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6年第23期

社论

以坚定自信深化全面从严治党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重要论述摘录

要闻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强调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 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文艺高峰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规范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待遇等文件和《中国共产党工作机关条例(试行)》《关于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若干规定》

王岐山在北京、山西、浙江调研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时强调实现对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完善党和国家的自我监督

要文

全面从严治党 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特稿

新时期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意义

纪委要全面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

特别报道

朱德:党的纪检工作重要奠基者

专题一 深入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

从《条例》看党内监督的政治性

写入《条例》的创新实践(一)

年终岁尾,“例行”工作有新规

为何建立领导干部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制度?用制度绑住乱伸的“权力之手”

怎样发挥党内谈话制度在党内监督中的作用?对党负责,善做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工作部门如何履行好职能监督职责?发挥职能作用 增强监督实效

学有所悟

政治警觉性须臾不可放松

监督就要有具体的招数

专题二 文化自信释放持久力量

学习体会

传承弘扬责任文化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我们党要坚定什么样的文化自信

系列述评

坚定文化自信 全面从严治党

传承优秀文化 弘扬时代精神

重视家风家教 筑牢拒腐防线

地方实践

“浙”里吹来清廉风

论坛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的最好诠释

特别关注  巡视整改:推动改革 促进发展

力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驶入“快车道”

推动央企党建实起来

治理“贴着海关发财”见成效

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提速发力

全国化解信访积案近七万件

撤销53家烟草驻京办

向“雁过拔毛”式腐败亮剑

系列短评之一:聚焦本质抓整改

系列短评之二:以上率下讲担当

系列短评之三:标本兼治促发展

系列短评之四:人心向背看落点

燕阁观察

四载淬炼 铁规更铁

从“百名红通”头号嫌犯杨秀珠归案看制度优势

清风时评

文化自信,正风反腐的重要支撑

“恨贪”变“很贪”缘于初心不再

意见箱旁安装摄像头为哪般

“总算账”好过“算总账”

“四风”监督哨

公车接送上下班 纪律处分不手软

广角

图片新闻

数说纪检

一线传真

关键词解

地方简讯

标题新闻

风范

一泓清泉润真情

心中有信仰 肩上有担当

文化传承

古语今悟 ●“书如人生”小议

楹联中的家风处物要吃亏立身要吃苦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

家训品读曾国藩家训:知“畏慎” 以进德

 
“总算账”好过“算总账”
首页
1

  单位有位敬业的老会计,计算器和账本几乎不离手,时不时就算账对账,查看有无纰漏。他说,平时总算账,好过年终算总账,少犯错、不犯大错,还不费工夫。

  细细品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多一点小处着手、细处发力的“总算账”,对打纪律“擦边球”的小事适时提醒,对走规矩“钢丝绳”的小节及时制止,远远好过“一棍子打死”的“算总账”。这种红脸出汗式的劝阻,是对党员干部的深切关怀,体现了组织治病于未萌、救人于初发的高度责任感,也彰显“正歪树、治病树、护森林”的策略与智慧。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党员干部违纪违规的小事小节,难以让一些党组织“上心”。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的党组织,或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管不顾不闻不问,在放任自流中任由干部“病入膏肓”;或是认为小事小节“无伤大雅”,在“人无完人”的自欺欺人中有意无意地放任自流、“推波助澜”。这样做的恶劣后果,已经被无数典型案例诠释得淋漓尽致。

  常看到,许多“落马”官员声泪俱下地忏悔,要是开始有人可以提醒一下、告诫一声,也不至于在腐败的泥淖中越陷越深。常听到,有的党组织在干部“出事”后反思,如果当初能够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扯扯袖子、提提领子、咬咬耳根子,也不会任由其越走越错。这都警示我们: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任何时候,都要修好日常教育监督管理的“必修课”,当好“勤算账”、“算细账”的“账房先生”,在“好同志”和“阶下囚”之间设立一块“缓冲地带”、架设一道“天然屏障”。实现这一切,用好“四种形态”中的第一种形态尤为关键。

  “四种形态”是一个有机整体,第一种形态运用得好,其他三种形态“用武”之机就自然减少。具体而言,党组织要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使“红红脸”“出出汗”“扫扫尘”“掸掸灰”成为常态,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自我批评见筋见骨,批评他人辣味十足,营造敢于“揭短亮丑、动真碰硬”的良好政治氛围,让党员干部身上的小问题小毛病在“一寸不让、扭住不放”中无所遁形。

  按照《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要求,党组织要下大力气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党内谈话制度,对工作中发现、群众反映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多点婆婆嘴、碎碎念,找本人谈心谈话,直截了当地点出问题,来一回猛然惊醒的“思想洗礼”,搞一次迷途知返的“头脑风暴”,让党员干部感受到组织“大家庭”温暖关爱的同时,正视错误、审视不足、彻底整改。果如此,善莫大焉。

  纪检机关也要跟着“动起来”,扭转“以办大案要案论英雄”的政绩观,摒弃“要么不得罪,要得罪就得罪死”的错误理念,平时就瞪大眼睛、竖直耳朵,对违规违纪的小事小节保持高度警觉,该出手时就出手,把违纪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让有违纪苗头的干部及时“刹车”回头。

  “小者大之端,轻者重之源”。在小病小患上“锱铢必较”,远甚于“病入膏肓”时的望洋兴叹。平时“总算账”,避免“算总账”,既是干部的福祉,也是事业的福音。(福建 王世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