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7年第12期

社论

在深学实做中增强自信与定力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树起严格自律标杆重要论述摘录

全面从严治党这五年

“小切口”引来“向上向善”崭新气象

持续用力专项整治“四风”问题

● 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

全面从严治党是进行伟大斗争的根本保证,必须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新理念新思想新特色述略

● 思想方法论 ●

从习近平总书记讲话里找答案

回归党章这个“原教旨”

● 我看这五年 ●

王立群:党风纯社风好,民族幸事国家幸事

学有所悟

凡是关乎民心向背的事,就要一门心思坚持下去

通过“两学一做”坚定“四个自信”

专题 执行工作规则 强化自我监督

执行工作规则 强化自我监督

把制度规范转化为行动自觉

探索执纪监督和执纪审查部门分设

把好监督执纪工作的源头

把讲政治贯穿监督执纪全过程

防止“个人说了算”

把盯住人看住事落到实处

避免“泛泛地谈”“随意地了”

依规依纪规范透明

加强对审查组成员的教育监督

● 大家谈 ●

落实落细抓在日常

燕阁观察

半年问责534人,其深意不只国企领导该懂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整治“小圈子”,纪委不能缺席

半月杂谈

远离“套路”,别再失足

锐评

一组

清风时评

餐桌话题之变折射正气上扬

“别人能拿,我也能拿”的坑跳不得

海外“朝阳群众”频现 再证正义是最强力量

清廉守正才能获得真正的尊严

巡视

从政治和大局上找差距

书记说纪

股改再监督,村民得实惠

“四风”监督哨

外出学习变成旅游 22人皆被查处

警示

在与老板勾肩搭背中沉沦

躲在“表弟”背后的落马书记

在与“心腹”的圈子里陷落

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忏悔书两则

广角

图片新闻

一线传真

数说纪检

工作通讯

关键词解

追逃故事

政策攻心,打开了劝返的大门

文化传承

习近平用典摘读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古语今悟 ●“修炼之地”小议

楹联中的家风孝友渊源传作家政 诗书根柢蔚为国华

说文解字“端”:德正行直,慎始慎微

家训品读陈淳训子孙:遵德礼 致孝亲

清风文萃

我的家风故事父亲的言传身教

 
孝友渊源传作家政 诗书根柢蔚为国华
——清朝名将甘国宝的家风故事
陆晖 黄莹
首页
1

  从福建省屏南县县城驱车十几公里,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漈下村。这个东、南、北三面环山,一泓碧水从村前西去的小村庄,正是清朝名将甘国宝的祖居地。

  在漈下甘氏家族的龙山宗祠中,刻着这样一副楹联:“孝友渊源传作家政 诗书根柢蔚为国华”,意为孝敬父母长辈、善待亲朋乡邻是治家的准则,读书明理是子女后辈成长成才的根本。简短的楹联,凝聚着“孝友处世”“诗书传家”等思想,是屏南甘氏一直重视并努力践行的家风家训的核心内容。在家风的熏陶下,五百多年来,甘氏家族不仅人丁兴旺,且英才辈出,清朝时有官居一品、两度戍台的总兵甘国宝,民国时有镇守黑龙江的将领甘联璈等。

   立训治家 择善而居

  甘国宝,字继赵,号和庵,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出生于福建省屏南县小梨洋村。他自幼苦读诗书,勤奋习武,14岁入泮,21岁中武举,25岁进京会试第三名,殿试二甲八名武进士,选授三品侍卫。此后,甘国宝先后在海南、甘肃、青海、山东、浙江、台湾等地任职,官至广东提督、福建水师提督、陆路提督兼闽阅操大臣,诰受荣禄大夫。

  甘国宝系屏南甘氏第九代孙。明正统二年(1437年),甘氏家族为避祸,由先祖甘得英率子侄二十余口,从祖居地浙江景宁张村迁居于福建屏南龙漈甘溪。逃难中,甘氏先祖深深地感受到家族要想繁衍生息、兴旺发达,就必须有规矩约束族人、凝聚合力,于是立祖训30条、禁条26条,称之为《甘氏家政》。后来,这些旨在训诫子孙出孝入悌、遵纪守法、和睦乡党的族规族训被郑重写入族谱,产生了深远影响。

