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被举报时心里很不是滋味,觉得特别委屈。组织及时查明真相为我澄清正名,消除了我的思想顾虑,让我重拾了工作信心。”近日,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在对某县直部门“一把手”易某某回访时,他表示组织的关心关爱帮助他减轻了不少心理压力,今后将以崭新面貌投入工作。
此前,秀山县纪委监委收到一条匿名举报,反映易某某在一重点项目招标中为某公司量身定做条款,存在利益输送问题。县纪委监委信访室第一时间移送问题线索材料,对口联系室围绕该项目招投标条件设置、程序步骤等关键环节,线上线下调取相关书证,并与相关负责人谈话了解情况,对反映问题进行认真核实。经查,该项目招标条件设置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举报内容不属实。县纪委监委很快采取书面澄清方式为易某某正名。
“不实举报本就给一些干部带来心理压力,如果澄清正名的过程再次造成不良影响,更加影响干部担当作为的积极性。”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展澄清正名工作中,我们按照‘一案一策’要求制定澄清方案,结合对象身份、工作表现、不实举报影响程度及本人意愿等因素,灵活选择书面澄清、当面澄清、会议澄清、通报澄清等方式,及时释放保护担当作为的鲜明信号。”
书面澄清只是第一步,组织能否及时掌握举报不实的相关情况,同样是党员干部关切的问题。给易某某出具书面澄清函的同时,县纪委监委将相关材料归入易某某的廉政档案,并反馈至组织部门,为受到失实检举控告的党员干部消除负面影响,跟踪保障其合法权益,让党员干部吃下“定心丸”,解开受影响的心结。“虽说身正不怕影子斜,但没洗去污名前,总是担心组织不信任我,心理压力大,做什么都提不起劲来。现在知道组织在为我们担当负责,我们也能甩开膀子大胆干事。”易某某表示。
为提升澄清正名工作的精准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县纪委监委不断结合实际细化适用范围、澄清方式、报批程序等内容,同时,建立健全回访机制,通过面对面谈心谈话、电话回访等方式,适时对澄清对象及所在单位进行回访,了解被澄清人思想动态、履职情况、生活状况等,针对性做好释压减负工作,确保正名到位、回访到心,帮助党员干部轻装上阵,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接下来,我们将不断健全完善澄清正名制度机制,实事求是、精准有效开展澄清正名,为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撑腰鼓劲,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伍静 陈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