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6年第23期

社论

以坚定自信深化全面从严治党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重要论述摘录

要闻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强调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 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文艺高峰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规范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待遇等文件和《中国共产党工作机关条例(试行)》《关于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若干规定》

王岐山在北京、山西、浙江调研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时强调实现对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完善党和国家的自我监督

要文

全面从严治党 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特稿

新时期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意义

纪委要全面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

特别报道

朱德:党的纪检工作重要奠基者

专题一 深入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

从《条例》看党内监督的政治性

写入《条例》的创新实践(一)

年终岁尾,“例行”工作有新规

为何建立领导干部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制度?用制度绑住乱伸的“权力之手”

怎样发挥党内谈话制度在党内监督中的作用?对党负责,善做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工作部门如何履行好职能监督职责?发挥职能作用 增强监督实效

学有所悟

政治警觉性须臾不可放松

监督就要有具体的招数

专题二 文化自信释放持久力量

学习体会

传承弘扬责任文化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我们党要坚定什么样的文化自信

系列述评

坚定文化自信 全面从严治党

传承优秀文化 弘扬时代精神

重视家风家教 筑牢拒腐防线

地方实践

“浙”里吹来清廉风

论坛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的最好诠释

特别关注  巡视整改:推动改革 促进发展

力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驶入“快车道”

推动央企党建实起来

治理“贴着海关发财”见成效

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提速发力

全国化解信访积案近七万件

撤销53家烟草驻京办

向“雁过拔毛”式腐败亮剑

系列短评之一:聚焦本质抓整改

系列短评之二:以上率下讲担当

系列短评之三:标本兼治促发展

系列短评之四:人心向背看落点

燕阁观察

四载淬炼 铁规更铁

从“百名红通”头号嫌犯杨秀珠归案看制度优势

清风时评

文化自信,正风反腐的重要支撑

“恨贪”变“很贪”缘于初心不再

意见箱旁安装摄像头为哪般

“总算账”好过“算总账”

“四风”监督哨

公车接送上下班 纪律处分不手软

广角

图片新闻

数说纪检

一线传真

关键词解

地方简讯

标题新闻

风范

一泓清泉润真情

心中有信仰 肩上有担当

文化传承

古语今悟 ●“书如人生”小议

楹联中的家风处物要吃亏立身要吃苦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

家训品读曾国藩家训:知“畏慎” 以进德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的最好诠释
首页
1

  十八届六中全会闭幕不久,王岐山同志在《全面从严治党承载起党在新时代的使命》的署名文章中指出,从民族自信,到道路选择,再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不同5000年绵延不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息息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因此,“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的最好诠释”。为深刻理解把握这一重要论述蕴含的丰富思想,厘清对传统文化的模糊认识,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我们特约请相关学者和纪检干部对此进行研讨。

 

     

  戴焰军

  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金龙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剑

  湖北省孝感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1.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着道路选择

  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历史上形成的文化基因,会成为该国家和民族现实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根与魂

 

  戴焰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并不是由当代人的主观意志随意决定的。社会发展具有自己的规律性,特别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文化基因,会成为该国家和民族现实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这种文化血脉是割不断的。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它都会在现实发展中展示自己的强大作用,由此形成一个国家和民族现实发展中的道路特色。独特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决定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走着不同于其他民族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中国共产党人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从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从1840年以来追寻民族复兴的历程中走出来的,从中国共产党95年艰辛探索、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走出来的,从新中国60多年接续发展中走出来的,是体现自己民族文化特色的发展道路。

  陈金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从何而来?只能从中国文化传统中来。事实上,中国文化传统的优秀成分,涵养了中国道路的“中国特色”。如,中国文化传统重“和”,强调“和为上”,不仅强调人与人关系的和谐,而且主张国家关系、民族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这一文化传统为中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提供了文化底蕴和文化支撑。历史已经表明,适应中国国情的道路,才有成长的土壤和生长的空间。近代以来简单移植西方道路的失败尝试,其结果已证明立足国情选择发展道路的极端重要性。最好的发展道路,只能是既继承自身文化传统、又超越历史文化局限的特色发展道路。

  陈剑: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总源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根与魂,是中华文明数千年长盛不衰的“文化密码”。回望历史,深刻把握历史文化传统中积淀的永续不断的民族精神,才能明白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才能明白我们今天所选择的道路,源自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从这个国家历史中走来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很形象地指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而这个“自己”,是在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中成长起来的,这也注定了中国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封闭僵化的老路或改旗易帜的邪路。

 

  

