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国家工商总局党组把巡视整改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动力——
10月1日起,全国全面推行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五证合一”;12月1日起,全国正式实施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两证整合”;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年底将形成“全国一张网”……2016年以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牵头推进的商事制度改革提速发力。持续深化的改革背后,离不开中央巡视的鞭策与催化。
今年3月1日至4月30日,国家工商总局党组迎来中央第四巡视组的巡视。6月7日的巡视反馈中,“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存在差距,在持续简政放权和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中,一些干部瞻前顾后、求稳守成,甚至推诿扯皮”被尖锐指出。
“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巡视发现的问题,充分暴露了我们在作风方面还存在一些与中心工作、改革任务不相适应的地方,必须认真解决,坚决纠正。”国家工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茅当即表态,要强化“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自觉把巡视成果运用到履职尽责中。
随着简政放权力度的加大,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涉及的部门越来越多、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需要克服的困难越来越艰巨。作为牵头部门,如何啃掉“硬骨头”,考验着国家工商总局党组的统筹协调能力,更考验着勇气和担当。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容不得半点推托迟疑。在巡视整改中,国家工商总局党组将中央巡视组反馈的这一问题梳理分解为7个具体问题,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作为“三会一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统一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强化改革责任担当。
国家工商总局企业注册局和个体司的有关同志告诉记者,为确保10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企业“五证合一、一照一码”,12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他们频繁奔走国家发改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法制办、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等相关部门,一次一次协商,一遍一遍切磋。“以前对于改革可能存有这样那样的顾虑,想着要不要那么一往无前。后来看到中央的决心那么大,群众的期望那么高,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迟疑呢?可以说时不我待!”国家工商总局企业注册局副处长潘牧说。
“五证合一”“两证整合”的实行,改变了过去市场主体需要多头跑路、提交多套材料的传统办证模式,大大简化了市场准入手续,降低了投资创业成本。这意味着大众投资兴业,不再像过去那样围绕政府转,而是要求政府围绕市场主体转。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绝不是一放了之,必须做到放管并重,在放权的同时加强监管,改变过去管理企业主要靠前置审批而非事后监管的思路。”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刘玉亭谈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既要做减法——减少前置审批、减少老百姓在各个政府部门间跑路的时间,也要做加法——加强监管、加强规范、加强服务。
针对巡视反馈的“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系统研判和扎实推进不够,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电子化平台建设推进缓慢”问题,国家工商总局着力加强和完善信用监管,加快牵头建设“全国一张网”,即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将所有企业的相关信息归集到企业的名下,初步实现了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数据资源汇聚与信息共享。目前已有11个省(区、市)接入系统,其余20个省(区、市)也将于年底前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全系统狠抓企业信息公示,大大方便了企业和社会公众查询,截至11月15日,系统累计访问量已达278亿人次。
“企业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后,我们会及时向行政审批部门以及国税、地税、社保、公安、银行等职能部门和机构发送抄告函,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联动响应。”浙江省宁波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区分局的胡芳介绍,这些企业被启动跨部门失信联合惩戒程序后,在开具税务发票、缴纳社保、开具无违规证明、实施工商变更登记、工程招投标、申请银行贷款等方面都会受到严格限制,实现“信用让守信企业处处畅通,让失信企业处处受阻”,以此完善优胜劣汰的退出机制。
改革叠着改革,变化裹着变化。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商事制度改革与创业创新政策形成叠加效应,激发了百姓投资创业的热情: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1211.9万户,同比增长13.7%,平均每天新登记超过4万户;新登记企业401万户,同比增长27%,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46万户,新设小微企业活跃度为69.6%,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就业不降反增。
商事制度改革虽然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改革任务远没有结束。“我们将以‘巡视整改未有穷期、深化改革永远在路上’的劲头认真抓、持续抓,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张茅表示,围绕“放管服”要求,未来商事制度改革还将进一步整合涉企证照,用好用足“互联网+”,持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在扫除“拦路虎”中让市场主体“舒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