举一反三剖析招投标领域隐形变异腐败问题,向案发企业发出监察建议,督促从加大监管力度、强化警示教育和完善制度机制等方面整改,推进全领域排查、全方位堵漏、全流程规范。

  纠树需并举,激浊更扬清。优化营商环境、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都离不开务实过硬的良好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多次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六年七下晋江总结提炼出“晋江经验”,在全国率先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等等。这些重要理念与重大实践,似种子一般深植于闽山闽水。如今,福建全省正结合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大力弘扬和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创新发展“晋江经验”,着力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助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擦亮亲清底色,助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如果赴异地招商引资,临近晚餐还未结束商谈,是否可以接受企业安排吃工作餐?”“商会和企业联合举办的农产品展销推介会邀请参观,我可以参加吗?”……福建是民营经济大省,党员干部在履职过程中少不了要和企业打交道,而具体交往尺度如何把握,是不少党员干部和企业家的一大困惑。

  促党员干部打消顾虑、放手干事,也让民营企业心无旁骛、加快发展,迫切需要明晰政商交往边界和底线。福建省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印发《关于规范政商交往行为推动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意见》及20篇指导案例,进一步明确“什么不可为”“该如何为”。同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坚持问责调查和容错评估同步启动,既敢“问”不为之责、乱为之过,又善“容”无心之失、探索之误,鼓励党员干部在明界限、守底线的前提下勇担当、善作为。

  随着实践不断深入,“亲”则两利、“清”则相安逐渐成为各级各部门和企业的共识。“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服务企业的‘亲’是职责所在,遵纪守法的‘清’是底线要求。”采访中,晋江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谈到了对政商关系的认识。在晋江,“生人熟人一个样、大小企业一个样”是对党员干部用心用情靠前服务的要求,也是营商环境不断向优发展的成效。

  “从多头重复检查到‘综合查一次’,从层层陪同、材料成堆到轻车简从、直奔主题,从‘无事却登三宝殿’的管理者到真抓实干帮助解决问题的‘金牌服务员’,我们在其中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优化。”当被问及近年来政商交往变化和正风肃纪反腐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海安橡胶集团股份公司有关负责人用了三个对比,直观地道出切身感受。在政府部门热情服务和纪检监察机关监督保障下,越来越多的经营主体沐浴着阳光雨露成长起来,靠的是多年坚守的专心与匠心,而这背后离不开良好环境赋予的信心和安心。

  营商环境一头连着党政机关,一头连着经营主体,干部队伍亲而有度、清而有为,企业家群体敢拼敢闯、回报社会,二者“双向奔赴”、形成良性互动,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发展壮大的福建优秀民营企业,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弘扬企业家精神”“讲正气、走正道”的要求,担起社会责任、投身公益慈善。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有关职能部门及时予以规范引导,推动更多企业“不比阔气比公益”,廉洁守法经营、助力移风易俗,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勇立潮头,向海而歌。八闽大地的奋斗故事仍在不断书写,全省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营造干部敢为、企业敢干、群众信任的良好氛围,广泛凝聚起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