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3年第24期

社论

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筑牢中央八项规定堤坝

要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2024年经济工作
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审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李希同老挝人革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纪委书记、
国家监察总署署长坎潘举行会谈

新时代  新指南

党员干部一定要真抓实干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真抓实干的重要论述

把实事求是贯穿调查研究始终

以正风肃纪实效取信于民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  重庆:扎实推进清廉重庆建设

以清廉重庆建设体系化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协同联动写好“合”字文章

典型引路推动全域构建

标本兼治解决系统顽疾

朝着体系化的目标坚定迈进

智慧监督解民忧

刹住隐形变异的“车轮歪风”

特别关注

为新时代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专访中国纪检监察协会会长吴玉良

用心用情助力纪检监察事业发展
——中国纪检监察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侧记

铁军风采

燃尽生命之火  守护税务清廉——追记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局
党委纪检组原副组长、 二级调研员张志刚

兰台论策

在正风肃纪反腐中将斗争进行到底 

学术研究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

一得之见

精准施策强化政治监督

因地制宜绘就生态文明新画卷

把纪律教育融入主题教育之中

全方位监督推动民主生活会从严从实

严声嘹亮

“地瓜”商品联四海——义乌监督护航“走出去”蹄疾步稳

万商助廉  亲上加清

义乌“地瓜”越耕越甜

省下6小时  多赚几趟钱 

书记说纪

攥指成拳聚合力

下好“室企地”一盘棋

纪审联动深挖“蝇贪蚁腐”

法法衔接提升办案质效

实证纪法

如何理解把握监察法实施条例对同步录音录像自查的相关规定

实招集萃

出台工作指引做实派驻监督

加强指导联系促“探头”作用充分发挥

深化协作配合实现攥指成拳

从严惩处让监督长牙带电

广角

地方动态

图片新闻

一线镜头

名城话廉

安庆  平安吉庆  风正气顺

监察史话

西汉时期的教化思想

知行话题

学习《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

评论 

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   

张红菊

1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的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从思想文化角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本身就包含廉洁文化建设方面的内容,也蕴含着“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守正创新、开放包容”等思想方法。“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论断,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对开辟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新境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自觉、文化自信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只有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年发展史,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注重从中华文明史和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营养,以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推进管党治党,保证了党长盛不衰、发展壮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经常讲跳出历史周期率问题,强调“这是关系党千秋伟业的一个重大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兴衰成败”。跳出历史周期率问题来自我们党对历史的学习借鉴,体现着对历史规律的深度省思、深刻把握。

  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是我们党奋斗历程中始终面临的历史之问,也是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永葆生机活力必须回答好的时代之问。早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全国胜利之前,我们党就在深入思考如何为人民执好政、如何长期执政的问题。1944年3月,郭沫若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甲申三百年祭》,文章揭示了明末李自成起义由盛转亡的历史教训,对我们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毛泽东同志在复信郭沫若时强调:“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1945年7月,黄炎培在访问延安时,毛泽东同志与其进行了著名的“窑洞对”,探讨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给出的答案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这是我们党给出的“第一个答案”。

  历经百年奋斗,中国共产党现在已经是拥有9800多万名党员、具有全球广泛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政党。越是前景光明,越要居安思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如何防止百年大党安于现状、自我满足?这依然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最可怕的敌人从来是自己。”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任何一个国家或者政党的兴衰成败都是由内因决定的,最大的风险和难题就在于自身存在的问题能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基于对百年党史的深邃思考,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实践的总结提炼,为跳出历史周期率给出了新答案——自我革命,“我们党历经百年沧桑依然风华正茂,其奥秘就在于具有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强大能力”。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把坚持自我革命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大历史经验之一。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并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历史。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实践, 我们党成功地走出了一条通过自我革命解决自身问题以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革命新路”,这条路新就新在彻底摆脱了历史上“革别人命容易, 革自己命难” 的困境,解决了如何依靠自身力量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这一世界性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从严治党”到“全面从严治党”,从“党的自我革命”到“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展现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远见和清醒。回顾新时代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剖析总结古今中外治乱兴衰的重大命题,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给出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的省思,更是对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极大增强了全党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

  丰富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习近平文化思想既强调植根中华文化沃土汲取治国理政智慧,又要求以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文明基因,在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精神富矿,激发斗争力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和历史经验融入全面从严治党生动实践,不断丰富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

