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5年第8期

社论

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

要闻

从严治党就要把纪律和规矩严起来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等

专题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系列解读

编者按

抓纪律决不意味惩腐力度要减弱

为什么说纪律建设就是治本之策?

什么是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党委要负起抓纪律建设的主体责任

转变政绩观 冲着纪律去 

抓早抓小 动辄则咎 

纪律审查就要体现“纪律”特点

特稿

牵牢“牛鼻子” 种好责任田

让党的纪律规矩在基层落地生根

以钉钉子精神推进“三转”

时评

辩证看待反腐新词 

纪检组长要坚守责任担当 

对党忠诚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 

遏制亲属腐败关键是让规矩起作用

锐评  

论坛

用纪律管住大多数才叫全面从严治党

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丰富内涵

领导干部该有怎样的自由空间

乱评乱议极具腐蚀性涣散性

不动产登记对反腐有何影响

三转

对地方纪委清理议事协调机构相关问题的回复

职责外的议事协调机构为何难退出

上犹:从“同体监督”到再监督再检查 

巡视

国资委:扎实开展对中央企业巡视工作 

善用巡视成果 强化监督实效 

专项巡视当抓好“一二三四五”

紧扣主题深化专项巡视 

以硬举措促整改到位 

如何提高对县巡视的质量和效果 

风纪

节骨眼上,纠正“四风”重点抓什么?

警示

“雅好”,错就错在越界

分清“好”与“腐”的边界

雅贿面面观 / 胡 静

千万不能跟党装两面人 耍两面派


做对党忠诚的老实人 

环球

加拿大皇家骑警面临腐败挑战 

新风

深爱中的言传身教——习仲勋家风故事

清明时节话清明

文苑

刘亚洲:信念,一个政党的灵魂 

“戒惧之心”小议 

也说“口中反腐” 

重“义”与责任担当  

节骨眼上,纠正“四风”重点抓什么?
1
 

 

  重点问题——

  涉“公”消费和“四风”新动向

  对于解决“四风”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

  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报告进一步要求,纠正“四风”做到重点不泛化,坚决查处“公款吃喝、旅游和送礼等问题”。紧盯涉“公”消费,严查“公”款违规使用,这是今年纠正“四风”的“要害”,是重中之重。

  2015年2月24日,中央纪委发布今年第一期“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汇总表”。仔细分析月报数据表,不难发现“公款吃喝、旅游和送礼等问题”,已成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处理的重点,约五成以上的统计项目是针对这些重点的细化。

  具体来看,这些统计项目包括:违规公款吃喝、公款国内旅游、公款出国境旅游、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楼堂馆所违规问题、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大办婚丧喜庆以及其他。

  而从党风政风监督室提供的一季度月报数据来看,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等问题仍居高不下,违规公款吃喝问题数甚至逐月环比上升了29.89%和46.83%。这固然与强化执纪相关,但也显示了“四风”问题伺机反弹的严峻态势,仍有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置纪律于不顾,我行我素,顶风违纪。因此,紧盯问题,从严执纪,不能退,也退不得。

  另外,“紧盯‘四风’的新形式、新动向,警惕穿上隐身衣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也是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报告明确的重点问题。

  正风肃纪高压之下,显性“四风”已经大大收敛,然而不正之风的顽固性使其“穿上隐身衣、进入青纱帐”,不断变换形式,伺机反弹回潮。对此必须及早把握、应对,把“四风”新形式、新动向扼杀在“萌发期”。

  “紧盯变换形式违纪的隐身衣问题。”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部署,“尤其在重要节点更要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同时,该室还将专题调研“四风”新形式、新动向,提出工作对策,并计划就此类问题进行专题通报曝光。

 

  重要“武器”——

  执纪、问责及通报曝光

  “作风背后反映的是纪律问题”,“纪律是管党治党的尺子,纪律建设就是治本之策”。对于整肃风气,王岐山同志认为,必须从根本上让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挺在前面。

  让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关键在于持续强化执纪力度。当前,要重点查处党的十八大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和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后的顶风违纪行为,越往后执纪越严,强化“不敢”的氛围,为“不能”、“不想”创造条件。

  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报告更是鲜明地强调,“要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列入纪律审查重点,作为纪律处分的重要内容”。

  纪律执行不到位,作风就会懈怠下来,不正之风就会滋生。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会让风气一点点失去纪律的约束,导致“四风”易发多发。许多个红头文件管不住一张嘴的“尴尬”,既显示了“四风”蔓延之势,更反映了纪律的“失守”。

  正风必须肃纪,只有把纪律高压线通上高压电,有违必究、动辄则咎,好作风才能逐渐恢复起来。“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就是党中央向全党发出的正风肃纪的明确要求。

  从全国来看,2014年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数、处理人数、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数,分别是上年的2.16倍、2.36倍、3.07倍。这些数字,充分体现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把纪律戒尺,不断释放执纪必严信号,强化“不敢”氛围的有力行动。

  除了从严执纪,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履行,亦是作风建设持之以恒抓下去的重要支撑和动力。推动责任主体敢于担当,“冲着纪律去”,“严格执纪、动辄则咎,抓早抓小”,促使优良作风回归,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给出了强有力的武器——问责。

  没有问责,责任就难以落实;问责一个,则会警醒一片。坐而论道,不如强化问责。今年要突出问责,“既查处顶风违纪者,又对顶风违纪者所在地区、部门和单位党委、纪委进行问责”,“对‘四风’问题突出,发生顶风违纪问题的,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严肃追究领导责任”,五次全会对作风问责工作的部署明确而严厉。

  2015年4月8日,江西省纪委通报了5起落实主体责任不力典型案件。“班子成员办公用房面积普遍超标且未按有关要求整改到位”……上饶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书记、局长胡平因单位存在“四风”问题,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江西省的通报,既是对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报告中“四风”问责有关精神的具体实践,也亮出了纪检监察机关阻击“四风”的又一重要“武器”——通报曝光。

  自2013年3月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以来,中央纪委已先后12次对65起相关问题进行通报。在中央纪委的示范下,截至目前,各省区市已170次对887起典型问题进行通报曝光。2015年2月,中央纪委还首次对8起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力的责任追究典型案件进行通报。

  朱德同志曾指出,有些人受了处分,只要不公布出来,那他还是满不在乎的,如果公开,错误就无法隐蔽。公开曝光有效放大了执纪、问责的震慑作用,浓厚了“不敢”的氛围,巩固了反“四风”的成效,也教育提醒广大党员干部,作风问题事关违反党的纪律,绝不可以等闲待之。(杨巨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