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七,春城阳光正好、年味已浓。在昆明市六甲街道,不少居民开始备置年货,迎接春节的来临,整个街道显得祥和有序。如果不是听了街道党工委书记杨毓刚的介绍,真看不出这里也一度被拆违难题所困扰。
原来,由于地处城市改造地带,周边区域内存在不少私搭乱建的情况。六甲街道也曾面临同样的问题。两个月前,在六甲街道下辖的小河咀社区,几位社区干部想着要为大家办一件“好事”。说起此事,身为社区副主任的李勇良如今满脸惭愧。
“我们是想利用一块空地建一座社区公共用房,让居民得些实惠。这是社区居委会和居民代表们集体决定的。”正因为如此, 2016年11月22日,当六甲街道纪工委书记太玉把正在施工现场的李勇良以及社区党支部书记李秀萍等三人叫到一起谈话批评时,大家还觉得挺委屈。
“办好事”还要挨批评,心里着实“堵得慌”。然而两个多小时的谈话,让他们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这块地没有取得审批资格,不能乱动。作为社区党员干部,有责任正确引导群众,如果我们对这种违反政策规定的行为不但不加制止,甚至还参与其中,只会助长这种不良风气。”三名社区干部现场写下整改承诺书并摁上了红手印,违建房屋也被拆除。
被街道约谈后,小河咀社区党支部、社区委员会在党员大会、党员固定活动日、居民代表大会等多个场合先后四次以此事为戒对社区党员和居民进行教育引导。社区党支部书记李秀萍介绍道,“我们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党员、干部又给群众讲道理、讲法规、讲政策。通过讲解相关政策法规,让大家算清利弊得失这笔账,认识到不主动拆违最后受到处理,损失的终归是自身的利益。”
党员干部在利益面前不失范,群众面对利益就容易做出正确选择。“党员干部违不违建,居民们都看得见,自己做到了,在居民面前开展工作才更有说服力、也更有底气”,李秀萍说。小河咀社区先后有两名干部主动拆除了已建和正在建设的违章建筑,没有违建行为的干部也写下了保证书。在社区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的带动下,社区居民没有再新增一处违章搭建,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拆违工作也进展得比较顺利。
义与利、公与私、是与非,是人们时不时就要面对的选择题。但对党员干部来说,却要旗帜鲜明,容不得半点含糊。“近年来,我们处理一批党员干部违纪问题,发现其中不少涉及违规用地,还有行政综合执法部门的党员干部因在查处违建中收受贿赂而被惩处的情况,教训很深刻。”六甲街道党工委书记杨毓刚对记者说。也正因为此,六甲街道党工委、纪工委抓住违章搭建这个焦点,加强对所辖党支部、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仅去年10月以来,街道党工委和纪工委就谈话提醒12人次,通过讲清政策法规要求,严明纪律红线,尤其是以去年惩处的4名涉及违规用地的党员干部和1起被问责的典型案例,先后教育督促10名社区党员干部主动取消、停止或拆除了违章建筑。
“在利益面前,不能让钻政策空子、甚至违规谋利成一时之风,党员干部尤其得带好头。”对于这一点,六甲街道的干部们颇为感慨,“基层党员干部每天都同群众打交道,党员干部自己做好了,给群众做出了榜样,拆违工作也就好做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