  在党性教育、党性修养方面强调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习近平总书记以“心学”这一富有中华传统文化意蕴的话语来阐释共产党人的党性教育、党性修养,指出当前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从根源上说都是思想上的问题,也就是“心病”。心病还需心药医,必须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只有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涵养过硬政治品格,三省吾身,见贤思齐,才能防止歪风邪气近身附体,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传承“正己修身”,注重培养共产党人的政治气节、政治风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在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都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到克己奉公、以俭修身,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古代先贤志士的气节风骨,是中华民族文脉长存的精神脊梁,也是党员干部应该具备的高尚情操。党员干部要以古代先贤志士为榜样,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保持共产党人的气节风骨,涵养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在制度建设方面坚持“于法周延,于事有效”原则,创新监督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面从严治党相关制度建设中的价值体现主要凸显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制度建设的原则方法借鉴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法周延、于事有效”的原则,注重制度的系统性,突出制度运行的效力。另一方面是借鉴中国历史上的有效治理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监察、御史、弹劾、谏官等方面的制度。这些制度有不少在历代反腐倡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我们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新时代以来,在干部管理制度、巡视监督制度、纪检监察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中,都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

  在正风肃纪方面传承“以民为本”“知行合一”等思想,培育良好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作风建设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惟邦本、政得其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治国理念,都强调为政者必须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治国理政的根本出发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系统总结我们党加强作风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断促进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在反腐败斗争方面传承“激浊扬清”等理念,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中国历朝历代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贪污腐败。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研究古人廉政建设思想、理念和制度,对于反腐倡廉具有重大启示。在讲到反腐败的决心和意志时,习近平总书记借包拯的故事强调,“‘诛一恶则众恶惧。’包公把‘龙虎狗’三具铡刀摆在开封府大堂之上,无论皇亲国戚还是高官小吏,谁敢以身试法,都毫不留情。反腐败斗争没有禁区,没有特区,也不能有盲区。”反腐败斗争是一场绝不能输且必须打赢的重大政治斗争,要以“恶竹应须斩万竿”的决心和勇气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供根本遵循

  习近平文化思想博大精深,不仅有深邃的观点、战略的谋划、科学的部署,还体现正确的立场、包含管用的方法。要深入领会这一重要思想蕴含的重大创新观点、科学方法论和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将其运用到廉洁文化建设中来,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供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深化“两个结合”,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深入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首先要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营养,对古圣先贤廉洁思想和廉洁文化进行深度挖掘、辩证吸收。纵观中华文明发展史,廉洁文化始终贯穿其中,形成了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执政品格,为政清廉、秉公用权的执政准则,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执政操守,这些廉洁因素为新时代廉洁文化所传承和发展。其次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崇德尚廉”“廉为政本”“持廉守正”等思想精华,在提升党员干部精神境界的基础上,让党员干部更加深刻把握历史规律、增强文化自信,带动全社会始终保持对“廉”的价值崇尚与精神追求。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指引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习近平文化思想以系统性思维谋篇布局,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在全方位、立体式布局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理论总结。这里的“体”指本体,即科学的思想理论;“用”指实践。这八个字旨在将经义与治事有机结合,阐明了理论指导实践的重大意义,对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具有科学指导意义。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首先要多层次促进“以廉化人”,积极打造以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为重点,以制度规范为支撑,以群众广泛参与的创建活动和文化产品为载体的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体系;其次要多领域繁荣廉洁文化,将廉洁价值理念有机融入文明城市创建、美丽乡村建设、亲清政商关系构建等诸多领域,融入乡规民约、行业规范、企业文化之中,提升廉洁文化建设的开放度和群众参与度;再次要多渠道加强廉洁文化传播,注重发挥新媒体优势,加快推进廉洁文化网上阵地建设,鼓励开展巡回讲坛、文艺汇演、征文创作等廉洁主题活动,带动群众参与廉洁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的社会氛围。

  坚持守正创新,开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新局面。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标识,是在新的起点上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遵循。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一项全方位、多维度培育清正廉洁价值理念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充分发挥协同合力,切实提升工作实效。首先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廉洁文化建设的政治责任,建立廉洁文化建设统筹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久久为功抓好落实。其次是立足新时代,不断丰富廉洁文化的思想内涵。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以廉洁文化凝心铸魂,厚植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思想根基。第三是创新形式载体, 增强廉洁文化的亲和力感染力。加强廉洁文化阵地建设,运用数字技术创新传播形式,着力打造优质产品和服务,推出一批群众喜欢看、记得住、传得开的精品力作,不断增强廉洁文化建设的社会效应,切实使崇廉拒腐的价值观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遵循和价值追求。

  历史发展证明,科学的思想指引是我们踔厉奋发、勇闯险滩的指路明灯。越是深入学习,越能感悟思想的伟力。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科学系统的思想体系,其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既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也蕴含着诸多廉洁从政的思想理念,为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提供了思想文化给养,对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