  甘国宝的祖辈踏踏实实地践行着甘氏家训,并且留下了“好施舍”“世有隐德”的美名。甘国宝的曾祖甘文亮很重视教育。他看到村里穷人的孩子交不起学费,就出资在村里开办私塾、聘请塾师,让村里的适龄儿童前来免费就学。他还定下规矩,把族里的一些田产设为“灯油田”,将这些田地收来的租金供给家族里的小孩求学并奖励上进者。此外,在他的主持下,村里还兴建了不少倡导耕读之风、培育文化底蕴的公共建筑,如魁星阁等。

  甘国宝的父亲甘亨贵教育孩子非常严厉,也非常用心。当时屏南属古田县管辖,地处偏僻,匪盗横行,村中百姓人人尚武,甘亨贵就是一位武术高手。在他的悉心教授下,甘国宝从小就练得一身好本领。但幼年的甘国宝颇为顽劣,练习射箭时常常以村人种的瓜果、养的家禽等为靶标,以至于不时就会有村民到甘亨贵家中“索赔”。为此,甘亨贵多次把甘国宝关在漈下村水尾风水亭内“面壁思过”。

  为了避免儿子成为恃勇好斗、以武犯禁的无赖泼皮,在甘国宝7岁时,甘亨贵迁居到离古田县城仅二十几里的长岭村,把甘国宝送到学习环境更好的县城读书。雍正四年(1726年),甘亨贵为了让甘国宝知礼仪、识大体,又举家迁往以文人大儒聚集闻名的福州文儒坊。犹如“孟母三迁”的“择善而居”,让甘国宝从一个农家里走出,成为一代儒将。

  孝友廉慎 不坠家声

  良好的家风家训深深影响着甘国宝的为人处世。纵观其一生,其言行举止、施政理念,无不镌刻着家风家训的印记。

  生活中,甘国宝把孝悌友善看得非常重。甘国宝特别孝顺父母,询问父母饮食起居时,父母没让他下去,他就恭敬地立在一旁。对待庶母,甘国宝也像对待生母一样,没有一丝不敬。甘国宝有兄弟三人,感情甚笃。秉持了祖上孝友慈爱、怜悯孤弱的家风,甘国宝考中武进士在皇宫当侍卫时,常常用自己的薪俸接济家庭生活困难的同僚。

  为官任上,甘国宝恪尽职守,爱国护民。他严守海疆,巩固海防,教导属下“防陆者不可处于家,防海者不可处于陆”,经常亲坐楼船,出海巡察,不避惊涛骇浪。戍台期间,他大力兴学助教,积极推动民众明理识礼、勤劳耕种。此外,身居高位的甘国宝十分关心民瘼,常用自己的俸禄买米给粥、施棺舍药、赈济灾民。一时间,台湾岛内“兵安其伍,民乐其业”,他也被当时的老百姓称为“慈父母”。

  甘国宝注意教育子女恪守家风家训。有一次,他回乡省亲,族中有一位侄子借拜望之机向他要钱要官。甘国宝不允,还严厉教训他,应以“力读勤耕”“务安本业”为操守,凭自己能力成家立业,不应该想着不劳而获。侄子很生气,要连夜回家,他就让仆从送其一只灯笼,以示无挽留之意。侄子在半路越想越气,决心“不跟甘家有一点联系”,就把灯笼扔了,结果只能摸黑狼狈回家,此事被族人传为笑谈。

  作为戍边大将,甘国宝用忠于职守、洁己奉公的言行为子孙后代树立了榜样。甘国宝出身平民家庭,进入仕途后,兢兢业业,不敢松懈。他经常教育子女:“居官廉慎,尽心报国,勿坠家声。”68岁时,甘国宝还身穿战袍出巡福建八府,最终染病,殉职途中,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去世当天,家人清理其遗物时发现竟“囊不留一钱”。

  在甘国宝的言传身教下,他的七个儿子,不论是习武还是从文,大都勤奋刻苦,有所成绩。甘国宝的长子甘维衡,通过多年苦读,成功考取科名,被任命为陕西扶风、咸阳知县,后任陕西候补布政司库大使等职。三子甘维荣、六子甘维善皆考中武举人,并被朝廷任命为甘肃、福建等地的武将。

