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融、聚合,成为观察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一扇窗口。与往年一样,今年,各大媒体都派出记者参加“新春走基层”活动。尽管报道角度不同、内容各异,但记者笔端一个个生动场景,却使人不时地感受到党风政风民风的可喜变化,折射出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成效。
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年味儿
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国前往文化场所的打车订单增长8.1%,利用导航自驾前往的同比增加40%,其中,美术馆和图书馆客流增长最快。而敏锐的媒体记者发现,在越来越足的“文化味”中,传统文化备受关注。
各地组织的传统文化演出丰富多彩。从传统小年(腊月二十三)一直到正月十六,“我们的节日·春节——平遥中国年”在山西平遥古城亮相,让四方宾朋感受浓厚的晋商韵味。吉林省百姓春晚上,朝鲜族舞蹈、蒙古族呼麦、东北二人转等传统文艺节目使观众们耳目一新,一次次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各大博物馆的文化展览精彩纷呈。首都博物馆“金鸡唱晓——博物馆里过大年”新年特展,通过馆藏文物向观众介绍与生肖鸡有关的历史文化。上海市群艺馆“金鸡送吉”第十一届海上年俗风情展,以“过新年穿新衣”为主题,让市民了解了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和过年穿着习俗。
与此同时,许多地方寓教于乐,将仁义礼智信等优良传统融入写春联、猜灯谜、画脸谱等系列活动中。安徽省歙县书法爱好者程晓辉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文化自信,作为老百姓,学习、传承老祖宗留下的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对总书记讲话的最好实践。
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中国年味儿也香飘海外。“欢乐春节·神奇宁夏”文艺团组远赴法国、葡萄牙、比利时、德国四国,带去了剪纸、皮影、泥塑、麻编等非遗展演项目,让异国他乡的观众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点评: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体现出人们对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充分自信。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总源头。深厚的文化根基,赋予中华民族强大的统一性、内聚力和不屈不挠的性格,也是新时期我们战胜风险挑战、开创美好未来的精神动力和自信源泉。
村里的“八项规定”倡新风
1月27日,农历腊月三十,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固上村村委会大院,村大鼓队正在排练。谈起村里新风尚,正在喊号子的村民段延会张嘴就来:“麻将声变少,祝福声变多;鞭炮声变少,锣鼓声变多;浪费变少,乡风变好。”
从过去的春节放鞭炮、摆酒席讲排场、比气派,到现在少放炮、不玩钱,重情义、崇节俭,文明新风在许多地方的农村渐入人心。浙江省苍南县马站镇棋盘村筹建基金会,号召村民将订婚、乔迁等喜事的份子钱,捐给村慈善基金会,用于助困助学和公益建设。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约定,只在家里人结婚和去世时设宴,每桌标准不能超过100元。
更让人感到新鲜的,是山东许多村子里有了“八项规定”。
“婚庆贺礼一律不超过100元,倡导不请客,不举办答谢宴”、“外来吊唁的亲属、友人、乡亲助忙者,一律便饭招待”、“不提倡小孩满月、高考升学、当兵请客,确需举办不能超5桌” ……在淄博市张店区沣水镇张炳村,记者看到,村里的“八项规定”写满了两张纸,囊括了村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项大事。
“中央八项规定执行严,我们村子里的‘八项规定’也管用。”村民张先芳说,“原来娶个儿媳妇,彩礼不说,光请客摆上几十桌就得三四万元,比阔气讲排场穷讲究,现在大家都遵守‘八项规定’,省下不少嘞。”随着“八项规定”被村民们认可,村里还评选了“好媳妇”“好婆婆”,带动了厚养薄葬新风和乡风文明。
点评:党风正则民风淳。在优良党风政风的带动下,各地农村里一些陈规陋习也在被改变,古老的春节正以青春的姿态,融汇、吸纳着新的文明节俗元素,为不断向上向善的民风注入了新的活力。
过年团聚,涵养家风正当时
“送礼不要,说情不听,请客不去。”正值新春,面对吃请邀约,广东省广州市城管执法局直属三分局副局长刘可文直接把这“三不”原则亮了出来——这是他们家的家规家训,也是他给自己定下的行事准则。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良好的家风不但有利于家庭成员的人格培养,对于社会风气也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各级领导干部有责任、有义务带头抓好家风。春节期间,家人团聚,领导干部涵养家风正当其时。从媒体报道中可以看到,许多地方都借机推出了一系列针对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活动。
安徽省合肥市鼓励引导领导干部与家人互通家书,相互提醒。节日期间,还对关键部门的领导干部进行家访,同家属谈谈心,带一封公开的家书,也带去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行为规范。作为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要求各单位利用春节“弘扬优秀文化、传承良好家风”,把《朱子家训》《周氏家规十六条》《曾国藩家书》等好家规、好家风融进各项文艺活动中,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好家风需要不断“熏染”。黑龙江省纪委从2014年开始,统一组织邀请省管干部配偶参加“家庭助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一位参加活动的干部配偶表示,还要号召孩子一同参加,“涵养好家风,春节正当时。趁着过年团聚,一定要将清白质朴的家风、向上向善的底色传承给孩子”。
点评:“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新近出台的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也将此写入其中。对领导干部来说,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直接影响党风政风民风好坏的一件大事。树立良好家风,是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基本要求,也是传承优良文化传统的社会责任。
“越是节假日,越得加强值守”
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电力、交通、供暖等行业工作者,从来都是记者们的主要报道对象,而今年,党政机关干部也成了他们笔下的主角。
1月27日晚8点,正是万家团圆的时刻。可是,四川省蒲江县西来镇政府却灯火通明,副镇长罗俊和几名干部正在开会。下午,他们兵分两路,对场镇烟花爆竹经营点、加油站、古镇核心区进行安全巡检,这会儿正在对检查出的问题讨论解决方案。“越是节假日,我们越得加强值班值守,确保群众过一个安全祥和的春节。”罗俊说。
春节期间,像罗俊这样在岗位值守的领导干部,在各地党政机关中并不少见。有的忙着谋发展,山东潍坊市寒亭区寒亭街道党工委书记叶增明,正月初五就召集街道几个主要领导,开了新年第一次“书记办公会”,讨论如何做到高铁推进与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双同步”。有的忙着扶贫攻坚,湖北省阳新县组织县镇村三级1100多名干部进村入户,在为贫困户送资金、送物资的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1.3万册各类技术、政策资料。
记者笔下,也有纪检干部忙碌的身影。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怪楼奇园”景区,市纪委的工作组正在检查公车私用问题。今年春节,该市1000多名纪检干部实现全体“总动员”,成立了近100个工作组开展监督检查。在云南昆明一家高档饭店里,昆明市西山区纪委和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正从餐厅发票中查问题、找线索……“春节是‘四风’问题的高发期,节日期间加强监督检查,已成为我们的工作常态”,四川省剑阁县纪委张大军告诉记者。
点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作风建设入手,立规矩、扎笼子,立行立改、雷厉风行,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推进,不仅刹住了公车私用、大吃大喝等久治不愈的歪风积习,更有力强化了各级领导干部的纪律规矩意识和责任担当精神,忠于职守、遵纪守规正在成为更多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