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关键词之一,也是纪委的重要职责。问责,到底问的是什么责任,应该突出什么、聚焦什么?近期《学思践悟》专栏文章鲜明回答了这一问题:“问责必须突出政治责任,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深刻理解这一重要论述的内涵和要求,有助于我们把握问责要义,找准问责重音,更好推动问责工作开展。
问责突出政治责任,是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管党治党责任落实不力突出问题的现实要求。2009年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规定施行以来,在强化问责、推动责任落实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相对实践发展和形势变化,问责工作存在力度不够、内容不聚焦、抓安全事故等行政问责多而抓管党治党不力问责少等问题,没有突出坚持党的领导、紧扣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是各级党组织的职责所在。党内存在的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以及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等痼疾顽症,总病根是管党治党责任落实不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问责工作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以及存在的紧迫问题而开展。党中央对一些地方、部门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失职失责造成严重后果、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损害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等问题加大问责力度,既有力推动了管党治党责任落实,也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坚持问题导向的鲜明特色。
政治责任关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关乎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党的执政基础,最重要、最根本的是政治基础,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问责条例规定追究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方面的责任,都是事关完成党执政使命、赢得党心民心的政治责任。比如,中央巡视发现,有的单位“在持续简政放权和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中,一些干部瞻前顾后、求稳守成,甚至推诿扯皮”,有的部门“贯彻中央有关决策部署招法不多,推进简政放权改革趋利避义”。这些问题反映出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没有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究其根源在于相关部门单位党的领导弱化。中央决策部署贯彻执行不力,必然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利益,损害党的事业,破坏党的形象,这就不是单纯的改革和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落实党中央一系列为民务实的好政策,关键靠党的坚强领导,靠全面从严治党作保障。无论是党的领导弱化,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到位,还是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管党治党宽松软导致干部出问题,都会妨碍党的政治纲领和执政使命的实现,削弱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心、信任和信赖,直接关系人心向背这个最大的政治。从根本上解决责任缺失缺位问题,离不开问责这一重要利器。只有以强有力的问责督促责任落实,不断推动管党治党走向严紧硬,才能加强党的建设,把理想信念宗旨坚定起来,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
突出和聚焦政治责任,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从政治高度看待并抓好问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 讲政治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学会站在政治的高度看问题,才能认清工作根本目的所在,干事情才会更有针对性,效果才能更理想。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是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的重要抓手,也是标本兼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体现。贯彻六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纪委七次全会部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以党中央的旗帜立场、决策部署、担当精神为标杆,提高政治站位、查找政治偏差,悟透问责要义,找准问责重音,聚焦政治责任,紧密联系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既对失责的党员干部真问责、严问责,形成威慑,倒逼相关责任人担起管党治党的责任;又做到善问责、常问责,强化制约和督促,让党员干部始终绷紧责任之弦,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底、执行到位。(张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