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7年第3期

社论

落实规则铸铁军 监督执纪诠忠诚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重要论述摘录

要闻

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春节团拜会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和研究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和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的综合情况报告》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强调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力亲为抓改革扑下身子抓落实

中办国办印发《意见》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北京山西浙江三省市监察委员会成立

学习体会 

不断增强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 深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在“看齐”中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创造性

专题  学习贯彻七次全会精神“思”与“践”

综述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

看齐紧跟,在行动中见担当

党委担当

省委书记谈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纪委专责

坚持打铁自身硬 树起严格自律标杆

坚决打赢反腐败这场正义之战 努力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

落实新部署新要求 以新的认识指导新的实践

深入贯彻扎实工作 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把令行禁止作为重大政治原则和政治纪律落小落细落实

打好攻坚战持久战 坚决防止“四风”反弹

坚定理想信念 修好纪检干部的“心学”

必须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 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

不断坚定和提高政治觉悟 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持久内生动力

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锲而不舍

《工作规则》解读

为强化党内监督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将运用“四种形态”规范化具体化

对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的自觉实践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关键还在“看住人”

学有所悟

问责是落实责任的重要保证

问责必须突出政治责任

强化问责要明确重点和方向

制定制度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认识的过程

加大问责力度首先从纪检机关自身做起

特稿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特别关注  新春走基层

一场较真的民主生活会

六甲街道拆违不再难了

在沂蒙红嫂家听家训

啥时候都不能忘本

春色早来气象新

燕阁观察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音所在

锐评

一组

清风时评

腐败一日未除,反腐决不收官

功过不同道,岂有相抵之理

严管是厚爱,纵容是祸害

当领导干部就不能怕得罪人

别再拿“干得越多越容易犯错”当挡箭牌

释疑答问

关于做好违纪事实材料见面工作的几个问题

对违纪后下落不明党员如何处理

文化传承

习近平用典摘读天下之本在家

古语今悟 ●“书去四病”小议

楹联中的家风清白传家为上策 四知处事是良图

家训品读柳玭诫子孙:门第高 不可恃

天下之本在家
秦芳
首页
1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

  ——2016年12月12日,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

 

  【出处】《孟子·离娄章句上》。原句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释义】“国家”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概念,中华文化是家国文化,国和家紧密相连。孟子强调,要平治天下,就必须国家有道,家风纯朴。先秦时期,“天下”可理解为大一统的国,“国”一般指当时的诸侯国,“家”多指家庭家族。孟子用严密的逻辑说明国、家、人三者的关系。说到底,国家的政治、家庭的风气、个人的修养,关系着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阐释】

  《周易》曰:“天地交,泰”,天地相交、阴阳和合,才有万物通泰繁荣的景象。夫妇好合而有子息,人丁兴旺方能繁荣家业。人以德立身,而德行扎根始于家庭教育。《说文解字》中“教”字解释为“上所施,下所效也”;“育”为“养子使作善也”。所以家庭教育重在父母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榜样,正所谓“爱子,教之以义方”。

  “百善孝为先”,周文王姬昌从小每天都跟父母问安,如果父母寝食不安,就十分担忧,走路都会踉跄。这种孝心孝行被他的儿子周武王姬发、周公姬旦继承和发扬。兄弟齐心协力,为王朝功业打下坚实基础,其家道因仁德而光大,这是周王朝得以存在八百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久朝代的重要原因。

  家庭教育不仅要树立正面榜样,还要及时纠正过失。“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其意是说,父母作为一家的“严君”,应当严词厉色地纠正子女的错误,子女越早改正错误,以后才会越顺利。否则,嘻嘻哈哈得过且过,最终吃亏的还是孩子。梁朝名臣王僧辩在湓城统帅三千士卒时已经四十多岁了,而言行稍有不当,母亲仍用棍棒教训他,但他却成就了功业。相反,梁元帝时有一位学士,因为聪明有才,从小就被父亲宠爱。一句话说得漂亮,就被到处宣扬;做错一件事,却被百般粉饰。结果此人养成了粗暴傲慢的习气,最后竟因说话不检点被抽肠祭战鼓。真是“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家庭教育形成家风,无论好坏都被子孙承传下去,结出善恶果实。汉朝有一位于公,是东海郯城县的狱吏、郡决曹。于公决断狱案十分公平,深受郡中百姓爱戴,后来为他建立了于公祠。于公的儿子定国,从小效法父亲、恭谨明断,从御史一直做到丞相;孙子永也官至御史大夫。

  相反,秦朝李斯早年受到厕中鼠和仓中鼠的启发,认为一个人有无出息就像这老鼠,在于能不能给自己找到一个优越的环境。本着“老鼠哲学”,他坐到丞相之位。李斯为自己找到了任其啃食的“粮仓”,也不忘安顿子女。长子李由做三川郡守,掌握着军政大权,其他子女也都与皇室缔结连理。始皇死后,急于事功的李斯终与宦官赵高合谋,篡改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最终为赵高所忌,李斯父子被腰斩于市,灭门三族。

  鲜活的历史典故,正应了《周易·文言传》所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故此,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家教,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都是在倡导优良家风。

  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家与国紧密相连。《孝经》说:“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意思是一个人居家处事都能有条有理,他的治事本能一定能移作处理公务。反之,为官者如果不能整齐家人、率导为善,就无法引导他人向善。《大学》说:“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德以位叙”,德行善恶凭借职位彰显出来,职位越高,影响面就越大。家风的传播亦复如是,所谓“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大学》这段话放在当下来理解,领导干部是“排头兵”,如果能够率导家人、仁爱为本、廉洁持家,就能将和善家风传递给千家万户,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