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要闻
特稿
时评
论坛
三转
巡视
风纪
警示
环球
新风
文苑
社论
要闻
特稿
时评
论坛
三转
巡视
风纪
警示
环球
新风
文苑
王岐山同志反复强调,要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用纪律规矩管住大多数,把从严治党落实到基层。深入学习贯彻这些重要论述,重在“切诊把脉”,掌握了解基层在严明纪律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贵在“对症开方”,有针对性地夯实党的纪律规矩这个基础;成在“药到病除”,真正把纪律规矩落实到基层各级党委、纪委和每一名党员干部。
把严明纪律纳入落实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将责任真正做实压到基层,切实把纪律规矩扛起来,使之成为基层党组织令行禁止的红绿灯。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严明党的纪律,必须牵牢抓紧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相对于抓大案要案,有些基层党组织对从严治党、严明纪律存有片面认识,认为只要党员干部不贪腐,其他问题都是小事小节;有的认为抓也白抓,难以见效;还有的“老虎吃天”,不知从何抓起,以致在纪律规矩上责任不实、执行不严、落实不力。针对这些问题,要把声音传送下去。引导基层党组织切实增强从严管党治党是最大责任、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是本职、抓不好是失职、不抓是渎职的意识,牢固树立“严管就是厚爱”的导向,树立用纪律管住大多数、抓早抓小的纪律观和政绩观。要进一步明确,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既要见树木、更要见森林,决不能把全部精力用于查处严重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而让纪律规矩“荒废”、大多数党员干部“脱管”。要把责任传导下去。把严明纪律纳入责任制日常检查和年度考核以及巡视监督、派驻监督的重要内容,作为衡量基层党委和党委书记履职尽责的重要方面,增强动力、传导压力。要把行动和实践作为唯一标尺,在谋划工作伊始,就要以“等不及”的紧迫感,把纪律规矩要求纳入重要部署;在工作落实中,要以“坐不住”的责任感,对不讲规矩、不听招呼的党员干部,敢于拉下脸来批评、亮起剑来肃纪、点起名来曝光;要经常盘点工作、分析规律、查漏补缺,确保纪律约束不留死角、没有空白。要把问责传递下去。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要坚定违纪必惩、失责必咎的决心,对于发生普遍性、系统性 “四风”和腐败问题的,实施“一案双查”,以强有力的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加强基层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切实把纪律规矩立起来,使之成为刚性约束基层党员干部的铁笼子。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从查办基层案件和巡视发现的问题看,既有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也暴露出法规制度建设上的诸多漏洞:一些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淡薄,认为抓法规制度建设是走过场、搞形式;有的地方和单位制度体系不健全,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对法规制度的敬畏感普遍缺乏,法规制度的执行力有待提高。严明纪律要“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决不能言之不预、不教而诛。要以明确规范、完整系统为导向,及时清理、修订和完善党内法规制度。推进法规制度建设,必须于法有据、上下衔接,不能自行其是、任性而为。法规制度必须环环相扣,形成完整闭合的链条,才能持续、有效发挥作用,最终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法规制度建设本身就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必须坚持有什么漏洞就堵塞什么漏洞,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比如,针对中央巡视组指出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河北省要求各地各单位立足实际建章立制,敢于向“病灶”开刀、向“歪风”说不,增强法规制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个有之、五个比如”,推动党的政治规矩成文化、制度化,确保守规有据。要以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意识为导向,切实加强纪律规矩的宣传教育。
紧紧扭住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这个突破口,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切实把纪律规矩严起来,使之成为基层党员干部自觉遵守的硬杠杠。“四风”问题本质是纪律松弛、规矩不张,必须锲而不舍、狠抓节点,扩大整治成果、不断深化。当前“四风”问题有所收敛,但树倒根存。从河北情况看,去年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和纪律处分人数同比分别增长26.6%、129%,既有花样翻新的乱作为,也有“按部就班”的不作为,越到基层越突出。落实八项规定、纠“四风”不能歇脚,歇歇脚就会回潮;更不能松劲,松松劲就会反弹。因此,要坚持执纪必严,动辄则咎。加大依纪监督、执纪问责、公开曝光的力度,以严的纪律、严的规矩、严的制度管住干部,使其习惯于在严格律己中担当责任,在严格约束下干事创业。要重点紧盯“四风”新动向新表现,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行为纳入纪律审查和纪律处分的重点,既查乱作为,也查不作为,越往后执纪越严。同时,要把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际需要、有效经验结合起来,积极推进长效制度建设,以刚性的制度规定保持常抓的韧性和长抓的耐心,确保优良作风落地生根,成为新常态。
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始终高悬纪律审查这把快刀,切实把纪律规矩硬起来,使之成为基层党员干部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当前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腐败与反腐败呈胶着状态,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尚未取得压倒性胜利。就基层而言,不敢腐的氛围只是初步形成,“小官巨贪”现象比较突出。去年河北查处涉案金额超百万元的科级以下干部397人,有的涉案金额上亿元,令人触目惊心;有些案件涉及金额虽然不大,却直接损害群众利益,侵蚀干群关系,动摇党的执政根基,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之所以有些人仍心存侥幸、以身试纪,原因就在于审查还有盲区,震慑还有空白,在执行纪律上不严、不硬。特别是市县两级纪委尽管也查处了一些处级、科级干部,但是涉及腐败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岗位的案件较少。各级基层党委、纪委要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不变”的要求,坚定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决心,用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用最果断的措施遏制腐败增量。一方面,要持续发力反腐败,凡腐必反、除恶务尽,坚决维护党的纪律的严肃性、权威性。今年河北将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涉及土地开发整理、城市建设、交通项目建设、城市供水、涉农专项资金使用等10个领域的“小官巨腐”问题,让那些想搞腐败的人断了念头,搞了腐败的人付出代价。另一方面,要着眼于查办经得起历史和法纪检验的铁案,进一步健全完善纪律审查方面的法规制度。河北省纪委明确提出建立和实施纪委领导谈话、移送案件集体会审、审查协调事项归口办理、证据把关和办案责任等五项制度,保证纪律审查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当前基层纪检机构存在的职能发散、战线过长、机制不畅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执纪效率和质量。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加快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通过组织制度创新,把更多力量集中到主业上,使基层纪委回归本职、回归“原教旨”。一方面,要理清纪检体制改革思路。要整合力量“做加法”,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巩固发展全党动手一起抓、人民群众齐参与的良好格局;回归本位“做减法”,聚焦中心任务,明确职责定位,坚决把不该管的工作交还主责部门,种好自己的责任田;提升绩效“做乘法”,创新党纪监督、巡视监督和派驻监督的方式方法,提高工作的综合效果;排阻清障“做除法”,推进双重领导体制的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破除外部干扰,克服基层纪委履职掣肘和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抓好重点改革任务落实。当前,要按照深化“三转”、突出主业的要求,积极推进基层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增强基层纪委的战斗力和执行力;认真总结查办腐败案件体制机制改革试点经验,研究细化“两报告”的具体制度措施,促进基层纪委及时、自主办案;研究制定基层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的具体办法,规范工作流程,建立备用人选库,健全推荐交流机制。同时,加强基层纪委内控机制建设,以零容忍态度查处自身腐败和不正之风,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铁军,保证监督执纪问责的及时、有效、到位、常态。(作者:河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 陈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