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7年第3期

社论

落实规则铸铁军 监督执纪诠忠诚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重要论述摘录

要闻

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春节团拜会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和研究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和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的综合情况报告》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强调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力亲为抓改革扑下身子抓落实

中办国办印发《意见》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北京山西浙江三省市监察委员会成立

学习体会 

不断增强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 深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在“看齐”中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创造性

专题  学习贯彻七次全会精神“思”与“践”

综述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

看齐紧跟,在行动中见担当

党委担当

省委书记谈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纪委专责

坚持打铁自身硬 树起严格自律标杆

坚决打赢反腐败这场正义之战 努力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

落实新部署新要求 以新的认识指导新的实践

深入贯彻扎实工作 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把令行禁止作为重大政治原则和政治纪律落小落细落实

打好攻坚战持久战 坚决防止“四风”反弹

坚定理想信念 修好纪检干部的“心学”

必须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 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

不断坚定和提高政治觉悟 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持久内生动力

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锲而不舍

《工作规则》解读

为强化党内监督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将运用“四种形态”规范化具体化

对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的自觉实践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关键还在“看住人”

学有所悟

问责是落实责任的重要保证

问责必须突出政治责任

强化问责要明确重点和方向

制定制度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认识的过程

加大问责力度首先从纪检机关自身做起

特稿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特别关注  新春走基层

一场较真的民主生活会

六甲街道拆违不再难了

在沂蒙红嫂家听家训

啥时候都不能忘本

春色早来气象新

燕阁观察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音所在

锐评

一组

清风时评

腐败一日未除,反腐决不收官

功过不同道,岂有相抵之理

严管是厚爱,纵容是祸害

当领导干部就不能怕得罪人

别再拿“干得越多越容易犯错”当挡箭牌

释疑答问

关于做好违纪事实材料见面工作的几个问题

对违纪后下落不明党员如何处理

文化传承

习近平用典摘读天下之本在家

古语今悟 ●“书去四病”小议

楹联中的家风清白传家为上策 四知处事是良图

家训品读柳玭诫子孙:门第高 不可恃

关于做好违纪事实材料见面工作的几个问题
钟纪晟
首页
1

  违纪事实材料必须与被审查人本人见面,听取本人说明情况和申辩,这是党章作出的明确规定,也是保障被审查人权利的重要体现和保证案件质量的重要措施。从执纪实践看,违纪事实材料是纪检监察室在调查取证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的阶段性结论,也是审理部门认定违纪事实的重要依据。为贯彻执行党章规定,中央纪委先后制定出台了多项程序性规定,规范违纪事实材料见面工作,这些规定应予严格执行。结合当前执纪审查方式转型,我们对实践中违纪事实材料见面工作经常遇到的几个具体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形成以下初步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见面时机问题。依据现有规定,违纪事实材料见面工作应在案件审查阶段完成。实践中,对于见面具体时机的把握并不一致。有的在违纪事实初步查清后即开展见面工作,有的在违纪事实基本查清、商请审理部门提前介入审理后见面,还有的在正式移送审理前见面。考虑到违纪事实材料见面工作是对被审查人权利的重要保障,违纪事实材料的起草应当建立在认真审查和分析所收集的证据材料的基础上,体现审查部门对所认定的违纪事实的审慎把握,如果见面时机过早,很可能因最终认定的违纪事实发生变化而导致见面工作出现反复。因此一般可在案件审查工作结束、正式移送审理前开展见面工作。

  二、关于违纪事实的归类问题。因现有规定尚不明确,实践中,违纪事实材料有的采取“一事一见”,即每一个违纪问题形成一份材料与被审查人见面;有的采取“一类一见”,即按《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分则规定的六项纪律以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等大类,将同类性质的违纪问题形成一份材料与被审查人见面;还有的“全部打包”,将全部违纪问题汇总形成一份材料与被审查人见面。目前,实践中较多地采取“一事一见”的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执纪审查聚焦纪律,被审查人的违纪问题及行为种类往往较多,按照以往“一事一见”的方式制作的违纪事实材料,篇幅普遍较长,有的多达数十页,导致审理报告等呈报材料的附件过多,不便于阅读和讨论研究。因此,违纪事实材料见面时,一般应采取“一类一见”的方式;违纪问题种类较为单一的,也可以采取“一事一见”的方式进行见面。

  三、关于被审查人签写意见的规范问题。依据规定,被审查人应在违纪事实材料上签写意见。实践中,被审查人签写的意见很不统一。如,有的签署“无异议”,有的签署“同意”,有的签署“属实”,有的甚至在违纪事实材料上前后签署的意见都不一致。如果被审查人签署意见不规范、意思表达模糊,可能直接影响违纪事实材料的效力,乃至影响整个执纪审查工作的质量。因此,被审查人对违纪事实无不同意见的,应在每份违纪事实材料上签写“以上事实属实,同意”的意见。

  四、关于被审查人有不同意见或提出辩解时的处理程序问题。违纪事实材料见面工作,体现了对被审查人权利的充分保障。实践中,有的地方对被审查人提出的不同意见或辩解重视不够、处理不规范,未按规定作延伸调查或说明,而是将这些违纪事实材料连同被审查人签写的意见原样移送审理,直接影响了对相关违纪事实的认定。依据规定,被审查人有不同意见或提出辩解时,纪检监察室应当认真听取并及时研究,按规定写出说明,必要时还应作补充调查或重新调查。同时根据需要,重新就该违纪问题单独形成违纪事实材料与被审查人见面,不再归入其他同类性质的违纪事实材料。移送审理时,应将被审查人对违纪事实材料的意见或辩解、纪检监察室的说明、见面时的谈话笔录或工作记录等材料一并移送。

  五、关于审理阶段认定违纪事实发生变化是否重新见面的问题。实践中,审理部门发现审查报告拟认定的违纪事实与经审理认定的违纪事实存在变化的,是否需要重新见面,各地把握标准尚不统一。对此,应区别不同情况处理:审理阶段增加认定违纪事实的,需要就新增的违纪事实重新见面;审理阶段减少认定违纪事实的,因经审理认定的违纪事实已完全包含在原违纪事实材料中,且已由被审查人予以认可,可以不再重新见面。

  六、关于违纪事实材料作为有关纪律审查文书附件的问题。违纪事实材料作为审核认定违纪事实的重要依据,是保证案件质量的重要因素。中央纪委明确要求,要突出执纪监督的特点和重点,体现执纪审查的政治性,“审查和审理报告不仅要列明违纪事实,还要反映其对所犯错误的认识,附上忏悔录和违纪事实见面材料。”为落实中央纪委的部署和要求,各级纪检机关在提交纪委常委会审议的审理报告和呈报党委审批的请示中,应统一将被审查人的违纪事实材料附后。□

  作者单位:中央纪委案件审理室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