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6年第23期

社论

以坚定自信深化全面从严治党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重要论述摘录

要闻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强调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 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文艺高峰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规范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待遇等文件和《中国共产党工作机关条例(试行)》《关于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若干规定》

王岐山在北京、山西、浙江调研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时强调实现对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完善党和国家的自我监督

要文

全面从严治党 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特稿

新时期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意义

纪委要全面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

特别报道

朱德:党的纪检工作重要奠基者

专题一 深入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

从《条例》看党内监督的政治性

写入《条例》的创新实践(一)

年终岁尾,“例行”工作有新规

为何建立领导干部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制度?用制度绑住乱伸的“权力之手”

怎样发挥党内谈话制度在党内监督中的作用?对党负责,善做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工作部门如何履行好职能监督职责?发挥职能作用 增强监督实效

学有所悟

政治警觉性须臾不可放松

监督就要有具体的招数

专题二 文化自信释放持久力量

学习体会

传承弘扬责任文化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我们党要坚定什么样的文化自信

系列述评

坚定文化自信 全面从严治党

传承优秀文化 弘扬时代精神

重视家风家教 筑牢拒腐防线

地方实践

“浙”里吹来清廉风

论坛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的最好诠释

特别关注  巡视整改:推动改革 促进发展

力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驶入“快车道”

推动央企党建实起来

治理“贴着海关发财”见成效

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提速发力

全国化解信访积案近七万件

撤销53家烟草驻京办

向“雁过拔毛”式腐败亮剑

系列短评之一:聚焦本质抓整改

系列短评之二:以上率下讲担当

系列短评之三:标本兼治促发展

系列短评之四:人心向背看落点

燕阁观察

四载淬炼 铁规更铁

从“百名红通”头号嫌犯杨秀珠归案看制度优势

清风时评

文化自信,正风反腐的重要支撑

“恨贪”变“很贪”缘于初心不再

意见箱旁安装摄像头为哪般

“总算账”好过“算总账”

“四风”监督哨

公车接送上下班 纪律处分不手软

广角

图片新闻

数说纪检

一线传真

关键词解

地方简讯

标题新闻

风范

一泓清泉润真情

心中有信仰 肩上有担当

文化传承

古语今悟 ●“书如人生”小议

楹联中的家风处物要吃亏立身要吃苦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

家训品读曾国藩家训:知“畏慎” 以进德

 
我们党要坚定什么样的文化自信
沈壮海
首页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增进道路、理论、制度自信的同时,反复强调文化自信问题。2014年2月24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他明确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同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在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总书记都明确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论,并深刻阐述了增进文化自信的特殊意义。强调“四个自信”,特别是坚定文化自信,因应了当今世界文化力量日益凸显的时代命题,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意义的新认识、对文化在当代中国信仰信念建设中重要作用的新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所要坚定的是统一于伟大实践中的文化自信

  “四个自信”是一个内在统一的整体。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同方面,交融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无论道路、理论,还是制度、文化,对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理解,都只有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整体之中,都只有在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紧密关联之中,才可能更深刻、更透彻。“四个自信”,从不同角度切入,但指向一个共同目标,就是增进全社会对当下中华民族所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和自信。“四个自信”所要实现的,是汇聚推进民族复兴宏伟进程的强大精神能量,为中华民族在历史新起点上的新长征、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提供基本的思想共识、明确的价值引领、不竭的精神动能。共同的实践根据、共同的目标指向,将“四个自信”紧紧熔铸在一起,要求我们整体地而非割裂地予以理解和把握。

  “四个自信”具有共生性,彼此紧密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是在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相比较的语境下,从不同角度对文化自信意义与价值的概括。

  “更基础”,指的是文化自信的基本性、基础性。对中华文化的历史成就、当下创造与未来前景充满信心,这是中华民族应当具有、不断增进的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属于政治自信的范畴,一定的文化素养是人们理解政治的重要前提,相应的文化自信是滋养政治自信的重要条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是人们进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重要基础。

  “更广泛”,指的是文化自信存在形式、涉及领域的广泛性。单是文化作为精神文明的成果,所指便极其丰富广大,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地渗入、浸润、呈现于物质的、制度的成果与载体之中;与此相应,文化自信除了表现在对文化方面的自我确信外,道路、理论、制度自信中,也无不渗及文化自信,一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的,增强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更深厚”,是从文化影响人心的深入性、醅酿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文化资源之丰厚性等角度讲的。真正以文化的形态影响人心的东西,才会更深入地浸入习性,为人们日用而自发;5000年绵延相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无可比拟的丰厚资源。“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一概括,既揭示了文化自信的特性及其在推进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深远意义,也启发我们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过程中,要充分用活文化的资源、发挥好文化的作用。

  我们所要坚定的是催奋起勇气和力量的文化自信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增进文化自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非仅仅是要唤起人们关于文化的历史记忆、让人们在历史的辉煌中流连忘返,而是要催奋起人们的信心与激情,承载历史的荣光,以现实的新创造,开创中华文明的新辉煌。与此相应,全面的文化自信观,体现为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资源、主体素质、发展条件等诸方面所具有的自信。

  历史资源的自信,是要看到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新创造,具有世间罕有的丰厚而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5000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史,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创造极其宝贵的文化资源。对于文化自信中的这一方面,目前人们可谓所议最多、关注最切。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中华民族所应高度珍视的历史文化资源,既包括历久弥新的中华古代文化,也包括近代以来在救亡图存中锤炼而成的革命文化。

  主体素质的自信,是要看到中华民族所拥有的勇于创新的民族禀赋和强大的文化创造能力。这种民族禀赋和创造能力贯穿于史、明证于实。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这一段话所阐述的有关事实,正是中华民族创新禀赋和创造能力的伟大明证。新中国的成立,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历史性提升,更为新的文化创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主体条件。历史上中华民族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引领风流的文化成就,当下中华民族也拥有书写文化新辉煌的勇气和能力,拥有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自信。这是我们当有的文化自信的核心内涵。

  发展条件的自信,是要看到创造中华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具有良好的条件保障、实践基础和时空际遇。其一,在历史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已逐步形成了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初步构建起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体系。其二,基于实践的反复探索,基于对历史经验教训的客观总结,基于对文化发展世情国情的深度把握,我们对文化建设地位作用的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不断增进的文化自觉,为我们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奠定了理性前提。其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和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发展积累了丰厚的精神能量、坚实的物质基础。其四,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的独特创造性实践,为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宝贵的时空际遇。

  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具有自己主体性和原创性的崭新而独特的建设实践。

  我们所要坚定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坚定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不仅要求我们准确理解文化自信的特征与意义,更需要深刻把握共产党人所应有的文化自信的独特内涵及其实践要求,当好优秀传统的传承者、核心价值的践行者、先进文化的创造者。

  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所应有的文化自信,就其本质而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共产党人的身份与使命,始终与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共产党人所要确立的文化自信,归根到底是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坚定继承者,是革命文化的亲身创造者,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坚定建设者。中国共产党人如果不充分继承弘扬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不可能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如果不自信满满地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可能真正成为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涵养、增进共产党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需要我们对中华民族璀璨的古代文明有深入的了解,给优秀传统以充分的尊重,也需要我们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文化有深入的了解,给以充分的尊重;需要我们熟悉中华民族的文化元典,也需要我们熟悉共产党人的思想经典;需要我们将文化自信的增进与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设结合起来,在对人类社会历史规律的把握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坚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作者: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