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7年第3期

社论

落实规则铸铁军 监督执纪诠忠诚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重要论述摘录

要闻

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春节团拜会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和研究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和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的综合情况报告》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强调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力亲为抓改革扑下身子抓落实

中办国办印发《意见》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北京山西浙江三省市监察委员会成立

学习体会 

不断增强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 深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在“看齐”中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创造性

专题  学习贯彻七次全会精神“思”与“践”

综述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

看齐紧跟,在行动中见担当

党委担当

省委书记谈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纪委专责

坚持打铁自身硬 树起严格自律标杆

坚决打赢反腐败这场正义之战 努力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

落实新部署新要求 以新的认识指导新的实践

深入贯彻扎实工作 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把令行禁止作为重大政治原则和政治纪律落小落细落实

打好攻坚战持久战 坚决防止“四风”反弹

坚定理想信念 修好纪检干部的“心学”

必须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 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

不断坚定和提高政治觉悟 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持久内生动力

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锲而不舍

《工作规则》解读

为强化党内监督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将运用“四种形态”规范化具体化

对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的自觉实践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关键还在“看住人”

学有所悟

问责是落实责任的重要保证

问责必须突出政治责任

强化问责要明确重点和方向

制定制度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认识的过程

加大问责力度首先从纪检机关自身做起

特稿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特别关注  新春走基层

一场较真的民主生活会

六甲街道拆违不再难了

在沂蒙红嫂家听家训

啥时候都不能忘本

春色早来气象新

燕阁观察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音所在

锐评

一组

清风时评

腐败一日未除,反腐决不收官

功过不同道,岂有相抵之理

严管是厚爱,纵容是祸害

当领导干部就不能怕得罪人

别再拿“干得越多越容易犯错”当挡箭牌

释疑答问

关于做好违纪事实材料见面工作的几个问题

对违纪后下落不明党员如何处理

文化传承

习近平用典摘读天下之本在家

古语今悟 ●“书去四病”小议

楹联中的家风清白传家为上策 四知处事是良图

家训品读柳玭诫子孙:门第高 不可恃

啥时候都不能忘本
陈学亮
首页
1

  年关临近,在外忙碌了一年的人们从四面八方回家过年,平静的小山村顿时热闹起来,充满欢声笑语。我到家已经腊月二十九了。奶奶看到我回来特别高兴,又是倒水,又是拿果子,忙个不停。我拉着她的手赶紧坐下,像小时候那样自己搬个小马扎,坐在她身旁听她唠那些家常话。

  这是一个美丽的山村,村前是一大片农田,阡陌交错,秋天里,成熟的水稻黄澄澄一大片;村后是一片山林,每年秋天开山,能打下一年的柴火。我家世代为农,就在这个小山村里繁衍生息。耕读传家的淳朴家风,一代一代地浸透到我们的骨子里,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

  按照老家习俗,正月初三要上坟祭拜故去的亲人。这一天,我跟着父亲、领着孩子来到爷爷的墓前祭拜。看着爷爷的墓碑,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从前。爷爷心存温良,与人为善,是村里公认的好人。动乱时期,小山村也不平静,但他从来不去批斗别人,有一次下雪的夜里还去给挨批斗的人送了一床被单。爷爷好像没有闲下来过,循着二十四节气耕作一生。除了下雨天,他都会扛着锄头出去,看看菜地里的黄瓜苗长出来了没有,看看稻田里插的秧泛绿了没有,看看西瓜田里长杂草了没有。爷爷是村里最勤快的庄稼汉,谁家勤快谁家懒惰,从庄稼长势上一眼就能看出来。在他的教导下,我的父亲、叔叔、姑姑们都是个顶个的好把式。我也从小就开始下地干活了,拔秧、插秧、割稻子都不在话下。在我们眼里,辛勤的劳动不但能打下粮食填饱肚子,更能塑造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坚韧品格。

  种了一辈子地的爷爷一心盼着父亲能把书读出来,扔掉锄头,过上更好的日子。父亲也很争气,一直念到高中。可惜,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还是没能再进一步,最终放弃了去县里上学的机会,回来跟爷爷一起下地干活。高中生在上世纪70年代,好歹也算个知识分子了。每到过年,父亲都会帮着周围的乡亲们写对联,什么“爆竹声声辞旧岁,喜气洋洋迎新年”,什么“人和家顺百事兴,富贵平安福满堂”。尽管父亲从没抱怨过什么,但我知道,读书始终是他心中一个未圆的梦,所以,他非常注重我的学习,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我对父亲的第一份记忆,就是他兴冲冲地到供销社买了一张大白纸,用毛笔工工整整写了一遍百家姓和0-9十个数字,贴在我的床头。一到农闲,他就教我认字、做加减法。他平时话不多,没有跟我讲过大道理,在农村,所有的大道理都体现在农活里。敬畏老天,天不言而四时行,循着时节劳作才有收成,多出一份力多一份收成;孝敬长辈,向父辈们学习如何耕耘、如何收获。乡下人土里土气,更敬土爱土,土能承载万物、土能养育万物。

  书读得越好,离家就越来越远。毕业后,我在北京参加了工作。工作后父亲很少给我打电话,每次都是我打给他,也说不过三句话。今年年初,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播出后,父亲却主动给我打了电话说:“电视我和你娘都看了,几天晚上没睡好觉,琢磨着还是给你打个电话。不管是以前咱家过的苦日子,还是现在过上好日子,啥时候都不能忘本啊。前几天乡里来人了,问我要你的手机号,我都没给他。你在北京就一心工作,不用和他们联系。咱家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也吃穿不愁,千万不能做傻事啊……”

  此时,站在爷爷墓前,看着已经日渐衰老的父亲,我心中禁不住涌起万千感慨。正像父亲所说,一个人,啥时候都不能忘本,牢记初心方能行得稳、走得远。我们每个人都为人子女、为人父母,守护好家的幸福、家的信仰就是最大的孝,就是对家风最好的传承。

  作者单位:中央纪委组织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