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6年第23期

社论

以坚定自信深化全面从严治党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重要论述摘录

要闻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强调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 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文艺高峰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规范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待遇等文件和《中国共产党工作机关条例(试行)》《关于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若干规定》

王岐山在北京、山西、浙江调研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时强调实现对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完善党和国家的自我监督

要文

全面从严治党 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特稿

新时期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意义

纪委要全面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

特别报道

朱德:党的纪检工作重要奠基者

专题一 深入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

从《条例》看党内监督的政治性

写入《条例》的创新实践(一)

年终岁尾,“例行”工作有新规

为何建立领导干部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制度?用制度绑住乱伸的“权力之手”

怎样发挥党内谈话制度在党内监督中的作用?对党负责,善做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工作部门如何履行好职能监督职责?发挥职能作用 增强监督实效

学有所悟

政治警觉性须臾不可放松

监督就要有具体的招数

专题二 文化自信释放持久力量

学习体会

传承弘扬责任文化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我们党要坚定什么样的文化自信

系列述评

坚定文化自信 全面从严治党

传承优秀文化 弘扬时代精神

重视家风家教 筑牢拒腐防线

地方实践

“浙”里吹来清廉风

论坛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的最好诠释

特别关注  巡视整改:推动改革 促进发展

力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驶入“快车道”

推动央企党建实起来

治理“贴着海关发财”见成效

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提速发力

全国化解信访积案近七万件

撤销53家烟草驻京办

向“雁过拔毛”式腐败亮剑

系列短评之一:聚焦本质抓整改

系列短评之二:以上率下讲担当

系列短评之三:标本兼治促发展

系列短评之四:人心向背看落点

燕阁观察

四载淬炼 铁规更铁

从“百名红通”头号嫌犯杨秀珠归案看制度优势

清风时评

文化自信,正风反腐的重要支撑

“恨贪”变“很贪”缘于初心不再

意见箱旁安装摄像头为哪般

“总算账”好过“算总账”

“四风”监督哨

公车接送上下班 纪律处分不手软

广角

图片新闻

数说纪检

一线传真

关键词解

地方简讯

标题新闻

风范

一泓清泉润真情

心中有信仰 肩上有担当

文化传承

古语今悟 ●“书如人生”小议

楹联中的家风处物要吃亏立身要吃苦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

家训品读曾国藩家训:知“畏慎” 以进德

 
政治警觉性须臾不可放松
首页
1

  本刊在认真学习近期《学思践悟》专栏文章的基础上,围绕文中有关论述组织了体会文章,供大家参考——

 

  政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为复杂的领域,社会生活很多方面可能潜藏着需要党员干部警惕的问题

  多少党员干部因为馅饼之诱掉进了陷阱,与其说“猎人”别有用心,不如说自己丧失警惕

  领导干部要绷紧政治纪律这根弦,既管好自己又及时发现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决不能含含糊糊、麻木不仁

 

  近期《学思践悟》专栏文章以坚定的语气强调,“现在并非‘天下太平’,政治警觉性须臾不可放松”,“没有政治警觉性就没有政治鉴别力,要始终绷紧政治纪律这根弦,善于从政治高度审视问题”。这些有着大量案例支撑、直指问题要害的论述,再次阐明党员干部增强政治警觉性和鉴别力的极端重要性,提醒领导干部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保持头脑清醒,任何时候都决不放松政治警觉性。

  “警觉”,现代汉语词典有两种解释,一是“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感觉”,二是“敏锐地感觉到”。保持政治警觉性,就是要善于从政治高度看待问题,能够透过纷繁芜杂、形形色色的表象,敏锐地捕捉到影响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正确行使权力,乃至危害党和国家政治安全尤其是党的执政安全的因素。

  政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为复杂的领域,社会生活很多方面可能潜藏着需要党员干部警惕的问题。比如,“小圈子”不是小问题切勿踏入。人在社会之中,亲朋之间交往是生活必须。但对党员干部而言,却需要警惕、防止“交往”脱离“正常”的范围。近些年来,一些人打着“老乡会”“同学会”等旗号搞各种“联谊”,轻者成为拓展私人关系网的公关活动,助长拉关系、找门路等不正之风;重者拉帮结派、互通款曲,搞团团伙伙,形成各种小圈子。小圈子缔结的本质是因利而聚,党员干部加入某个小圈子后,势必要以圈子的意志为意志,慢慢就可能逾越党纪国法,走上结党营私、利益输送、权钱交易、贪污腐败等违法乱纪的不归路。近几年查处的所谓“石油帮”“山西帮”等案例就是典型。“小圈子那个东西害死人呐!很多失误就从这里出来,错误就从这里犯起。”邓小平同志曾如是感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内绝不允许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搞了就是违反政治纪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此亦有规定。党员干部当透过“联谊”的幌子,看清搞小圈子违反党纪党规、害人害己、败坏党风政风、破坏政治生态的本质,自觉远离这种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

