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要闻
两会专题
时评
论坛
执纪
监督
风范
警示
环球
新风
文苑
社论
要闻
两会专题
时评
论坛
执纪
监督
风范
警示
环球
新风
文苑
2013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在讲话结束时,习近平把目光转向一位老人,饱含深情地说,这位老前辈是老将军甘祖昌的夫人龚全珍,她今年90多岁了,我看到她以后心里一阵阵地感动。
“我当小学生时就有这篇课文,内容就是将军当农民,我们深受影响。”习近平说,半个世纪过去,龚老仍然弘扬着这种精神,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作为开国将军的夫人,龚全珍放弃优越的都市生活,随丈夫一起扎根农村、服务社会。几十年来,她始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永葆本色,以坚强的党性和坚定的信念践行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追求。
“只要和孩子们在一起,再苦再累我都乐意”
1957年,开国将军甘祖昌主动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职务,婉言谢绝组织安排,回到阔别20多年的家乡——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务农。那一年,龚全珍34岁,她毅然放弃城市生活,跟随丈夫回到了贫困山村。
“在新疆我是部队子弟学校的老师,到莲花我照样可以去教书。”龚全珍步行20多公里山路到莲花县文教局毛遂自荐。负责人听说她是西北大学教育系的毕业生,喜出望外,但一看她的简历又犹豫了:“坊楼乡新办的九都中学确实急缺老师,就是条件太差,离你家又远,不知道你愿不愿去?将军支持不支持?”
龚全珍坚定地回答:“放心吧,他自己都辞官务农了,怎么会不让我去?祖昌爱党爱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我可以学啊。”
然而,这一去就是几十年。
九都中学当时只有3名老师,工作量大,连间像样的宿舍都没有。龚全珍没有退缩,第二天就背着铺盖卷去上班。1961年,县文教局想调龚全珍去南陂小学当校长,但又怕她觉得大材小用。没想到征求龚全珍意见时,她却哈哈大笑:“只要有书教,能和孩子们在一起,中学小学都一样,再苦再累我都乐意。”到南陂小学后,龚全珍照样吃住在学校,每周末才回一次家,一干就是13年。
沿背村党支部书记刘淼林至今记得,自己上学那阵子,龚全珍对同学们既严格要求,又非常关心爱护。如果有学生旷课了,不管家住多远,龚全珍都会去家访;如果有学生患病了,龚全珍还会带些好吃的到学生家里去看望。时至今日,乡亲们都念着龚老师的好……
1989年,甘祖昌的堂侄甘炳嘞考虑到龚全珍年龄大,身体也不太好,大女儿在南昌工作,多次劝她向组织写报告定居南昌,以便女儿更好照顾。可龚全珍却找到莲花县民政局,要求在幸福院安家。
在幸福院居住的日子里,龚全珍不仅没有把自己看作被照顾对象,相反她把自己当成幸福院的工作人员。幸福院与县琴亭小学相邻,龚全珍就在院里办起了“幸福学习小组”,自己掏钱买来课本文具,给院里的孩子辅导学习。
如今已是萍乡市实验中学教师的彭艳峰,回忆起当年参加“幸福学习小组”的情景时仍然充满感动。那年,她在幸福院附近的琴亭小学上学,课余时间经常到“幸福学习小组”学习。
“龚奶奶就是我的亲奶奶,她用自己的行动影响了我的人生。”彭艳峰满怀感激地说, 看到有同学手上长了冻疮,龚老师特意买来细毛线,给同学们编织毛线手套。每逢周末休息,龚老师还组织同学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拓大家的视野。
“对自己和家人抠门,对困难群众却非常大方”
直到如今,龚全珍仍然保持着节俭朴素作风,她穿的衣服大多是几十块钱一件。儿女们心疼龚全珍,就给她买了几套质量好点的保暖内衣,但她听说每套要一百多元钱时,就不停地责怪儿女们买得太贵了。
“父亲离开我们后,母亲还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每天三餐基本以蔬菜为主,衣服都是自己去买,从不要我们子女代劳。”龚全珍二女儿甘仁荣说,“母亲对自己和家人一直都很抠门,但对困难群众却非常大方,她总是自己省吃俭用,然后用省下来的钱帮助他人。”
