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在认真学习近期《学思践悟》专栏文章的基础上,围绕文中有关论述组织了体会文章,供大家参考——
政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为复杂的领域,社会生活很多方面可能潜藏着需要党员干部警惕的问题
多少党员干部因为馅饼之诱掉进了陷阱,与其说“猎人”别有用心,不如说自己丧失警惕
领导干部要绷紧政治纪律这根弦,既管好自己又及时发现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决不能含含糊糊、麻木不仁
近期《学思践悟》专栏文章以坚定的语气强调,“现在并非‘天下太平’,政治警觉性须臾不可放松”,“没有政治警觉性就没有政治鉴别力,要始终绷紧政治纪律这根弦,善于从政治高度审视问题”。这些有着大量案例支撑、直指问题要害的论述,再次阐明党员干部增强政治警觉性和鉴别力的极端重要性,提醒领导干部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保持头脑清醒,任何时候都决不放松政治警觉性。
“警觉”,现代汉语词典有两种解释,一是“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感觉”,二是“敏锐地感觉到”。保持政治警觉性,就是要善于从政治高度看待问题,能够透过纷繁芜杂、形形色色的表象,敏锐地捕捉到影响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正确行使权力,乃至危害党和国家政治安全尤其是党的执政安全的因素。
政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为复杂的领域,社会生活很多方面可能潜藏着需要党员干部警惕的问题。比如,“小圈子”不是小问题切勿踏入。人在社会之中,亲朋之间交往是生活必须。但对党员干部而言,却需要警惕、防止“交往”脱离“正常”的范围。近些年来,一些人打着“老乡会”“同学会”等旗号搞各种“联谊”,轻者成为拓展私人关系网的公关活动,助长拉关系、找门路等不正之风;重者拉帮结派、互通款曲,搞团团伙伙,形成各种小圈子。小圈子缔结的本质是因利而聚,党员干部加入某个小圈子后,势必要以圈子的意志为意志,慢慢就可能逾越党纪国法,走上结党营私、利益输送、权钱交易、贪污腐败等违法乱纪的不归路。近几年查处的所谓“石油帮”“山西帮”等案例就是典型。“小圈子那个东西害死人呐!很多失误就从这里出来,错误就从这里犯起。”邓小平同志曾如是感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内绝不允许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搞了就是违反政治纪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此亦有规定。党员干部当透过“联谊”的幌子,看清搞小圈子违反党纪党规、害人害己、败坏党风政风、破坏政治生态的本质,自觉远离这种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
再如,胡乱“打招呼”“站台”要不得。有的党员干部受人请托乐于“打个招呼”“传个话”,或通过参加各种“宴请”和应酬活动,利用职务影响插手干预有关重大事项,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比如,周本顺清楚有些老板组织“饭局”的目的,他说:“我出个面帮他站个台,一起吃饭,我什么话也没有说,别人就知道这个人上面有人,这个事都会办得通。”这种“站台”就是一种“无声的招呼”,本质是插手干预有关工作乃至重大事项。《准则》规定“领导干部不得干预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曾经工作过的单位和不属于自己分管领域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党的领导干部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制度”。因此,党员干部应提高警惕、敬畏知止,守住纪律底线,不该办的事坚决不办,不该去的“饭局”坚决不去。
再如,不可对“甜言蜜语”麻痹大意。“党内不准搞拉拉扯扯、吹吹拍拍、阿谀奉承。”《准则》的这一规定,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有的人惯于给领导“戴高帽子”,把本来是芝麻大的事,说得比西瓜还大,通过吹捧领导达到个人目的。拍马逢迎本质是对权力的依附,既滋生官僚主义,又损害党内同志关系的纯洁性,使得本该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沾染上人身依附、相互利用的市侩习气,进而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不少案例表明,有的干部就是在赞扬和奉承声中逐渐飘飘然起来,自命不凡、自以为是、自我膨胀,逐步滑入违纪违法的境地。海南省琼海市原副市长、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朱允彦在忏悔中说,“在一片阿谀奉承声中,我开始飘飘然起来,渐渐滋生出一些腐朽思想。”可见,如果不能对各种“甜言蜜语”保持警觉,不仅会带坏党内风气,久而久之还可能形成“温水煮青蛙”效应。
又如,须警惕被“小意思”围猎。党员干部手中只要有或大或小的权力,有些人就来套近乎。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红白喜事,就送上烟酒茶手表手机等礼物和红包,美其名曰“小意思”,“这是我孝敬老人的,不值多少钱”,“您看就一个小玩具,出国时给孩子捎的”。有的则迂回“包抄”,和党员干部“拜兄弟”、与家属“结干亲”,然后“名正言顺”来来往往。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这种感情投资实为“钓鱼”、围猎。纵观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例,不少落马的领导干部被不法商人围猎,廖少华、季建业、王敏等就是这样的例子。廖少华在法庭上供述:“交了一批重哥们义气,又带有铜臭味的老板朋友,思想逐渐发生变化,贪欲也随之培养起来……”其实,多少党员干部因为馅饼之诱掉进了陷阱,与其说“猎人”别有用心,不如说自己丧失警惕。可以说,保持政治警觉性正是抵制“糖衣炮弹”的重要法宝。党员干部若不想被围猎,就必须坚决抵制潜规则,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
还如,面对是非问题不能当“绅士”要当“战士”。有的人喜欢在朋友聚餐、微信群、朋友圈等各种私人或公开场合,专门挑一些政治原则说事,或妄议中央大政方针,或热衷传播政治谣言。对于此类现象,是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进行抵制和驳斥,还是“爱惜自己的羽毛”,态度暧昧、消极躲避,甚至或有意无意、主动被动地传播“歪曲事实、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有害信息,考校着党员干部的政治立场和政治定力。《准则》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态度暧昧,不能动摇基本政治立场,不能被错误言论所左右。”贯彻执行《准则》,党员干部应在是非面前坚持原则,勇于对错误言论和思想说“不”。
王岐山同志强调:“没有警觉性哪有政治鉴别力,又怎么能够发现问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增强政治警觉性,绷紧政治纪律这根弦,既管好自己,又及时发现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对各种政治野心膨胀、权欲熏心,搞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谋取权位的人和事尤其要保持高度警惕,该处理处理、该报告报告,决不能含含糊糊、麻木不仁。
保持政治警觉性,不只是对领导干部的要求。有的党员可能会认为,自己没有党内外职务或职位较低,与“政治不沾边”,不需要什么警觉性。这种想法不但错误而且有害。每一名党员都要按照党章党规党纪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如果立场不坚定,政治警觉性和鉴别力不强,不能明辨是非亮出观点,不能自觉抵制各种潜规则,那么党员的先进性从何体现?对于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必须增强政治警觉性,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对潜藏在各种行为之中的问题及时辨识、及时捕捉、及时处置,力促风清气正、维护政治安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