   良好家训 代代相传

  “孝友渊源传作家政 诗书根柢蔚为国华”。甘国宝努力躬行并谆谆教诲后人的家规家训,如春风化雨,润泽着甘氏后人的心灵,熏陶着他们的言行。

  甘国宝第五代孙甘联璈,从小听着先辈故事长大。他积极投身辛亥革命,后来任中华民国政府海军总司令部候补委员,为收复我国黑龙江航权立下功勋。抗日战争时期,汪伪国民政府监察院长、内弟梁鸿志劝说他到伪政府任职。他毫不留情地指着梁鸿志的鼻子骂其为“卖国求荣的无耻汉奸”,并让其“滚蛋”。后来,他又命儿子甘敏奔赴抗日前线杀敌。当时的报刊以《父骂贼,子杀敌》为题,对甘联璈怒骂汉奸、甘敏抗击日寇身负重伤的动人事迹进行了报道。

  甘国宝的第七代孙甘清英,是一名受学生敬仰的好老师。他起先在乡村小学任教,通过孜孜不倦学习,不断提升能力水平,后来调入古田一中担任语文教研组组长。在30多年执教生涯中,他始终不渝地坚持汉字研究,著有《汉字整理方案》《对现阶段汉字改革意见》等十几部专辑,得到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重视和好评。不仅如此,甘清英还研究中医中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医疗条件比较差,很多人看不起病,他坚持课余研究中医中药,收集民间验方,并让其妻子上山采草药、熬制药剂,为百姓、学生义诊。

  时至今日,屏南甘氏的家风家训依然浸润着后世子孙。甘氏后人甘乾书的父亲早亡,他的叔父甘克绥担起了孝敬父母、养育孤侄寡嫂的重担,终身未婚,也没有孩子。甘乾书长大成才后,像对待父亲一样赡养这位叔父,直到他90多岁去世。甘氏后人甘贤祯从福建医科大学毕业后,主动放弃了大城市优厚的薪资,回到村里做了一名乡村医生。他常常为留守老人和孩子义诊,还为一位卧病在床的黄姓老人免费送药。(资料提供:甘信先、甘代寿、甘湖柳)

 

  中华传统文化小百科

 

  何谓“三纲领八条目”

  “三纲领”和“八条目”出自《大学》,其开篇便开宗明义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强调大学的三宗旨 。“明明德”就是把人天生的固有善性发挥出来,“亲民”就是推己及人,“止于至善”就是在道德修养上让人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从而使整个社会道德趋于完善。为达到这个目标,《大学》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具体的步骤。其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修身”则是连接“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

  朱熹在他所著的《大学章句》中,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者称为“大学之纲领”,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称为“大学之条目”。后人称之为“三纲领八条目”,简称“三纲八目”。

 

 

  楹联趣闻

 

  拟声联:乐器店巧联庆春节

  拟声是对联的写作技巧之一,与一般的谐音联不同,它通过模拟人物、动物、器物等事物的声音,来取得别有奇趣的艺术效果。

  曾有这样一副联语:

  独揽梅花扫腊雪

  宜量山势舞流溪

  看上去这是一副诗味浓郁的写景联。然而,细心品读不难发现,上联是由简谱1234567的谐音而来;下联则是阿拉伯数字1234567的江浙地区方言谐音化出,巧妙之极。

  某年春节将至,有一家乐器店张灯结彩,锣鼓阵阵,吸引了众多顾客。老板很高兴,对敲锣打鼓的两个年轻伙计说:“店门口还少一副春联,你们帮我想想,要有行业特色,也要有春联的喜庆味道。”

  两个伙计也是聪明伶俐,其中一个望着手中的乐器,灵机一动,念道:

  普天同庆, 当庆当庆当当庆

  另一位伙计受了启发,也瞧瞧手中的乐器,脱口而出:

  举国若狂, 且狂且狂且且狂

  此联巧用谐音,上联“当庆”拟铙钹声,下联的“且狂”拟锣鼓声。读来如闻乐声迭起,制造出浓浓的节庆气氛,字面上也对仗工整,令人击掌称妙。

  (中国楹联学会浙江文学院供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