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要闻
特稿
时评
论坛
三转
巡视
风纪
警示
环球
新风
文苑
社论
要闻
特稿
时评
论坛
三转
巡视
风纪
警示
环球
新风
文苑
“贪腐是不归路,
外逃也是不归路。”
——今年3月,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召开会议,决定启动“天网”行动。《人民日报》评论称,“天网行动”释放重磅信号,“贪饱就跑,一跑就了”再也行不通,哪怕跑到天涯海角,也难逃惩处。“天网”行动深得民心,众网友感慨:“颤抖吧,外逃贪官!”
我们是共产党员,你为自己,我也为自己,谁来为人民?
——97岁高龄的老红军顾昌华盛赞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他说:“延安时期,党对腐败就是零容忍,现在更不能大意。”
从严治党需要大气候,也需要小气候。
——学者张荣臣在《文汇报》发表文章称,如果说打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是大气候的话,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就是小气候。领导班子带头,党员干部带头,一把手带头尤为重要。
不能身体进入网络时代了,脑袋却还停留在过去。
——《人民日报》报道,国家部委出台一项新举措,3个月后某县仍“纹丝未动”,原因竟是“红头文件”没到。其实,该文件已经在部委网站挂出3个多月,广播、电视、报纸都曾广为报道。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是事。
——《新民晚报》的评论说,为官不为表现出来的可能只是懒散、推诿,实则却是一种责任弃守,是对正常监督的反弹,其实质还是权力的任性。
让向农民伸手者感受剁手痛感。
——《人民日报》痛批苍蝇贪婪,呼吁严查。
所有喧嚣的事物,包括喧嚣的人生,都是很孤独的。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撰文称,在一个时时处处以金钱来衡量存在价值的大商业时代,知识阶层曾以身相许的理想如同失踪的星辰无迹可寻,道德陷入深深的孤独。
清廉不只是从政者的应有品格,更是做人的基本品性。
——《人民日报》刊文驳“从政高危论”,称风险不在反腐,在于内心深处对公与私的价值排序。
贪腐不能赖家属。
——一些贪官在解释贪腐动机时,把家属因素当成唯一出发点,甚至把问题全归罪于家人。对此,《中国青年报》评论称,绝大多数家族腐败案,没有官员本人的默许难以发生。家属行为不端就是官员对手中的公权力缺乏敬畏的表现。
国企领导千万别当错位的任性“老板”。
——4月13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原主任、党委副书记蒋洁敏受审。新华社评论称,作为曾经的央企“掌门人”,蒋洁敏本应履行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之责,但却滥用职权,把企业当“家业”,把自己当成“任性老板”,这种思想观念的错位值得反思与警醒。
官商之间是服务关系还是利益关系?如果还是利益关系,腐败一定会出现。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建言,国家要解决腐败问题,需加快制度建设,重建官商关系,理清政商边界。
昔日能吏何以从组织部门考察时的“德才兼备”,最终堕至“德才失衡”的地步?
——香港《明报》刊文评仇和等明星官员落马,称在公正与效率之间,在“廉”与“能”之间,应当找到一条平衡之法,使“善始敬终”成为官场的新常态。
“党大还是法大”是伪命题,“权大还是法大”是真命题。
——我国改革开放后政治学学科发展首批推动者之一王邦佐教授撰文称,党员领导干部手中或大或小的权力都是人民通过法定的形式赋予的,所以必须在法定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和规范行使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