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要闻
特稿
时评
论坛
三转
巡视
风纪
警示
环球
新风
文苑
社论
要闻
特稿
时评
论坛
三转
巡视
风纪
警示
环球
新风
文苑
巡视工作既包括巡视过程本身,也包括巡视成果运用,二者不可分割,相辅相成。巡视过程本身,重在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是巡视成果运用的前提;巡视成果运用,重在解决问题,处置问题线索,堵塞制度漏洞,是巡视工作的目的。由此可见,善用巡视成果更能体现监督实效,更具有根本性。
巡视成果运用一般指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巡视中发现的问题线索优先研办、分类处置,推进正风肃纪和强力反腐。二是针对巡视过程发现的体制机制漏洞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加强整改,建章立制,发挥治本作用。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充分利用巡视所形成的震慑效应,乘势而为,趁热打铁,急缓相济,标本兼治,全面推进被巡视地区和单位党风廉政建设。
巡视成果运用,不仅取决于巡视本身,更取决于被巡视地区和单位的党委(党组)及相关部门。善用巡视成果并以此强化监督实效,必须从党风廉政建设总体要求和总的工作部署上来考虑和谋划。
强化“两个责任”落实
强化党委(党组)主体责任,是落实巡视成果运用的核心环节。无论是巡视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还是制度漏洞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都属各级党委(党组)整改落实的工作范畴。当前,有的党委(党组)只是被动接受巡视,对问题和线索照单全收,但巡视组一走,工作重点就随之转移,整改走过场,线索甩给纪委;有的是选择性进行整改,避重就轻,特别是触动具体人的利益时,犹豫含糊,不敢动别人的“奶酪”;有的对巡视移交的问题线索办理情况,不研究、不督促、不检查,听之任之。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抓住主体责任,就抓住了整改落实工作的“牛鼻子”。党委(党组)要把整改落实工作扛起来,全力解决巡视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这是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谁也没得推、没得拖、没得靠。同时,党委(党组)要转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巡视工作为党委(党组)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营造了有利的舆论氛围和政治环境,是党委(党组)种好“责任田”的最佳契机。看到这一点,才会借力打力,充分利用巡视形成的震慑效应,主动担当,自觉整改。
强化纪委(纪检组)监督责任,是巡视成果运用的关键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根据巡视移交的问题线索立案查处的中管干部占查处总数的一半以上,成果运用的效果可见一斑。但应该注意的是,有的地区和部门的纪委(纪检组),不敢和不愿查处身边的问题,对巡视移交的线索心存杂念,留有余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纪委(纪检组)监督责任履行不到位甚至私下“放水”,不但会直接影响巡视震慑效应,也会造成巡视成果运用大打折扣。抓好“两个为主”,保证上级纪委在组织人事和查办案件上对下级纪委的把控,是在案件分级管辖体制内有效处置巡视问题线索的重要保障。
强化巡视过程的监督作用
巡视过程的监督作用,是巡视成果运用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党委(党组)就无法形成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执纪执法部门就可能在线索研判和办案部署上出现偏差,组织部门就避免不了领导干部带病上岗。
强化巡视过程的监督作用,重在把握以下方面。突出发现问题,务求巡视报告反映情况准确。紧紧围绕“四个着力”,既要指出被巡视地区、单位存在的重大、复杂、敏感和倾向性问题,又要指出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作为被巡视地区和单位整改的依据,“剑指问题、倒逼改革”。深挖问题线索,保证移交移送规范有序。善于“顺藤摸瓜”,从一般问题中发现腐败线索,重视对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规范问题线索分类,提出明确的处置建议;完善向纪检监察、组织等机关和部门移送程序,提高移交运转效率;对移交的问题线索了如指掌,加强跟踪和督办。紧紧围绕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落实情况,加强“回头看”。随时了解被巡视地区和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出其不意杀个“回马枪”;对那些整改落实不力、巡视发现的问题长期没有解决、重要问题线索未能展开深入调查的地区和单位,新账老账一起算,一路追查到底,该约谈的约谈,该点名通报的点名通报,该严肃追究责任的严肃追究责任。(作者:中央纪委廉政理论研究中心 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