  2.树立文化自信既不能妄自尊大,更不能妄自菲薄

  数典忘祖,背叛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不可能赢得未来,反而可能重演历史的悲剧

  不能看到现在发展中存在某些问题,就怀疑现代化道路的可持续性;看到权力腐败现象,就怀疑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归根到底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陈剑:文化的盲目尊大,是一种对待自身文化态度上的自满自足和狂妄自大的文化优越感,它来源于曾经领先世界的社会和经济成就,也来自过于封闭的文化守旧主义。文化的妄自菲薄,是一种对待自身文化价值的轻视、怀疑乃至彻底否定的态度和心理,文化自卑到一定程度,就会认为“历史文化包袱太沉重”,结果就会走向彻底否定传统文化,最终导致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心态,都不可取,当前要特别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现在有些人刻意在已有定论的历史问题上做文章,任意剪裁、歪曲历史事实,混淆是非,否定党史、国史、军史,丑化民族英雄和人民领袖,忘记了国家没有主权、民族没有尊严的屈辱。欲灭其国、先灭其史。历史不容割断,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数典忘祖,背叛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不可能赢得未来,反而可能重演历史的悲剧。

  戴焰军: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是我们这个民族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和积淀起来的,作为一种在世界上绝无仅有的5000年绵延不断的文明,它的生命力本身已经充分证明了它的独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对我们的文化有充分的自信,决不能妄自菲薄,不能因为看到中国近代以后发展落后这百余年的历史,就否定我们几千年文明的优势,尤其是不能看到现在发展中存在某些问题,就怀疑现代化道路的可持续性;看到权力腐败现象,就怀疑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看到改革过程中出现了收入差距现象,就怀疑改革的真正效力。这些都是缺乏对道路、理论、制度自信的表现,归根到底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当然,我们也要认真研究近代以后中国落后的原因,特别是现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开放的态度和包容的心态看待其他民族文化在自身发展中显示出来的优势,吸收借鉴其他民族在自身发展中形成的优秀文化成果。

  陈金龙:我们应当看到,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明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对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的文化,不能采取轻视态度,而应相互借鉴、取其所长。同时,我们应当承认,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其历史局限,存在负资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消除中国文化的负面因素和历史局限。因此,确立文化自信不能妄自尊大,而要意识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艰巨性。当然,确立文化自信更不能妄自菲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多,一些人滋生了崇洋心理,如对西方制度的盲目崇拜,认为西方制度优于中国制度,把中国出现的问题归结为制度本身;对西方学术的盲目推崇,简单移植西方概念,用西方概念、西方标准评断中国的现实,妄图使中国成为西方学术的试验田;对外来商品的盲目追捧,通过消费洋货彰显自己的身份,表明自己的喜好。对此,我们既要坚决反对、讲明利害,更要做好宣传引导,以传播中国声音、中国故事、中国自信,表达好中国观点、中国立场。

 

  

  3.涵养全面从严治党的文化基础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智慧,是凝聚人心的思想基础,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文化基因

  建构适应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政治文化,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任务

  戴焰军: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现代政党,它所成长的环境赋予了它鲜明的中国风格。如坚定理想信念、严明纪律规矩、重视党内教育、提倡集体主义、践行为民宗旨、重视道德修养等等,都是党的一代代领导人带领全党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的自身建设之中,从而形成的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这个全面,本身也包括涵养党的建设的优秀文化基础。因为这样一种文化基础,对于我们形成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促使党员干部健康成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都具有极其强大的现实意义。

  陈金龙: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治标,也要治本,都需要营造相应的文化氛围。建构适应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政治文化,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任务。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于提升党员干部的规矩意识、纪律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制定或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50多部党内法规,这些党内法规要发挥作用、落到实处,关键在于党员干部要有规矩意识、纪律意识,保持对党内法规的敬畏和尊重。有了规矩意识、纪律意识,才能生成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才能形成良好的政治文化,党内法规才能真正发挥规范作用、引导作用、制约作用。另外,全面从严治党,要通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党内与党外相连,全社会文化环境的状况,直接影响全面从严治党的效果。全面从严治党从根本上引领全社会文化环境的净化,全社会文化环境的净化又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条件。

  陈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是凝聚人心的思想基础,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智慧,为我们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文化基因。孝感市正确审视孝廉文化资源,在党员干部中积极倡导“爱家、爱岗、爱国”和“不忘初心、始终如一、廉洁奉公”的理念,不断加强领导干部官德建设,用传统孝廉文化精华来滋养孝感政治生态,营造了“崇孝尚廉”的社会氛围,为全面从严治党打下了良好文化基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