  再如,胡乱“打招呼”“站台”要不得。有的党员干部受人请托乐于“打个招呼”“传个话”,或通过参加各种“宴请”和应酬活动,利用职务影响插手干预有关重大事项,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比如,周本顺清楚有些老板组织“饭局”的目的,他说:“我出个面帮他站个台,一起吃饭,我什么话也没有说,别人就知道这个人上面有人,这个事都会办得通。”这种“站台”就是一种“无声的招呼”,本质是插手干预有关工作乃至重大事项。《准则》规定“领导干部不得干预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曾经工作过的单位和不属于自己分管领域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党的领导干部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制度”。因此,党员干部应提高警惕、敬畏知止,守住纪律底线,不该办的事坚决不办,不该去的“饭局”坚决不去。

  再如,不可对“甜言蜜语”麻痹大意。“党内不准搞拉拉扯扯、吹吹拍拍、阿谀奉承。”《准则》的这一规定,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有的人惯于给领导“戴高帽子”,把本来是芝麻大的事,说得比西瓜还大,通过吹捧领导达到个人目的。拍马逢迎本质是对权力的依附,既滋生官僚主义,又损害党内同志关系的纯洁性,使得本该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沾染上人身依附、相互利用的市侩习气,进而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不少案例表明,有的干部就是在赞扬和奉承声中逐渐飘飘然起来,自命不凡、自以为是、自我膨胀,逐步滑入违纪违法的境地。海南省琼海市原副市长、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朱允彦在忏悔中说,“在一片阿谀奉承声中,我开始飘飘然起来,渐渐滋生出一些腐朽思想。”可见,如果不能对各种“甜言蜜语”保持警觉,不仅会带坏党内风气,久而久之还可能形成“温水煮青蛙”效应。

  又如,须警惕被“小意思”围猎。党员干部手中只要有或大或小的权力,有些人就来套近乎。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红白喜事,就送上烟酒茶手表手机等礼物和红包,美其名曰“小意思”,“这是我孝敬老人的,不值多少钱”,“您看就一个小玩具,出国时给孩子捎的”。有的则迂回“包抄”,和党员干部“拜兄弟”、与家属“结干亲”,然后“名正言顺”来来往往。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这种感情投资实为“钓鱼”、围猎。纵观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例,不少落马的领导干部被不法商人围猎,廖少华、季建业、王敏等就是这样的例子。廖少华在法庭上供述:“交了一批重哥们义气,又带有铜臭味的老板朋友,思想逐渐发生变化,贪欲也随之培养起来……”其实,多少党员干部因为馅饼之诱掉进了陷阱,与其说“猎人”别有用心,不如说自己丧失警惕。可以说,保持政治警觉性正是抵制“糖衣炮弹”的重要法宝。党员干部若不想被围猎,就必须坚决抵制潜规则,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

  还如,面对是非问题不能当“绅士”要当“战士”。有的人喜欢在朋友聚餐、微信群、朋友圈等各种私人或公开场合,专门挑一些政治原则说事,或妄议中央大政方针,或热衷传播政治谣言。对于此类现象,是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进行抵制和驳斥,还是“爱惜自己的羽毛”,态度暧昧、消极躲避,甚至或有意无意、主动被动地传播“歪曲事实、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有害信息,考校着党员干部的政治立场和政治定力。《准则》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态度暧昧,不能动摇基本政治立场,不能被错误言论所左右。”贯彻执行《准则》,党员干部应在是非面前坚持原则,勇于对错误言论和思想说“不”。

  王岐山同志强调:“没有警觉性哪有政治鉴别力,又怎么能够发现问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增强政治警觉性,绷紧政治纪律这根弦,既管好自己,又及时发现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对各种政治野心膨胀、权欲熏心,搞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谋取权位的人和事尤其要保持高度警惕,该处理处理、该报告报告,决不能含含糊糊、麻木不仁。

  保持政治警觉性,不只是对领导干部的要求。有的党员可能会认为,自己没有党内外职务或职位较低,与“政治不沾边”,不需要什么警觉性。这种想法不但错误而且有害。每一名党员都要按照党章党规党纪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如果立场不坚定,政治警觉性和鉴别力不强,不能明辨是非亮出观点,不能自觉抵制各种潜规则,那么党员的先进性从何体现?对于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必须增强政治警觉性,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对潜藏在各种行为之中的问题及时辨识、及时捕捉、及时处置,力促风清气正、维护政治安全。(国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