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任何事业,无不以责任为基点。中华传统文化是责任文化。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耗尽心力完成,体现的是我们祖先不畏艰辛、忘我牺牲的责任担当;苏武牧羊,十九年志节不变,促使他坚韧不屈、战胜困难的,是对国家的责任;司马迁身遭腐刑,秉笔十余载,完成“史家绝唱”《史记》,支撑他历经磨难、忍辱负重的,是对历史的责任。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经磨难屹立不倒,创造了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的灿烂文明,“责任”是其不变基因。
责任,究其本质,是一种职责和任务。它往往与责任感或责任心相连。责任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指努力完成好分内任务,也就是“尽职”;二是主动发挥作用,为国家、集体、社会做出贡献,更多地体现“担当”。显然,前者是基本,是立身的起码要求,它表现为一种发自内心的牵挂、尽心尽力的态度;后者要求更高,它意含自励、自觉,表现为一种言出必行的承诺、无私无畏的奉献。作为“先锋队”的党员干部,其责任起码在尽职,关键在担当。
起码在尽职,就是要“在其位、谋其政”,用心、上心、尽心,对职责赋予的、组织交办的工作和任务认真负责,倾注全力去做,不敷衍塞责、糊弄了事,不私搞变通、乱打折扣。现实生活中,有的党员干部工作浑浑噩噩、得过且过,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把公和私“分得很清楚”,吃亏的事一点不干,占便宜的事一寸不能少,自己的事无限夸大,单位的事能拖就拖;有的下班就“关机”,节假日“满天飞”,休息“神圣不可侵犯”,上班时间还见缝插针干私事,安个空调、修个水管,三天两头动辄就请假,编个幌子让人无法拒绝。凡此种种,看上去是作风问题,但说到底,还是责任心欠缺作怪,缺乏担当。
关键在担当,就是以事业为重,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益于国家、民族、社会的事情,主动自觉去做、认认真真去行,在助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中实现自我价值。80年前的如晦风雨里,有那么一群中国共产党人和他们领导的红军,高擎民族独立与解放旗帜,背负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从江西瑞金出发,用他们的无畏斗志和铿锵步履,硬是在极端艰难困苦中,开创了彪炳千秋的苦难辉煌,书写了二万五千里的战争活剧。经贯其始终的,无疑是大写的“担当”。
有担当的党员干部,工作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发自内心的积极快乐,不需要外在激励也能体验到行动的快乐、完成之后酣畅淋漓的快感。这种被现代心理学家称之为“福流”的极乐心理体验,是担当所带来的最佳状态。那些把心思花在琢磨人际关系上、精力用到钻营攀附中,把个人得失看得比什么都重、对群众利益冷眼旁观,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问题往外推的党员干部,绝对体验不到担当的“福流”。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每名党员干部都应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对领导干部而言,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更是分内之事、应担之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责任,重于泰山;担当,舍我其谁。(北京 尔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