2002年,彭艳峰的母亲尹韵娇所在的福利厂倒闭了,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龚全珍了解情况后,一心想着帮助她们一家摆脱困境。龚全珍想到,尹韵娇原来做过裁缝,缝缝补补的手艺不错,就拿出自己的500元积蓄,鼓励尹韵娇到当地一个市场开个小店,做点缝缝补补的生意。
2005年,在龚全珍的帮助下,尹韵娇家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然而,这时另一场灾难又悄然而至。由于过度劳累,尹韵娇患了重病,彭艳峰当时正在上大学,任凭家人怎么相劝,尹韵娇也不肯住院,她不想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花在自己身上,她要把钱留给儿女上大学。
龚全珍得知情况后,带着自己积攒下来的4000元钱,来到尹韵娇家,说已经帮她联系好了湖南湘雅医院,让她赶紧去接受治疗。在龚全珍的一再劝说下,尹韵娇终于住进了医院。没过多久,尹韵娇家再一次走出了困境。
有一次下乡宣讲,龚全珍偶然认识了莲花县下坊乡湾溪小学三年级学生郭兰燕。当得知郭兰燕的父母亲均患病,全家生活非常困难,小兰燕随时面临辍学的情况后,龚全珍落泪了,她对校长说,今后郭兰燕的所有学费和部分生活费由她负责。因为龚全珍的帮扶,小兰燕顺利完成了小学学业,进入了初中。龚全珍还购买了复读机和磁带,鼓励小兰燕继续努力,好好学习。
离休后的30余年里,龚全珍每年都要去学校、乡镇、机关做革命传统报告,她从来没有要过一分钱报酬,每次都是自带馒头或面包,就着白开水当午饭。“2013年5月3日,龚老师还到我们乡讲课。”莲花县三板桥乡组织委员李亚琴说,中午11点半下了课,龚全珍坚持不吃乡里提供的午餐,要坐公交车回家。天气炎热,乡政府领导不放心90岁的老人坐公交车,谎称下午有人回县城开会,饭后可以搭顺路车,龚全珍这才留下,破例吃了一顿工作餐。
“只要我还能动,就要为社会做点事”
甘祖昌将军一辈子“老老实实、勤勤恳恳”,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回乡前是新疆军区后勤部长,回乡后曾担任全国人大常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等职。但他从不为自己和家人谋私利,这一崇高品质,也是龚全珍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龚全珍的二女儿甘仁荣清楚的记得:1974年,她在生产队当妇女主任,由于表现优异,被大队推荐去读工农兵大学。但甘祖昌听说村里有位家庭贫困的退伍兵也想上大学后,当即就给县里打电话,要求把甘仁荣的名字改成那位退伍兵的名字。甘仁荣知道后很伤心,就找母亲龚全珍哭诉。没想到母亲也说,“仁荣啊,他比你更需要这个机会!”
1988年,龚全珍四女儿甘吉荣听说单位要精简人员,想请母亲出面帮她说说情。没想到龚全珍对她说:“现在到处都在精简裁员,我可不能向组织为你开这个口。你还是自己想办法吧,找份临时工作养活自己应该没问题。”
还有一次,在莲花县电影公司做放映员的三女婿金林找到龚全珍,说每天上夜班太辛苦了,看能不能帮他调动一下工作。龚全珍照样耐心做女婿的思想工作:“放映工作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全国多少万人从事这项工作,况且有些工种比放映更苦、更累、更危险,件件事需要人来做,你就做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吧!”
有人问龚全珍:“你这么大年纪了不在家安度晚年,整天忙这忙那,图个啥?”她的回答很简单:“十几年来,我每次从梦中醒来,都会听见老甘临走时说的那句话‘下次领工资,再买化肥,送给贫困户’,我们图个啥?不图啥!虽然现在我已经拿不动锄头,老表们也用不着我给他们买化肥了,但只要我还能动、还能讲,就要为社会做一点事!”
“我是一名老兵,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虽然我已经没有力气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还能倾我所有,尽我所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长征路上永不掉队,永葆党员本色!”龚全珍在日记中如此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