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要闻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
王岐山在修订廉政准则和党纪处分条例座谈会上
强调立足当前 谋划长远 与时俱进推动制度创新
专题 深化“三转”永无止境
特别关注
深度解读
巡视
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
时评
锐评
风纪
文化传承
历史回放
清风文萃
社论
要闻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
王岐山在修订廉政准则和党纪处分条例座谈会上
强调立足当前 谋划长远 与时俱进推动制度创新
专题 深化“三转”永无止境
特别关注
深度解读
巡视
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
时评
锐评
风纪
文化传承
历史回放
清风文萃
当前,各级纪检机关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沿,抓早抓小、动辄则咎,防止党员干部由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然而,一些纪检干部对纪律审查的内涵理解不深,产生担忧,认为查处严重违纪违法的腐败分子最能凸显纪委的权威和地位,抓早抓小会弱化纪委在当地的权威和地位。如何认识和对待这一问题,对基层纪检机关开展工作影响很大,本刊约请8位市县区纪委书记对此进行了探讨。
纪委就是要严格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
有为才有位。纪委的作为是什么?就是认真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既立足当前,遏制不正之风和腐败蔓延势头,又着眼长远,围绕加强纪律建设,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真正用纪律管住大多数,从而维护党的肌体健康,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四川省罗江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何学军:纪委的作为就是要认真履行好党章赋予的职责。党章第四十四条规定了纪委的“三项主要任务”,要旨就是严明党的纪律,查处腐败行为,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目前,一些基层纪检监察机关把职责定位于只查处严重违纪违法的腐败分子,认为这样才会显示纪委的地位和权威,这实际上收窄了纪委的职责范围,把管8700万党员干部窄化为只针对极少数严重违纪违法的腐败分子。因此,回归党章规定,就要既针对“三类重点人”保持高压态势,又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用纪律管住全体党员。
北京市昌平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张晓兰:纪委的作为就是干好自己的主业主责。以前,很多部门和单位喜欢什么事儿都拉上纪委当“开山斧”、“挡箭牌”,纪委自身有时也觉得参与一些部门和单位的工作会有影响,有地位,有权威。实际上在很多时候,纪委所谓的“参与”只是去听听会,一些部门和单位的工作过于专业,纪委根本不懂,也无法发表意见。看似很有权威,但实际上并没有太多发言权,只是边缘角色,没有多大地位。去年以来,我们积极深化“三转”,调整内设机构,退出职责范围外的议事协调机构,把主要力量集中到监督执纪问责上来,这些工作就是主业主责,干好这些工作才是有作为的表现。主业干不好,其他工作干得再热闹也没用。
湖北省云梦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杨红成:纪委的作为就是维护党的肌体健康,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纪委是由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是党内监督专责机关,承担着维护党纪的重任。党的肌体健康与否,与纪委有无作为或作为大小密切相关。“树木与森林”的关系告诉我们,纪委必须持之以恒“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以保护整片森林的健康。这要求纪委不能仅仅局限于查处一些影响大的腐败分子,而是要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大局,与保持党的肌体健康联系起来,在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的同时,把纪律管到位、严到份,让党员干部时刻牢记党纪这条红线,抵制“四风”,廉洁自律,进而带动社风民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抓大案要案是政绩,抓早抓小同样是政绩
对纪委而言,政绩就是按照党章要求,维护好、执行好党的纪律,用纪律管住全部党员干部。它并不是只抓小不抓大,也绝非只抓大不抓小。纪委必须转变以往“法前纪后”、“重大案轻小节”的政绩观,把纪律和规矩挺到法律前面,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看住纪律,守住纪律。
福建省政和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孙德胜:严重违纪违法问题一般数额大、影响大、社会关注度高,查处后往往会赢得一片叫好声,许多纪检监察干部也由此颇有成就感,觉得这才是“政绩”。在这种政绩观影响下,有的纪检机关对党员干部的“小过”“小错”不过问、不追究,有时甚至发现问题也不及时处理,等问题严重了再查处。从巡视发现的问题看,“四风”问题纠而复生、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背后,就是纪律规矩不张、执纪不严。所以,必须扭转“重大案轻小节”的思想,纠正片面的政绩观。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邱玉良:“破窗效应”告诉我们,要高度重视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违纪违规问题,如果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导致更多的效仿者,出现更多的违纪行为。一些地方出现“塌方式腐败”,就是“破窗效应”的实际体现。有的同志认为,抓早抓小会影响纪委的权威。实际上“抓小”不等于“放大”。在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局面下,惩治这一手绝不能放松。纪委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做到抓小不放大,治标又治本,这才是正确的政绩观。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吴小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但要在思想上摒弃“违纪只是小节、违法才去处理”的观念,而且要把执纪贯穿到纪检监察工作全过程。一方面,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更多地运用警示教育、诫勉谈话、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方式开展执纪工作,实现监督执纪问责的常态化。另一方面,在纪律审查工作中,坚持快查快结、快进快出,在查清主要违纪事实后就迅速移交,确保纪律审查体现“短、平、快”要求,避免久拖不决。此外还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考核“风向标”、“指挥棒”的作用,调动纪检监察干部既抓大又抓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地位和权威来自干部群众的认可
严格执行纪律,坚持抓早抓小,做到关口前移,可以有效遏制损害群众利益的消极腐败问题发生。对群众来说,抓早抓小解决了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大问题。对干部来说,抓早抓小是严管更是厚爱,有助于防止党员干部滑向违法的深渊。持之以恒抓下去,终归会赢得干部群众的认可,纪委就会获得权威和地位。
山东省莒南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李培用:从群众的角度看,纪委能解决他们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就是有地位有权威。这些问题看似数额小、级别低,但在群众那里就是关乎切身利益的大问题。近年来,我们县纪委平均每年查处问题140多起,其中88.6%属于科级以下干部违规违纪问题,75%的问题发生在农村。正是通过查办一只只“苍蝇”,我们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我在走访联系群众时对此体会特别深。群众听说我是县纪委书记,眼里充满了希望,纷纷向我反映问题,如家里屋漏了、合作医疗报销慢了等,不管和纪委职责沾不沾边都要说说。群众的信任不正是纪委地位和权威的最大体现吗?查处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固然能体现纪委的地位和权威,但在基层群众看来,纪委还要抓小事、纠小错,让自己办事更方便,让身边的贪官有人管。
湖北省利川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陈登帆:两个月前,我对4名同志进行了诫勉谈话。其中一位同志专门告诉我,谈话时,他后背直冒汗,“多亏了及时提醒我,要不我就在家人和同事面前抬不起头了,我一定认真履行职责。”听到他的悔悟,我很欣慰。以前,查处严重违纪违法的腐败分子的确让纪委很“威风”,但不去抓早抓小也让不少党员干部退到了法律的底线,导致一出事就是违法。今年以来,利川市纪委在惩治腐败的同时,不断加大抓早抓小力度。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已进行诫勉谈话95人次。很多干部反映,谈话让他们“红了脸”、“出了汗”,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一位干部家属说,纪委再也不是那个只会抓贪官的纪委了,而是能让干部悬崖勒马、幡然醒悟的纪委。的确,对干部来说,抓早抓小是严管更是厚爱。而就在一次次的抓早抓小中,我们的地位和权威也一步步得到干部的认可。(白广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