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7年第12期

社论

在深学实做中增强自信与定力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树起严格自律标杆重要论述摘录

全面从严治党这五年

“小切口”引来“向上向善”崭新气象

持续用力专项整治“四风”问题

● 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

全面从严治党是进行伟大斗争的根本保证,必须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新理念新思想新特色述略

● 思想方法论 ●

从习近平总书记讲话里找答案

回归党章这个“原教旨”

● 我看这五年 ●

王立群:党风纯社风好,民族幸事国家幸事

学有所悟

凡是关乎民心向背的事,就要一门心思坚持下去

通过“两学一做”坚定“四个自信”

专题 执行工作规则 强化自我监督

执行工作规则 强化自我监督

把制度规范转化为行动自觉

探索执纪监督和执纪审查部门分设

把好监督执纪工作的源头

把讲政治贯穿监督执纪全过程

防止“个人说了算”

把盯住人看住事落到实处

避免“泛泛地谈”“随意地了”

依规依纪规范透明

加强对审查组成员的教育监督

● 大家谈 ●

落实落细抓在日常

燕阁观察

半年问责534人,其深意不只国企领导该懂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整治“小圈子”,纪委不能缺席

半月杂谈

远离“套路”,别再失足

锐评

一组

清风时评

餐桌话题之变折射正气上扬

“别人能拿,我也能拿”的坑跳不得

海外“朝阳群众”频现 再证正义是最强力量

清廉守正才能获得真正的尊严

巡视

从政治和大局上找差距

书记说纪

股改再监督,村民得实惠

“四风”监督哨

外出学习变成旅游 22人皆被查处

警示

在与老板勾肩搭背中沉沦

躲在“表弟”背后的落马书记

在与“心腹”的圈子里陷落

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忏悔书两则

广角

图片新闻

一线传真

数说纪检

工作通讯

关键词解

追逃故事

政策攻心,打开了劝返的大门

文化传承

习近平用典摘读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古语今悟 ●“修炼之地”小议

楹联中的家风孝友渊源传作家政 诗书根柢蔚为国华

说文解字“端”:德正行直,慎始慎微

家训品读陈淳训子孙:遵德礼 致孝亲

清风文萃

我的家风故事父亲的言传身教

 
防止“个人说了算”——
坚持重要事项集体研究
本刊记者 张国栋
首页
1

  6月5日至6日,重庆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陈雍主持召开市纪委执纪审查专题会议,听取各纪检监察室68件重要问题线索的情况汇报,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处置要求。这是今年以来,市纪委第4次召开这样的会议。4次专题会涉及线索处置、初步核实、立案审查等工作,共同的关键词是“集体研究”。

  《工作规则》第九条规定:“坚持民主集中制,线索处置、谈话函询、初步核实、立案审查、案件审理、处置执行中的重要问题,应当经集体研究后,报纪检机关主要负责人、相关负责人审批。”重庆市纪委召开的专题会,正是不折不扣执行《工作规则》、坚持民主集中制要求的一个缩影。

  把监督执纪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必须盯住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工作规则》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强调在监督执纪重要环节、重要问题上必须集体研究,根本目的就是防止“个人说了算”,避免滥用监督执纪权。

  以问题线索处置为例,纪检机关收到问题线索后,如果查或不查以及怎么查等由个人说了算,就会埋下瞒案、抹案、选择性执纪、以案谋私等重大隐患。以往有的地方处置问题线索时不经集体研究,结果或是“哪种方式简单就用哪种方式、哪种方式能尽快办结就选哪种方式”,或是纪检监察室主任和分管领导简单聊几句就敲定某个问题线索的处置方式,甚至一个处长、主任科员自己说了就算,这种随意性严重损害了监督执纪的严肃性。在监督执纪重要问题上搞“一言堂”,“出事”几乎在所难免。最为典型的就是湖南省郴州市纪委原书记曾锦春,对立案审查、采取审查措施等重大问题很少开会研究,说立案就立案,说放人就放人,把监督执纪权变成了个人谋利的手段,教训极其惨痛和深刻。

  坚持问题导向,《工作规则》在多个条款中对集体研究重要事项作出规定。落实《工作规则》要求,各地结合实际不断加以细化具体化并严格贯彻执行。比如,重庆市纪委在实施《工作规则》办法中明确规定,参加重要问题线索研判处置专题会的人员包括纪委书记、相关负责人、承办室主任、案管室主任等人,同时明确专题会的筹办部门、会期等;重庆市大渡口区纪委成立问题线索集体排查“五人小组”,固定问题线索分析研判会议程序,通过集体研判确保“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处置问题线索。江苏省纪委在全省推行纪检机关自办案件立案前会商机制,明确对下一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机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谈话函询方案,应提交问题线索综合分析专题会研究。深圳市各级纪检机关成立问题线索排查小组、执纪审查小组、执纪审理小组等,定期召开会议集体研究工作,通过规范的程序,将监督执纪权置于集体监督之下。

  《工作规则》第三十七条规定,审查工作结束后审查组应当集体讨论形成审查报告。集体讨论审查报告,不仅防止出现“一言堂”现象,也倒逼执纪人员认真履职,确保立案审查客观公正。“在集体讨论某单位负责人贾某某审查报告时,就发现将其2012年收受礼金行为纳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情形,我们及时予以改正。”重庆市纪委第七纪检监察室主任彭世斌切身感受到,集体讨论既是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也是相互把关、自我提升。案件审理环节的集体研究亦是如此。湖南省长沙市纪委在审理田汉大剧院原总经理刘逶迤严重违纪问题时,审理室经多次集体研究,认定起初存在定性争议的问题涉嫌受贿犯罪,今年4月,刘逶迤受到开除党籍和公职处分,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坚持民主集中制,对重要问题进行集体研究,既要避免“名义上是集体研究、实际上是主要领导说了算”的倾向,也要避免“以集体研究为借口,不承担应担当的责任”的倾向。重庆市纪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在贯彻民主集中制方面,市纪委通过做到“五个坚持”,既坚持常委会以上率下、主要领导末位表态、集体讨论会议记录存档备查、重大事项通报与公开、加强对下级纪检机关的领导,并建立完善监督执纪档案归档办法等规章制度,确保将集体研究要求落细落实。

  谈起执行《工作规则》以来的感受,重庆市纪委第三纪检监察室主任喻彤认为,现在对重要问题集体研究的频率更高,有效防止“个人说了算”,降低了办人情案、关系案等风险,也增强了监督执纪的严肃性和规范性,推动纪律检查工作质量逐步提高。近期,重庆市巴南区纪委第二纪检监察室在对反映某村支书有关问题初核后提出“单点突破”的处置建议,经区纪委执纪审查专题会集体研究则调整为“审计先行”。“这样可以避免打草惊蛇,有利于全面掌握基础情况。”区纪委一位负责人表示。

  不仅在重庆,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工作规则》,坚持集体研究重要事项,确保监督执纪工作经得起检验。比如,山东省淄博市纪委探索建立问题线索不立案处置审查监督制度,强化对问题线索处置的集体研究、审核把关,防止以抓早抓小、快查快结为名对违纪问题降格处理。今年以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纪委召开3次执纪审查专题会议,共对谈话函询或初核后拟作了结的75件问题线索进行集体会审,决定重新核查3件、暂存待查1件,使问题线索了结更为规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