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3年第24期

社论

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筑牢中央八项规定堤坝

要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2024年经济工作
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审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李希同老挝人革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纪委书记、
国家监察总署署长坎潘举行会谈

新时代  新指南

党员干部一定要真抓实干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真抓实干的重要论述

把实事求是贯穿调查研究始终

以正风肃纪实效取信于民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  重庆:扎实推进清廉重庆建设

以清廉重庆建设体系化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协同联动写好“合”字文章

典型引路推动全域构建

标本兼治解决系统顽疾

朝着体系化的目标坚定迈进

智慧监督解民忧

刹住隐形变异的“车轮歪风”

特别关注

为新时代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专访中国纪检监察协会会长吴玉良

用心用情助力纪检监察事业发展
——中国纪检监察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侧记

铁军风采

燃尽生命之火  守护税务清廉——追记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局
党委纪检组原副组长、 二级调研员张志刚

兰台论策

在正风肃纪反腐中将斗争进行到底 

学术研究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

一得之见

精准施策强化政治监督

因地制宜绘就生态文明新画卷

把纪律教育融入主题教育之中

全方位监督推动民主生活会从严从实

严声嘹亮

“地瓜”商品联四海——义乌监督护航“走出去”蹄疾步稳

万商助廉  亲上加清

义乌“地瓜”越耕越甜

省下6小时  多赚几趟钱 

书记说纪

攥指成拳聚合力

下好“室企地”一盘棋

纪审联动深挖“蝇贪蚁腐”

法法衔接提升办案质效

实证纪法

如何理解把握监察法实施条例对同步录音录像自查的相关规定

实招集萃

出台工作指引做实派驻监督

加强指导联系促“探头”作用充分发挥

深化协作配合实现攥指成拳

从严惩处让监督长牙带电

广角

地方动态

图片新闻

一线镜头

名城话廉

安庆  平安吉庆  风正气顺

监察史话

西汉时期的教化思想

知行话题

学习《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

评论 

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学习《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   

洪向华  祖金玉  项久雨

1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本期邀请专家学者从思想导读、历史探索、专题感悟等角度谈对《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的学习体会。

  【思想导读】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架构

  《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收录了习近平同志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发表的522段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是对重大时代课题的创造性探索,凸显了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和思想智慧。

  中国式现代化“内涵要义论”回答“何为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在《论述摘编》第三专题《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是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高顶层设计》,对这五个方面有详细阐述。这五个方面虽各有侧重点,但都统一于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最高原则,每一点都体现为具体领域的新开拓和新导向,集成起来就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整体性建构和历史性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意义价值论”回答“中国式现代化能够带来什么”。《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专题,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和价值。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看,中国式现代化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具有更强大的发展基础与实力。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看,中国式现代化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可行性、可借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使科学社会主义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从人类现代化发展史看,中国式现代化破除了西方资本主义强加给全世界的现代化“定理”,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推进论”回答“怎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是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高顶层设计》《中国式现代化有目标、有规划、有战略》等专题阐述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彰显出高远的战略谋划与强烈的务实精神。而“五个必须”的重大原则,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教授  洪向华)

  【历史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探索

  《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第一专题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收入40多段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探索进行了比较集中的阐述。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探索进程与党的不懈奋斗史相伴随,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同质的历史过程。《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经过数代人不懈努力,我们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表明,党的一百多年的历史,就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也是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历史。

  中国式现代化历史探索的四个阶段,与党史的四个时期相一致,每个阶段各有其地位和贡献。

  《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与法律制度》中提到,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提出了关于未来国家制度的主张。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政权,为现代化建设扫清了障碍,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提到,195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要建设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196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二步是“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党在这一时期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并于1987年确定“三步走”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使命任务,明确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安排。(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祖金玉)

  【专题感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系统工程

  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思维方式与重要工作方法。《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第五个专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40多段相关论述,为中国共产党人正确认识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思想指南。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要加强前瞻性思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中强调,“要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敏锐洞悉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机遇和挑战,以科学的战略预见未来、引领未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锚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以前瞻性的眼光高度审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系统工程,抓住中国推动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谨慎预防现代化过程中容易遭遇的各种问题,精准把握时代发展的历史趋势,做好提前谋划,掌握历史主动,增强战略谋划的预见性,全面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如期实现。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要开展全局性谋划。制定一个国家发展的蓝图,如果不能放眼全局而只聚焦于某一领域,往往容易顾此失彼、左支右绌,难以实现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整体目标。因而,《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指出,“我们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了然于胸,同时又要紧紧围绕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要提高总揽全局的科学思维能力,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眼前与长远、宏观与微观关系,既要善于从宏观维度分析研判国家发展的整体形势,也要善于从微观维度着力解决民众关心的现实问题。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要实现整体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高度耦合、系统集成的系统工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缺一不可。正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所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必须站在整个国家的维度谋篇布局,在统筹兼顾中实现协调发展,在取长补短中提升整体效能,促使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群体都能均衡享受到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在推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增强各项政策措施的关联性与耦合性,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更加协调的发展,努力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武汉大学弘毅特聘教授  项久雨)

1